寶鋼集團6月23日晚間宣布,寶鋼與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力拓公司終于達成2008年度鐵礦石價格協議。根據協議,力拓的PB粉礦、楊迪粉礦、PB塊礦將在2007年度價格基礎上分別上漲79.88%、79.88%和96.5%。新的2008礦石年度的力拓PB粉礦、楊迪粉礦、PB塊礦的基準價格分別為1.4466美元/干噸度、1.4466美元/干噸度和2.0169美元/干噸度。
分析人士認為,這一談判結果打破了以往談判的慣例,未來鐵礦石市場可能進入動蕩時代。此外,全行業噸鋼成本將比去年增加123元。
力拓集團首席執行官山姆?威爾士表示,“今天能與中國領導礦石談判的鋼鐵企業寶鋼集團達成協議,我們深感欣慰。” 他指出,“這個協議反映了市場對哈默斯利鐵礦石產品的持續而強勁的需求”。
威爾士說,“該協議是基于對皮爾巴拉地區鐵礦石價值的充分評估的基礎之上,我們原計劃2008年年產量約為2億噸,現在,我們正在向年產量3.2億噸至4.2億噸的目標邁進,該地區鐵礦石業務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此次簽訂的新價格將成為哈默斯利公司2008年至2009鐵礦石年度所有長期協議的基準價格,也包括皮爾巴拉混合礦的價格。
談判慣例“壽終正寢”
“這一談判結果意味著以往的談判慣例‘壽終正寢’。”北京鋼聯資訊總監徐向春表示,盡管談判最終沒有破裂,但力拓顯然大獲全勝,談出了巴西礦之外的第二個漲價幅度。
2月18日,日韓鋼廠與巴西礦山淡水河谷(Vale)就2008財年粉礦、塊礦價格分別上漲65%、71%達成一致,但澳大利亞礦山力拓和必和必拓(BHP)拒絕接受首發定價。因此,自此4個多月以來,中日鋼廠與澳洲礦山的談判一直處于僵持狀態。
雙方談判的焦點在于,“兩拓”要求鋼廠按照同物同價的原則,給予海運費補償,以抹平巴西礦與澳洲礦離岸價的差距;而中方則認為這一要求顛覆了以往的談判定價體系,因而堅決予以抵制。
按照慣例,每年4月1日,鋼廠和礦山開始執行新財年價格;屆時如未能達成新的價格,談判可延長至6月30日或9月30日。而在接近第一個時間節點的昨日,中澳雙方進行最后一輪談判,并最終達成一致。
聯合金屬網分析師胡凱認為,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年度定價、漲幅統一”的機制已經宣告破裂,未來談判可能變為“單對單”定價。“既然澳礦得到了海運費補償,巴西礦是不是也可以找歐洲鋼廠要海運費補償?”
徐向春認為,未來鐵礦石市場將進入動蕩局面,“更加不可捉摸,無規則可循”。徐向春測算,相比巴西礦,澳礦成本增加7-17美元/噸,全行業成本將在巴西礦漲幅基礎上增加10億美元以上。
“漲幅總體符合預期。”國金證券分析師周濤認為,加權平均后,澳礦漲幅為85%,按照20%的市場占有率,全行業噸鋼成本比去年上漲123元。但相比巴西礦65%的漲幅,全行業噸鋼成本僅多增加30元左右。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報道稱,力拓力求讓價格漲幅超過市場所預期的85%-95%。中信證券鋼鐵行業首席分析師周希增表示,最終談判結果比這一預期好,按此協議進口的澳礦價格仍低于現貨市場價格。
“力拓價格”的隱憂
6月23日,歷時7個多月的中澳礦價談判談出了“力拓價格”,但三天過去了,澳大利亞另一大礦山巨頭必和必拓依然沒有宣布跟隨這一價格,并且言語中還表達了對“力拓價格”的不滿,認為與真實的市場情況仍有差距。
對此,國內業界認為,中方與力拓達成的協議價格,已經體現了“海運補償”,未來鐵礦石市場的價格也在走向疲軟,而且即使必和必拓方面在“最后期限”到期后不向中國供貨,中方也可以盡力找到其他貨源。
