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互聯網時代給中國企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許多產業預言家都喜歡向觀眾們展示科幻大片似的未來,栩栩如生,就像從水晶球里看到的一樣:我們能夠遠程操控家里的一切電器,在回家的路上對空調發出指令,在做飯的時候用冰箱看電視,讓各種電子設備具有智能,讓人類真正成為科技的主人。一個絕好的例子就是比爾。蓋茨的高科技豪宅,而預言家說,這個豪宅內的一切高科技都會在不遠的將來普及到每一個家庭,而且科技水準只會更高。
各種奇思妙想在一起發酵,足以讓人心馳神往。美好未來的福音后面的理性,就是3C融合,即計算機(Computer)、通訊(Communication)和消費電子產品(Consumer Electronics)三個產業領域融合,利用數字信息技術在電腦、手機和電視三個屏幕之間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和互聯互通,從而滿足我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信息需求。1978年,數字化生存的預言者、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主任尼葛羅龐蒂(NicholasNegroponte)用三個圓圈來描述計算、印刷和廣播三者的技術邊界,認為三個圓圈的交叉處將會成為成長最快、創新最多的領域。
“數字融合的本質決定了產業融合必然以計算機產業為主導,因為電腦具有天然的優勢:它的血液中天生是流動的比特,天然代表了人類信息傳輸、處理和儲存的基本個性化需求,而且互聯網又是為電腦量身定做。在技術和消費者需求的共同推動下,計算機產業鏈必然挾網絡技術和成本優勢向電視和通訊產業鏈擴張,而電視和通訊產業也會受到互聯網的吸引向計算機產業鏈靠攏,最終三者實現從技術、產品直到市場的融合。
在互聯網信息革命的背景下,中國企業面臨的挑戰,都是由聯動天下個陸化互聯網時代的基本特征所決定的。
“聯動”言其變化精微,牽一發而動全身。當互聯網把世界聯成一張大網,個人成為網絡的一個節點。每個人的創造力就會迸發出來,影響波及到整個網絡。一個節點的微小變動就會引發世界商業模式的變革,企業必須對此保持警陽,快速抓住新的市場機會,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善于合作。這不僅是因為合作能夠縮短進入市場的時間,提高機動陸,還因為產業融合是多個產業的整合,需要達成資源共享和利益分配協議。
“天下,言其范圍之廣,規模之大。正是信息革命推動了全球化進程。電話電報時代,有了殖民地和對外投資;互聯網時代,我們已經可以在全球自由調配資源,推翻時間和空間的森嚴壁壘。中國企業不能是把全球化當成敵人和威脅,如果因為計較一時得失而將自己封閉在國內市場,即使短期內得以悠閑度日,其長期必將為互聯網革命所顛覆。在存在規模優勢的市場,先動優勢極為重要,首先做出創新的企業能夠快速擴張并回收成本,鞏固戰場,構筑防線,強者愈強。尤其在3C融合之后形成的消費電子市場。中國企業如果不創新,必將落后于跨國公司品牌和技術優勢產生的規模經濟。
“持續創新能力,這是個性互聯網時代的主旋律。如今,中國3C產業正沿著產業融合和數字融合的大勢試圖向互聯網靠攏,向數字技術靠攏,但在持續創新能力上將遭遇跨國巨頭的嚴峻挑戰,因此往往不是引領而是跟隨。中國家電產業和手機產業均陷入價格戰無法自拔,在產業向液晶和智能手機跨越的時候被扔在后面。而在整個全球PC市場,筆記本正在高速替代臺式機,而中國PC企業在這個轉變上慢于跨國公司,表現優秀者乏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