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航空大聯盟
中國的航空公司開始更積極地和國外同行分享頭頂上的一片天。
1998年5月,中國航空公司和美國西北航空公司簽署了中美航空史上的第一個代碼共享(Code-sharing)協議。從當年10月開始,在中美跨太平洋航線上將實行代碼共享。同時,國航可在美國舊金山、洛杉磯、紐約等九個門戶城市之間的美西北國內航班上加掛國航航班號。對等地,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個中國航空樞紐城市美西北航班號也可以加掛在國航航班上。
代碼共享,航空公司可以在不投入成本的情況下完善航線網絡、擴大市場份額,而對于旅客而言,則可以享受到眾多的航班和時刻選擇、一體化轉機服務等更加便捷、豐富的服務。
但比一個具體技術協議更重要的,是中國航空公司開始參與國際航空資源整合。

事實上,國際上越來越多的航空公司已經用抱團取暖的方式抵抗航空業競爭的加劇。一年前,加拿大航空公司、德國漢莎、北歐航空公司和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發起并組建了全球航空聯盟——“星空聯盟”,在代碼共享的基礎上進一步共享資源,實現聯網運營。而如果能加入此類航空聯盟,對自身軟硬件實力都有限的中國航空公司,則既能借助其他航空公司資源實現業務拓展,也是服務水平達到更高水平的標志。
后續:2007年12月,中國國航、上海航空公司宣布正式加入全球最大的航空聯盟——星空聯盟,而在此之前,中國南航也成為了另一航空聯盟天合聯盟的成員。國航董事長李家祥表示,加入星空聯盟可以提升國航品牌,同時通過資源共享,可以降低采購、油料、飛機維修等方面的成本。面對通過奧運將自己提升至一流航空公司的契機,加入全球航空大聯盟,已成為中國的航空公司實現這一夢想的可行手段。
危機再現
在遭遇過外界關于其庫存、對幽下游產業鏈管理、營銷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的質疑之后(參見2008年1月下《PPG泡沫?》),襯衫直銷公司PPG又被一紙公告推上了風口浪尖。4月下旬,PPG的廣告代理公司上海中潤解放傳媒在一報紙登出整版“債務催收公告”,責令PPG里克爾結清未按期支付的165萬余元廣告款。同時,有傳聞稱,PPG 2007年在北方市場投放了超過1億元的廣告,卻未換來相應的銷售業績,這導致PPG決定在北方市場進行收縮。
針對此,PPG方面很快回復:2007年其在廣告營銷上花費為2億多元,有幾百萬沒有結清屬于正常現象,公司會馬上結清余款;而退出北方市場一事則是子虛烏有。PPG的資金鏈不存在任何問題,新一輪廣告將在5月5日重新鋪開,屆時,其力圖復制在中國成功模式的美國分公司的籌備也將完成,而創始人李亮會繼3月份之后,公開與媒體進行又一次溝通。
糾紛的孰對孰錯尚難說清,但從另一個層面而言,年輕而驕傲的李亮正在吸取一個創業公司應有的教訓——早先,李并不愿意在媒體前露面,這導致PPG高層對諸多公關危初測而不見。當然,更多問題仍有待時間證明,比如,在國內基礎未穩的情況下,征戰海外市場是否是正確之舉?畢竟,其模仿Cvancl的陳年已經公開宣布,其日銷售量已超過1萬件一這相當于PPC在2007年下半年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