在“力拓價格”出爐后,必和必拓高層指出,談判結果只相當于10美元的“海運加價”,而澳大利亞到中國與巴西到中國的運費差距目前在50~60美元,因此認為不夠理想。
而國內分析師表示,從干散貨海運市場歷史看,中國與力拓的談判結果已完全體現了澳洲對巴西的運距優勢。因為此次談判確定的鐵礦石年度價格時效期將持續到2009年4月1日,未來3個季度海運市場下跌空間遠大于上漲空間。許多研究機構預測,2009年開始,干散貨海運市場運力將超過需求。考慮到未來海運市場前景,力拓公司得到的額外漲幅已是很高了。
另外,鋼材市場價格近兩周已經進入下行通道,下降幅度加大,鋼材價格已經出現出廠價格倒掛的現象。而在煤焦價格大幅上漲、鐵礦價格高位運行和內陸運費上漲的情況下,螺紋、線材等低附加值的鋼材品種價格若持續走低,則國內以低附加值為主的中小型鋼鐵企業利潤蒸發,逐漸會停止生產,那么對鐵礦石市場的需求也就會相應減少。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在“力拓價格”出臺后,本應對鐵礦石現貨市場形成重大利好的事件,這幾天卻未能促使現貨價格走高,而是繼續先前的疲軟態勢,價格甚至還有走低跡象。
據統計,1~5月國內生鋼產量為2億噸左右,僅增長10.1%,但國內鐵礦石產量累計為3億噸,增長22.3%;進口鐵礦石數量近兩億噸,增長19.4%,國內及進口供應增長均明顯超過需求增長,這就奠定了2008年第三季度供需基本面的基石——鐵礦石的供應是超過需求的。
另外,即使到6月30日的“最后期限”仍沒有與必和必拓達成談判結果,合同規定雙方可以自行決定取消長期供貨協議,中方也不應該懼怕鐵礦石的供應會立刻陷入緊缺。
首先,截至6月份,中國港口的鐵礦石庫存已超過7000萬噸,比2008年初的4500萬噸增加近3000萬噸,增幅達66%,這些都需要未來數月鐵礦石進口量的持續減少方可緩慢消化。
聯合金屬網的分析師胡凱也指出,雖然來源于必和必拓與力拓的鐵礦石進口量合計接近中國鐵礦石進口總量的40%,但力拓向中國出口的鐵礦石的數量更多,必和必拓去年出口中國的礦石數量在4000萬~5000萬噸,只占中國礦石進口量的約17%。而隨著國內和國外鐵礦石生產商的擴產,4000多萬噸的產能很可能會被其他礦山企業填補。
因此,中方應盡量促使必和必拓接受與力拓同樣的鐵礦石價格漲幅,否則目前已經破裂的傳統定價機制和長期供應體系將徹底崩潰,明年的談判形勢也將更為嚴峻和充滿不確定性。
港口鐵礦石堆積未緩解
寶鋼與與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力拓關于鐵礦石談判結果公布后,并未對鐵礦石現貨價格有很大的影響。從各主要貿易礦港口獲悉,6月份鐵礦石進口量明顯減少,價格出現大幅下降,現貨鐵礦石市場繼續先前的疲軟態勢。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印度鐵礦石現貨價比年度協議價約高出50美元,隨著力拓2008年度協議價的大幅上漲,印度現貨價也將上漲。
但事實上,現貨價格不升反降。據了解,在寶鋼和力拓宣布達成協議的當天(6月23日),印度鐵礦石價格為184美元/噸,而截至昨日,則降至175美元/噸。據了解,第二季度以來中國進口鐵礦石價格持續走低,6月份印度鐵礦石價格已經從4月份最高的200美元/噸下跌8%-11%。
印度每年有約50%的鐵礦石用于出口,其中80%以上出口至中國。現在印度現貨價已經大幅回落,但是仍鮮有成交。
“印度現貨從年初至今只上漲了10%左右。”徐向春認為,由于前期鐵礦石談判僵持,很多貿易商豪賭鐵礦石漲價,在港口囤積了大量的鐵礦石,礦石供應并不是非常緊張,使得印度現貨市場比較疲弱。而國內礦石供應量增長,更讓印度礦雪上加霜。
統計顯示,6月份全國港口鐵礦石庫存總量約7500萬噸。而5月份,中國國產鐵礦石產量首次突破7000萬噸,創造7549萬噸的歷史新高。前5月國內鐵礦石產量累計為30981萬噸,增長22.3%。
