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美國航天員斯科特·帕拉津斯基來說,攀登珠峰是他十幾年來的夢想。1992年,他曾計劃參加攀登珠峰的探險隊,但由于被選為航天員,珠峰探險計劃一再被推遲。直到2008年5月21日,他迎來登頂的機會,但是……

近在咫尺,卻遙不可及……
2008年3月23日,帕拉津斯基離開美國休斯敦,乘飛機飛行24小時到達尼泊爾。開始了他的珠峰之旅。
他在攀登珠峰之前制作了兩幅小旗,以紀念阿波羅-1飛船、挑戰者號航天飛機(STS-51L)、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STS-107)、聯盟-1飛船和聯盟-11飛船事故中罹難的航天員。此外,帕拉津斯基還攜帶了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1985年7月29日~1985年8月6日成功完成STS-51F任務中的碎片,以紀念在此次任務中服役的美國航天員卡爾·赫尼澤,他1993年在攀登珠峰的途中罹難。
5月21日6時30分,距離踏上珠峰之巔僅僅有24小時的時候,帕拉津斯基放棄繼續前進。5月22日,帕拉津斯基在其博客中以《珠峰之巔,似近在咫尺,卻遙不可及 ……》為題,記述了他放棄登頂珠峰的情況。他這樣寫道:

“ ……剛剛收到隊友的無線電話,這說明他們已經做到了,他們登上了峰頂。我又一次下定決心,托了一下背包,隨之而來的劇痛又讓我退縮了。
“就在我因下背部痙攣(過去也曾間歇性的發作)而疼醒的前一天,我用四個半小時堅持爬上了地處二號和三號營地之間、非常陡峭的洛子坡,我緊握著的登山繩就像是起重機的皮帶。當晚,在二號營地過得非常辛苦,我很難使下背部處于合適的位置,讓自己感覺舒服一些。我告訴自己要堅持,峰頂是如此之近,到了早上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一定能忽略刺痛,到達峰頂。在準備向四號營地進軍,為攀登峰頂作最后的沖刺時,我的隊友以及在營地的其他登山者像朋友一樣幫助我,他們把氧氣瓶放在我的后背上,在我的登山靴上安上鞋底釘(我已經沒有辦法自己完成)。在他們的鼓勵下,我努力支撐自己,率先沿著險峻的山坡朝著‘黃帶’進行測試跑。沒有跑到10步,我轉過身告訴朋友們自己已經筋疲力盡了。我知道,如果我繼續和他們一起上路,我會明顯地減緩他們的進程,而且極有可能危及他們成功登頂珠峰,將他們置于需要救援的境地。在近60天的探險之后,一輩子夢寐以求的旅程就這樣結束了,它是痛苦的,但是也只能選擇轉身離開。”

攀登珠峰與太空飛行
對于攀登珠峰的夢想,帕拉津斯基曾這樣解釋:“我的愿望是能在珠峰之巔盡情欣賞和享受太陽升起時的美妙景象,就像曾在軌道上觀看一樣。不過,在太空雖然能看到很多次的太陽升起與落下,但是飛行速度非常快,因此欣賞太陽升起的時間非常短。”

他認為,攀登珠峰與在太空中需要面對的挑戰沒有太大的不同。成為航天員需要克服身體和精神的障礙,與練習攀登一座山非常類似。他說:“成為一名登山者對于我成為航天員很有幫助。準備太空行走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攀巖。它需要力量和耐力。”同樣,帕拉津斯基在太空飛行中積累的經驗也在攀登珠峰中得到了應用。在他看來,攀登珠峰這種“原始”的自然探險與太空探險的相似之處包括:都需要多年的訓練,需要利用以往獲得的經驗和教訓,在準備工具時要注意細節,協作的重要性,利用技術解決困難問題,日常飲食和水的重要性,都需要監測天氣以確定下一步行動。此外,他把珠峰大本營比作朝向珠峰之巔的加油站,就像國際空間站對于到達地球軌道之外的旅行所起的作用一樣。

在地球上登山和在太空中執行任務都需要在苛刻的環境中生活。“你要知道自己正處在人類很難到達的地方,因此需要經常提醒自己正處于危險之中。”珠峰上會有“咆哮的風和強勁的雪”,晝夜溫差非常大。珠峰的最低溫度達到零下50攝氏度,而在太空,最低溫度為零下150攝氏度甚至更低。因此,從帳篷出來的感覺,與從空間站的氣閘艙出來的感覺有些類似,都需要穿著稍顯笨重、用于保溫的衣服,背著氧氣瓶,戴著護目鏡。
關于精神上的挑戰,帕拉津斯基表示,不管是登山還是在太空中,他都會思念自己的親人。他說:“我非常欽佩那些在國際空間站上生活數月的航天員。我發現即使是兩個星期的航天飛機飛行,我也會得‘思家病’。離開孩子對于我來說將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另外,帕拉津斯基也談到了登山工具和太空行走工具。“實際上,它們在很多方面也是非常相似的。在太空中航天員處于微重力環境中,身體處于飄浮狀態,因此在艙外活動中需要系著安全帶,安全帶上有掛鉤,可以掛在航天器或者一些設備上,這樣能穩固航天員的身體,使其能夠完成太空行走任務。在攀登珠峰時,登山者仍受地球引力的影響,如果在攀登過程中滑落,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他們使用登山繩把自己直接‘系’在山上,利用鉤環‘抓住’登山繩來上升或下降。有時,登山者攀登非常陡峭的山坡還要用到上升器。”

對于登山和太空飛行的區別,帕拉津斯基說,攀登珠峰需要約8周的時間,而到達失重的太空環境只需要8.5分鐘。原因很簡單,攀登珠峰是用自己的雙腳,而不是使用航天飛機!而且,在空間站上能獲得大量新聞,吃到來自‘家里’的食物,而在這個季節里攀登珠峰,再加上一些溝通方面的問題,上述情況就不那么容易實現了。

帕拉津斯基最終沒有像自己的隊友一樣登頂珠峰,這或許是個不小的遺憾,但是,他依舊是一位優秀的探險者,因為他已經在更高、更廣闊的太空留下了自己的“腳印”,并且會在太空探索中繼續自己的探險之旅。



相關鏈接
斯科特·帕拉津斯基簡歷
斯科特·帕拉津斯基生于1961年,美國航天員,畢業于斯坦福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992年3月被選為航天員。作為曾參與五次太空飛行——STS-66(1994年)、STS-86 (1997年)、 STS-95(1998年)、STS-100(2001年)和STS-120 (2007年)的資深航天員,帕拉津斯基在太空的飛行時間已經超過了1381小時,進行了7次太空行走,艙外活動時間超過47小時,總行程超過3700萬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