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成交量、還是從開戶數,無論是從機構的棄守、還是從散戶的絕望來看,2000點失守后的A股市場只能用信心盡失來形容。那么市場是否本該如此,還是仍在等待一聲“沖鋒的號角”?
9月18日晚間,市場終于等來了這聲“沖鋒的號角”:政府一口氣宣布了三大直接針對股市的救市政策,令期待已久的投資者無不為之歡欣鼓舞。這三大利好包括: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由雙邊征收改為單邊征收、匯金公司宣布將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三只大盤銀行股、國資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購上市公司股份。
9月19日的市場即刻給予了熱烈響應,上證綜指以9%的漲幅高開171點,直接站上了2000點。今年難得一見的一波行情或許將就此展開,市場的階段性底部也或許由此隱現。但是,對于中期走勢,分析人士似乎驚人地一致:宏觀經濟及企業盈利等基本面狀況尚未出現根本性轉折、大小非減持壓力依然存在,美國次貸危機仍未終結……仍無法讓人對中國股市中期前景樂觀。宏觀經濟未出現轉機之前,股市可能尚不具備反轉的條件。
救市夢圓 階段性底部隱現
回顧自奧運以來的1個多月,市場對于救市的期望與失望、幻想與幻滅時時交織在一起,對于救市的爭論也是不斷上演,但政府似乎均置若罔聞,更傾向于治市而非救市。
2008年8月8日,這是一個讓中國人盼望已久的日子、一個舉國歡慶的日子,然而這也是一個讓股民心理再次跌至冰點的時刻:直至奧運會開幕,仍沒有見到管理層有任何實質性動作,期盼已久的奧運行情仍沒有出現,股市反倒是以暴跌收場。失望之余,一度倚重于政策預期支撐的市場出現了放量殺跌,人們期盼已久的奧運行情這一聲“沖鋒的號角”并沒有吹響。此次大跌后,周末還是沒有所謂的利好政策出臺,再度給憧憬政策的市場以沉重的打擊,上證綜指于8月11日快速跌破一度曾被視為重要心理關口的2500點。
在2400~2500點之間徘徊了5個交易日之后,8月15日盤后,市場等來了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的一紙報章聲明。聲明就市場關心的諸多股市熱點問題發表了看法,從完善股東增持、上市公司回購、分紅等制度層面進行了闡述,表示將有針對性地推進基礎制度建設,改善市場供求。關于市場普遍關注的“大小非”減持的問題,該發言人提出了引入二次發售機制、開發可交換債券等市場流動性管理工具,逐步完善市場內在穩定機制等解決方法。從聲明的內容來看,無疑以基礎性制度建設為主,即重在治市,而非救市。滿懷期待的市場從聲明的字里行間怎么也找不出期盼中的利好因素,8月18日再現黑色周一,伴隨著大盤新股中國南車的首日亮相,失望的情緒再度在市場內蔓延,盤桓數日的2400點關口宣告失守。
然而思漲心切的市場似乎對政策還有希望、還有幻想。8月20日一個似乎毫無征兆的紅周三,隨著奧運會閉幕式的臨近,市場普遍預計,奧運會前全力維穩的管理層,在奧運會結束后將出臺各種政策,一家外行有關中國政府將出臺刺激經濟舉措的報告,也成了人們爭相傳閱的利好,多種利好傳聞在市場中流傳,觸發了股市當天的放量暴漲。然而翌日的政策面依然是波瀾不興,市場做多的熱情轉瞬消退,股市重新回到下降通道中。此后,雖然證監會逐步兌現了修改分紅、鼓勵回購及增持等制度層面的承諾,但此種利好因為程度過于輕微,對于極度低迷的士氣起不到任何的效果。
市場就這樣在希望與失望中搖擺不定,在2245點的前一輪牛頂至2500點猶豫了10個交易日,其間不乏每逢周五便有資金入場以博周末利好的情形,然則愿賭服輸,市場期待的所謂政策利好遲遲未見兌現。實際上,在市場信心極度匱乏的情況下,事實早已證明,包括調減印花稅之類的所謂利好都只能起到短期的刺激作用,股市的長期表現依然是由經濟基本面來決定的,只不過身陷其中的投資者已無法自拔。
9月5日,一個黑色星期五,招商證券上會和交易所修改股票上市規則、縮短部分股份禁售期,這兩大利空同時襲來,上證綜指終于失守支撐多日的2245點心理關口。證監會8月中旬“對大盤股的發行采取了更加謹慎的態度,注重發行節奏”的公開表態言猶在耳,光大證券、中國建筑兩只大盤新股早已過會、但遲遲引而不發,另一只大盤新股招商證券就來到了眼前,同時還有已被各種政策傳聞以及疏導政策嚇得猶如驚弓之鳥的小非,早已不堪一擊的市場心理再度受到沉重打擊。而IPO部分股份禁售期由3年縮短到1年,更是讓市場對政策救市的幻想徹底破滅,出現了加速趕底。
隨后的周一即9月8日,美國政府接管美國兩大房貸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消息,再度在中國股市引爆了救市大爭論,而且隨著上證綜指日益逼近2000點,這種爭論也越發迫切。不過爭論歸爭論,這一次,政策面依舊平靜。9月11日周四,8月份工業增加值數據的驚人下滑使上證綜指輕松地斬關奪礙,跌破2100點,幾呈無抵抗下跌之勢。周五在博政策利好資金的介入下,大盤得以紅盤報收,迎接中秋長假的到來。