“長協礦價格上漲并未帶動現貨礦價格上漲,看來貿易商豪賭鐵礦石漲價失策了。”徐向春表示。
據統計,6月份全國港口鐵礦石庫存總量達到6500萬噸,創造歷史新高,港口外堆場庫存量在1000萬噸左右,兩者合計約7500萬噸。比2008年初的4500萬噸增加66%之多,增幅為3000萬噸。
對此,發改委等五部委聯合通知,從6月1日起執行鐵礦石疏港令。部分港口開始增加礦石堆存費,鋼協也發出通知,要求企業對自己的港口存放鐵礦石進行清理,并稱情節嚴重的囤積倒賣企業,將暫停或取消其進口鐵礦石的資格。這可能對鐵礦石市場構成另一層壓力。
記者從多個以貿易礦為主的港口獲悉,疏港效果目前仍不明顯,但是鐵礦石進口量以及價格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
據天津港保稅區天盛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介紹,雖然談判結果出來了,但是目前的傳導效應并不會這么快顯現。“6月30日以前的合同貨現在才剛剛到港呢,可能過兩個月應該會有所體現。”
該負責人表示,由于目前客戶資金緊張,現在也囤不起了,只能一點一點往外運,目前天津港仍有800萬-900萬噸左右的庫存。
京唐港業務部負責人對此表示認同。他說,目前港口的庫存量仍有500萬噸,新來的貨根本接不下來,但是現在的進口量在迅速減少。與此同時,價格也出現大幅下跌。
“主要是由于陸路和鐵路運輸運力比較緊張。此外,由于鋼材價格下降以及奧運會對河北地區鋼廠限產,導致需求量減少。”該負責人說。
加速實現鋼鐵行業整合
惠譽評級近日發布的評級報告表示,中國鋼鐵企業最近接受的鐵礦石協議價格創歷史漲幅,說明全球鋼鐵企業面臨著原材料成本壓力。但對多數鋼鐵企業而言,成本壓力隨鋼材價格上漲得以抵消,不會威脅到企業的評級水平。惠譽相信,中國部分集中于生產商品級鋼材的中小型鋼鐵企業可能面臨利潤率壓力。如果利潤率壓力能加速實現中國中央政府提倡的行業整合和落后產能的關閉,惠譽認為這將是一個正面的發展,長期內能夠推進實現中國鋼鐵市場的供需平衡。證券界人士也紛預測,此次鐵礦石調價后,行業間利潤水平將進一步分化,將加快向大中型企業集中,“行業并購大戲將呈現愈演愈烈之勢。”
有分析指出,中國鋼鐵企業此次接受的價格漲幅(可能成為接下來日本鋼鐵企業同力拓談判的基準),反映了澳大利亞同中國/日本之間的船運距離短于巴西同后者的距離,也反映了鐵礦石供應極度緊張,以及終端行業對鋼材需求繼續保持高位。
目前鐵礦石價格變動,或其他原材料(如廢鋼和煉焦煤)價格上漲,不會立即引發評級公司對鋼鐵行業的評級行動。因為其評級水平已將原材料自給能力設定為企業間差異的關鍵指標。此外,大多數鋼鐵企業在各自評級級別內繼續保持強勁的財務指標,因此能夠承受利潤率的下降。
行業分析師指出,原材料成本上漲壓力目前正被轉移至工程、設備與機械制造、汽車等終端行業,這些行業均顯示出不同程度的利潤率壓力。對于汽車行業,鋼鐵企業正尋求重新商討現有的固定價格協議,或在鋼鐵價格之上增加20%-40%的附加費用,作為向對方持續供應鋼材的條件。盡管2008年下半年鋼材價格和鋼鐵企業利潤水平前景展望樂觀,但原材料價格將繼續保持高位,鋼材需求和價格從目前歷史高位大幅下滑,這一情形令不少分析師保持謹慎態度。2009年后,隨著北美和歐洲成熟經濟體進入薄弱經濟增長周期,并考慮到鐵礦石和煉焦煤供需最早2010年才能恢復平衡,上述情景是可能出現的。一旦此種情景發生,擁有原材料自給能力的企業與缺乏原材料自給能力的企業之間,其利潤水平可能出現重大差異。
這一談判結果打破了以往談判的慣例,未來鐵礦石市場可能進入動蕩時代。此外,全行業噸鋼成本將比去年增加123元。鋼鐵行業間利潤水平將進一步分化,進一步向大中型企業集中,行業并購大戲將呈現愈演愈烈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