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線作戰默多克
默多克或許是世界上為數不多對報紙這種媒體形態還保持高漲熱情和信心的人。4月中旬,紐約長島報紙《Newsday》成為他的最新獵物。如成功,默多克將坐擁美國發行量最大的10份報紙中的3家,并通過與旗下《紐約郵報》的資產、業務整合扭轉后者每年虧損5000萬美元的困境。這樣龐大的勢力使他成為美國媒體眼中的潛在威脅,美國國會就因為擔心新聞集團得到過多的媒體市場影響力而反對這筆交易。
但5.8億美元的出價尚不足以嚇退其他有意者,《紐約每日新聞》的控股股東祖克曼就開出了相同的價碼,而他的自信就在于更快的完成交易并免遭監管阻礙。盡管要實現對《Newsday》的收購并不容易,默多克的這一舉動還是讓他的競爭對手們感到憂慮。這個老派媒體大亨并不固守舊地,而是在新、舊媒體兩個領域內同時大舉下注。福克斯商業新聞網已是“陳年往事”,現在,插手微軟與雅虎的并購戰讓默多克大受關注,《華爾街日報》執行主編鮑偉杰辭職后他將怎樣按照自己的意愿加大對這家備受尊敬的百年老報的重塑力度也成為懸念之一。不管是破壞者還是拯救者,默多克早已成為美國媒體不可忽視的人。
轉身離去李健熙
領導三星集團20余年的李健熙終于將從權位上起身,雖然此次“退位”是迫于形勢,但李一肩挑起逃稅和背信罪名的勇氣仍然可嘉。他的離開固然對三星造成很大影響,但遠不是滅頂之災,李氏家族仍牢牢掌控著這一企業帝國。
丑聞和人事震蕩固然給三星造成了困擾,它所面臨的真正危機仍來自商業。作為全球最大的記憶芯片制造商,三星面臨著因市場供給過度導致的價格低迷,其半導體部門第一季度的利潤下跌64%。幸運的是,其顯示器和手機業務的穩定增長最終使整體盈利達到2.19萬億韓元。這一兩年來的最大單季盈利減少了李健熙離開的悲情色彩,并使三星的未來更有保障。
神秘買家喬布斯
蘋果或許是美國科技界最少通過收購手段實現擴張的大型公司,這就讓它在4月22日宣布的以2.78億美元現金收購一家名為PA Semi的小型芯片設計公司的消息顯得微妙。據說,這是一次喬布斯親自主導的收購,談判主要發生在他家中。
作為行業里為數不多同時生產電腦和操作系統的公司,喬布斯顯然在為自己尋找一塊新的拼圖。但疑問也隨之產生:蘋果上一次的重大收購還是2001年的Fuse,這家公司成為日后iPod的基礎,而公司創始人托尼·法代爾至今在蘋果擔任iPod部門的負責人,這一次,蘋果可能借助PA Semi開創什么新業務呢?一段時間以來,外界都已認為英特爾的Atom芯片將被應用于未來的iPhone和iPod,但當蘋果擁有自己的芯片業務,這一Wintel聯盟以來最強勁的合作關系將會如何發展同樣微妙起來。
幸運的繼承者艾倫·穆拉利
福特汽車第一季度1億美元的集團盈利證明了兩件事:亨利二世的偉大和新興市場的重要性,新興市場強有力的增長幫助福特反擊了華爾街對自己的蔑視,但可階的是,這個為福特帶來近3億美元利潤的新興市場并不是中國,而是南美。
另一方面,福特的開門紅主要因為歐洲市場盈利的大幅增長,超過7億美元的利潤證明美國公司一樣能在歐洲取得成功。這一點或許說明,雖然照片里的穆拉利稱職地削減了17億美元的成本,但福特的逆轉仍得益于亨利二世留下的遺產。正是這位幾近被人淡忘的“魔鬼老大”判斷福特應在歐洲取得自己應有的位置并在1959年提出泛歐洲福特的構想,也正是他決定應把歐洲看做一個整體市場從而重新定義了歐洲汽車制造商的組織架構。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初憤而離開亨利二世成為拯救克萊斯勒英雄的艾科卡并不那么偉大。今天為了生存而苦苦掙扎的克萊斯勒只證明了這家公司之前所有的領導人都缺乏大智慧。
艱難時光羅國偉
這是任何一家跨國公司在華高管都不愿意遇到的麻煩:就在業績漸佳、日益受到總部肯定時,卻因一場毫無征兆的事件而卷入民族情緒的漩渦,結果更是措手不及地遭到消費者抵制,且莫口難辯。
羅國偉就陷于這樣的麻煩中,他領導的中國最大外資零售企業家樂福因北京奧運會圣火在法國傳遞時遭遇不順而陷入非議。即使家樂福全球CEO和中國商務部均發表言論,認為體育不應和政治聯系在一起,羅國偉仍繼續面臨考驗:抵制行動還在進行,家樂福在消費者中的口碑也越來越微妙。
掛帥花旗中國歐兆倫
經過兩個月的空白期,擁有24年花旗王齡的香港人歐兆倫出任花旗銀行(中國)董事長及GEO,負責花旗在華各項業務和組織架構。
過去一年,花旗的全球業務因次貸影響慘不忍睹,盡管其中國區負責人在公開場合反復強調中國業務盈利良好,卻始終未披露去年在華業績。而據業內人士分析,取得法人銀行資格一年后,花旗中國的優勢在于企業銀行業務中的大中型企業和個人銀行業務中的私人銀行,因而在去年人民幣零售業務開放中的受益程度不及渣打、匯豐和東亞等外資銀行。
擁有豐富大中華區企業銀行和貿易融資經驗的歐兆倫無疑是花旗的最佳人選。此外,歐的華人身份顯然使他比前任更能理解、認同中國市場,并對市場之外的復雜力量有充分心理準備。但要想突破花旗此前在中國發展的若干瓶頸,仍取決于歐在各個場合的能量如何。
重煥魔力施密特
谷歌似乎仍有方法證明自己的魅力:美國時間4月18日,它的股價增長近90美元,一天之間將自己的市值提升17%。次貸危機以來,行進于愁云參霧中的全球資本市場終了迎來一個奇跡。
像以往一樣,谷歌此次的備受追捧來源于它超越預期的能力。今年以來,業界一直在擔憂谷歌的高增長時期是否已經結束。美國經濟不景氣,及統計機構comScore指山谷歌前3個月的廣告點擊增長率僅為2%的數據,似乎都在佐證這一猜測。但谷歌第一季度的收入和利潤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令人吃驚的42%和30%。某種程度上,資本市場的耐心過于有限了,對于谷歌這樣一家“微軟級別”的公司和網絡廣告這樣一個還在興起中的市場,在創立的第十年就收入放綏,幾乎是不可能的。真正的巨大挑戰是:谷歌能在進一步長大的同時不重蹈當年微軟的一系列錯誤嗎?或者說,它能成為家比微軟更偉大的公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