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嘻哈、時裝和搜索引擎的共通之處
技術之于藝術,通常而言,就像歷史之于真相一樣,基本上搭不上關系。從網景公司1995年上市至今,互聯網已發生了13年的風云流變,但有幾家大公司敢說自己有一點點藝術氣質?實用至上主義,誠然造就了一些逸聞,比如雅虎創始人去買油漆粉刷辦公室時不知作何選擇,就一閉眼買下了最便宜的紫色,爾后竟然成為雅虎的標志色。再看看艷俗的MySpace和寡淡無味的Facebook,在它們的反襯下,時不時在網站首頁的公司標識上玩些花樣的谷歌,簡直就是二進制世界里的西斯廷教堂穹頂了。
現在,這個“西斯廷教堂的穹頂”再度升級。在頗有“潮人”味道的谷歌副總裁梅里莎·梅爾負責主導下,谷歌個性頁面iGoogle最近陸續推出了70多種“皮膚”。皮膚,作為軟件的一種裝飾性功能,并不算新鮮:10多年前音樂播放器WinAmp就擁有由愛好者設計的數千套各色皮膚。但谷歌的獨特手筆是,讓世界頂級設計師、音樂家、漫畫家為自己量身定制。可以數得上名字的,就包括Dolce&Gabbana、Diane von Furstenberg和Oscar de 1a Renta等一線時裝設計師,Beastie Boy、Coldplay等搖滾音樂旗手,以及嘻哈文化界標志性人物NIGO,甚至還有中國人頗有親切感的麥兜之母麥家碧和《臥虎藏龍》的美術設計師葉錦添。
效果算得上不錯。iGoogle一直是谷歌讓用戶將更多個人信息整合到一起的“小門戶”,但對于普通用戶,用起來算不上便利。但這次,因為新鮮皮膚上線,人們至少多了一些重新把弄iGoogle的理由。比如,在頁面頂端放上阿童木的畫面.底下加上Bathing Ape版本的手表之后,總會順手再添加些用得上的產品插件,黏性就這么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