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打目標球后,由于死球的阻礙使得對手不能夠擊打主球使其同時直線完全通過任意球的兩邊,即稱為斯諾克。對手被稱為被做斯諾克(snookered)。當即使獲得臺面上的最高分數仍落后對手的時候,就需要通過做斯諾克來迫使對方失誤犯規罰分。斯諾克臺球,是英文Snook的音譯。Snook的意思是“阻礙、障礙”,所以斯諾克臺球有時也被稱為障礙臺球。

打出單桿147分是每一個斯諾克選手所夢寐以求的,十五顆紅色球依次打進后,每次都打進黑球,紅色球一分、黑色球七分,15X8=120分,六顆彩色球分值相加為27分,總分為147分,這也是斯諾克球壇上所能出現的單桿最高分。斯諾克已有幾百年的歷史,選手良好的意識和精湛的桿法決定著比賽的勝負。斯諾克的魅力席卷全球,如今更多的人都癡迷于其中,追隨著這項古老而睿智的紳士運動。
臺球起源于西歐
說到斯諾克,一定要先從臺球的歷史講起。臺球運動至今已有五、六百年歷史,臺球究竟起源于哪國?有的說是古希臘,有的說是法國,有的說是英國,也有的說是中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等眾說紛云,其實都是根據傳說,所以很難肯定。但是,臺球起源于西歐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臺球在公元十四世紀,在英國的英格蘭維多利亞女王時代,臺球活動非常受人們的重視,在一些富豪家庭里,不僅有豪華講究的臺球間,而且在進行打球活動時,還有嚴格的活動禮節,有的規定至今仍在沿用。如在打球時,有客人來訪,必須輕輕開門入室,不得高聲談話和喧叫,以免影響打球人的沉靜思考。又如在打球時,可以要求對方不要正面對著自己或靠近自己站立,不允許隨便揮舞球桿等不文明的舉動。臺球是一種高雅的活動,現在臺球廳、室,也都有類似的不許高聲喧嘩和吸煙等明文規定。
1510年臺球出現在法國,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玩的臺球是“單個球”(Single Pool),在桌上放一個用象牙做的拱門(Port)和一根象牙立柱叫“王”(king),用勺形棒來打球,把球打進門或碰到便可得分。
由于法王路易十四的御醫建議國王餐后做臺球活動,有利于健身因此得到法王喜愛和關心,所以在十七世紀,臺球在法國逐漸風行起來,這可能就是臺球起源于法國的根據。
據說臺球活動初始是在戶外地面上挖洞,把球用木棒打進洞內的一種玩法,后來才從室外改在室內桌子上活動。
自從臺球出現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并不是一出現就盡美盡善,而是在長期流傳中經過人們的不斷改進豐富,現已達到了比從較完善的程度。從前開始在室內桌子上玩球時,在桌子中心開了一個圓洞,后來又在桌子四角開了四個洞,洞的增加同時也激發了人們的玩球興趣,直到在桌子開了六個圓洞。才演變成了今天落袋式臺球球臺的雛形。在球臺的發展過程中還有過八角形球桌,在桌每邊開洞。共有八個洞,洞增多了,一盤球可以多容納幾個人來參加。
到了十九世紀初,臺球運動的發展開始走向成熟階段,在技術提高的同時,設備用具也隨之發展,許多大大小小的改進和發明創造不斷涌現
斯諾克臺球英國興盛
雖然臺球運動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4世紀,但斯諾克的發明則相對晚了許多。關于斯諾克的起源,一個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在19世紀晚期,臺球運動風行于駐扎在印度的英國軍隊中,當時流行的玩法是黑球入袋(Black Pool)。這種玩法用1個白球,15個紅球和1個黑球。1875年的一天,駐扎在印度賈巴爾普爾(Jubbulpore)的英國陸軍上校內維爾·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和他的戰友們覺得這種玩法過于簡單、乏味,便決定增加黃色、綠色和粉色3個彩球上去。不久,又嫌不夠,再加上了棕色和藍色球。這種新玩法很快流行開來,從而導致了斯諾克臺球的誕生。而斯諾克一詞則是當時英國軍隊中對軍校一年級新生的流行叫法。這使得斯諾克被這些軍人們用來稱呼這種新玩法的初學者,最終則成為了這項運動的名稱。
1885年,當時的英國英式臺球冠軍約翰·羅伯特(John Roberts)在印度旅行時見到了張伯倫并從他那里知道了斯諾克這種新玩法?;貒?,羅伯特就把斯諾克臺球帶回到英格蘭。但是,當時正處于英式臺球熱,斯諾克臺球并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直到20世紀30年代,英式臺球日漸衰落,許多名手才逐漸轉向斯諾克臺球。這其中包括斯諾克臺球的傳奇人物喬·戴維斯(Joe Davis)。戴維斯首先意識到了控制主球走位的重要性。在此之前,打斯諾克臺球的普遍策略是在將明顯可以打進的球入袋之后做一桿斯諾克防守。而喬·戴維斯通過良好的意識和精湛的桿法控制主球的走位,連續得分能力明顯增強,大大提高了斯諾克運動的水平。從此斯諾克臺球才開始在英國興盛起來,并流行到世界各地。