2008年似乎注定了是一個多事之年,連中國的首個中秋長假也沒能例外。9月15日,仍處假期中的中國投資者相繼迎來了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被美國銀行收歸旗下、美國最大的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集團深陷流動性困境,以及中國央行6年首次降低貸款利率、同時存款準備金率亦區別性下調的多條爆炸性消息。雖然多數市場人士對央行舉措的解讀是,央行此舉釋放出松動銀根,刺激經濟的信號,雖非直接針對股市,但對股市整體可能會有正面影響。但是,仍有悲觀人士解讀為,表明經濟下滑程度之大已迫使央行出手。此外,不對稱降息給銀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觸發了銀行股的暴跌,粉碎了這種幻想,上證綜指以俯沖式的下跌瞬間完成了擊穿2000點大關的歷史性一幕。美國金融市場的動蕩加重了市場對全球金融業及經濟前景的擔憂,引發全球股市暴跌,也對中國股市形成了巨大壓力。
至此,市場信心已經喪失殆盡,看不到希望的市場只能選擇一次又一次的殺跌。大勢所趨、泥沙俱下,市場此時已很難分辨出輿論或者政策號角的意義是“沖鋒”還是“集結”,所能做的似乎只有順勢而為。2000點之下市場將何去何從?類似的疑問可能在3000點、4000點都已問過,但這次的拷問尤其嚴峻。此后,經過連續三天的下跌之后,上證綜指已逼近1800點,但對于市場底部是否已探明,人們依然心中無數。
不過,隨著美國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來緩解美國次貸危機,市場對中國政府救市的希望再度被點燃。這一次,市場終于不再失望,終于等來了期待中的所謂實質性利好政策。至此,1800點再次被市場理解為管理層的心理底線,市場普遍預計,階段性底部可能已經出現。因為,如果救市效果不佳,市場預期還會有更強有力的政策出臺。
心理堅冰消融仍需時
雖然市場對政府的救市組合拳做出了積極回應,但是,逐一分析可以發現,這些救市政策的實質性效果依然有限。印花稅改為單邊征收,理論上來說,的確可以起到刺激股市成交的作用,但作為熊市中常見的刺激政策,其效果也常常是曇花一現。匯金公司表態容易,但其本身資源有限,增持規模不明,對銀行股的實際支撐力度仍有待觀察。至于國資委,表態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購旗下上市公司的股份,更多是在表明一種對股市的支持態度,目前還能有多少央企手頭資金充裕,足以氣定神閑地增持或回購股份,猶待市場發掘。
最重要的恐怕還是,這些利好組合拳與決定股市長期趨勢的宏觀經濟基本面無關,均為治標不治本之舉。因此,中國宏觀經濟繼續減速、海外次貸危機繼續向縱深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國股市此次反彈的高度難以讓人十分樂觀。
到目前為止,每一次輿論或者政策的“號角”吹響之后,人們考慮的是什么呢?——“減磅”,因為殘酷的現實已經給人們的心理蒙上了沉重的陰影:“如果別人乘勢減磅,我怎么辦?”這種心理我們當然能夠理解,同時也必須去理解。2000點失守之后,這種心理陰影越來越濃厚。而且短期看來,要想完全清除陰影已經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許只有隨著時間的推移,種種好轉跡象的出現才能一層一層地融化這種心理堅冰。
這次的利好很可能只能起到短期的刺激作用,而難當扭轉乾坤的重任,也無法改變市場運行的趨勢,市場更期待后續的經濟政策支持。情緒左右市場時估值或仍可提供參照
會如此巨量的財富蒸發之后,市場似乎已少有人再談論估值是否合理,正如一位老股民所說:“高位時人人賺錢,沒人談估值,現在到這地步了,就更沒說的了,也不知道這些錢到哪里去了?!”股票市場是一個交易市場,時時刻刻都有在買賣,滬指6124點時買入的人肯定是虧損的,如果從這一天開始把手上的股票一直拿在手上不賣,當然不會有資金流失,只是市場的價值發生變化而已,損失的只是紙上財富。但如果大家都不賣,市場價值是不會發生變化的,說明在下跌過程中有人虧損賣出,這部分虧損就是流失資金,這部分錢被小部分人圈走。從歷史高點6124到1800點,有多少市值的蒸發,這么多的財富是否真的人間蒸發了?還是被封存于“特制倉庫”?這些想象也只不過是無從考量的猜測。
雖然說“淡市莫估底”,但身陷其中的投資者怎么可能不去揣測市場的底部呢?在這場心理戰中,真正考量的還是身處其中的投資人的心理。雖然在目前這場高臺跳水式中的下跌中,談論估值似乎已失去了意義,悲觀情緒的加重和蔓延一度成為左右市場走勢的主導力量。但是,值得安慰的是,雖然無法預測非理性恐慌會把大盤砸到哪里,但對合理估值區間的預判應該能幫助人們找回一點點理性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