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戶創造內容模式正從互聯網延伸到消費品領域
盡管定制個性化產品已經不是新鮮事,但27歲的楊帆發現耐克推出了讓顧客自己給運動鞋、T恤衫和包配色(還可選擇材質、加入個性字母)的NIKEiD時后仍然十分激動。他立刻給自己“設計”了一雙“科比”,而楊的朋友們也十分愿意買下這雙籃球鞋送給馬上要過生日的他做禮物。
當NIKEid在今年4月底登陸中國之前,楊帆這樣的耐克愛好者想要得到或送出這樣的禮物并不容易。現在,從經典的Air Force到更為時尚的Air Max.只要動動鼠標,就能設計出一款帶有個人特色的耐克鞋,更不用說色彩搭配本身帶來的樂趣。
這決不僅僅是鞋子的問題。如果說“攢電腦”多少仍是出于對產品性能的追求,NIKEiD這樣的產品和服務誘惑的是消費者的自我意識。在大眾消費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升級換代,人們需要各種符號來認定和標榜自我的現代社會,年輕人習慣于追逐最新最流行的物品。這固然是與他人區分開來的一種方式,但擁有自己印記的運動鞋——即使它是流行了20年的經典款,顯然更能滿足追求與眾不同的“自我”。
感謝電腦、軟件和網絡吧。它們使得“個性定制”變得更容易,不用成為專家也能進行“創造”。當然,這對生產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耐克曾花費6個月與它的亞洲供應商研究如何改進生產方式,以便更好地生產定制的運動鞋。但消費者并不需要知道這些幕后故事,他們所需要的是只是能將獨特自我表達出來的興趣、一些美術感覺和動動手指,然后在4周后收到自己的運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