斯諾克錦標賽肇始于1916年,當時舉辦了首屆英格蘭業余斯諾克錦標賽。1927年,在喬·戴維斯等人的努力下,第一屆斯諾克臺球世界職業錦標賽在倫敦成功舉辦,并由喬·戴維斯本人獲得冠軍,贏得6.10英鎊(今約200英鎊)的獎金。喬·戴維斯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出色的斯諾克選手,接下來的歷屆世界職業錦標賽的冠軍都為其獲得,直到其1946年淡出世錦賽。
斯諾克臺球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遭遇了一個低潮,甚至于嚴重到1958年至1963年間沒有任何錦標賽舉行。直到1969年,情況才迎來了轉機。當時英國廣播公司(BBC)為了推廣新的彩色電視廣播,發起了新的斯諾克錦標賽Pot Black。彩色的斯諾克臺球和選手們的精彩表現很快吸引了觀眾的興趣,斯諾克臺球和彩色電視節目一起得以迅速推廣。
幾年之后,世界職業錦標賽也開始電視轉播。斯諾克臺球開始成為一項主流的職業運動,并于1977年引入世界職業選手排名。大量的資金開始注入這項運動,以史蒂夫·戴維斯(Steve Davis)為代表的新一代斯諾克職業選手不斷涌現。在1982年,史蒂夫·戴維斯打出了歷史上首個電視轉播中的147分的滿分桿。這些頂尖選手成為百萬富翁。當時甚至有一首由Chas Dave演唱的關于斯諾克的滑稽歌曲Snooker Loopy登上了音樂排行榜。
斯諾克黃金時期的高潮出現在1985年的世界錦標賽決賽上,盡管兩位選手鏖戰到凌晨,但仍有近1850萬(相當于當時英國三分之一的人口)觀眾通過電視轉播看到了丹尼斯·泰勒(Dennis Taylor)以一技重擊將最后一個球送入袋口之后舉起獎杯慶祝的場景。斯諾克在英國持續廣泛地流行,成為僅次于足球擁有第二多電視觀眾的一項運動。
斯諾克簡要規則
正式的斯諾克比賽是在一張12英尺×6英尺(3569毫米×1778毫米)大小,臺面四角以及兩長邊中心位置各有一個球洞的標準球桌上進行的。在臺面的開球端有一條開球線(baulk line)。從開球端看去,開球線中點擺放著棕色球,左右兩側分別是綠色球和黃色球。記住這個擺放順序的簡便方法是記住英語中的“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一詞。這句話每個單詞的首字母分別對應著三種彩球的顏色英文單詞的首字母。臺面的正中央擺放著藍色球。藍球點至頂庫的中點擺放的是粉球。緊接著是15個擺放成正三角形互相接觸的紅色球。規則要求粉色球盡可能靠近頂點上的紅色球但又不可與其相接觸。黑色球則位于臺面中線,紅色球三角形底邊與頂庫的中點上。白色主球可以放置在開球線后面的半圓形的D形區域。但通常情況下選手都會選擇在棕色球與綠色球以及黃色球之間的開球線上開球。

比賽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在紅球全部入袋之前,選手需要按照一個紅色球緊接著一個彩色球的順序擊球入袋。而且此時彩色球入袋后需要放回到臺面上自己顏色對應的置球點上。如果該彩球的置球點被占,應將其放置在分值最高的置球點上。如果置球點全部被占,則放置在與頂庫邊垂直連線上最接近置球點的位置,并要求不能與附近的紅球接觸。
在擊打彩球入袋之前,選手必須向裁判聲明其準備用主球擊中哪個球。當然,在擊球意圖是非常明顯的情況下并沒有必要向裁判聲明。但是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彩球位置接近或在同一視野中的,選手則必須向裁判聲明其準備第一次用主球擊中的球。
在所有的紅球入袋后,需要按照黃,綠,棕,藍,粉,黑色球的順序用主球擊打入袋。
斯諾克比賽由兩位選手得分的高低決定比賽的勝負。正確地將球送入袋口后擊球選手都將獲得相應的分數。其中紅色球1分,黃色球2分,綠色球3分,棕色球4分,藍色球5分,粉色球6分,黑色球7分。
打出單桿147分是每一個斯諾克選手所夢寐以求的,十五個紅色球依次打進后,每次都打進黑球,紅色球一分、黑色球七分,15X8=120分,六個彩色球分值相加為27分,總分為147分,這也是斯諾克球壇上所能出現的單桿最高分。斯諾克已有幾百年的歷史,選手良好的意識和精湛的桿法決定著比賽的勝負。斯諾克的魅力席卷全球,如今更多的人都癡迷于其中,追隨著這項古老而睿智的紳士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