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效率是指向教學目標的有效教學時間與實際教學時間的比率,它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價值量度,中學政治課必須加強課堂有效教學的探討,積極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提高學習策略教學的質量和實效性,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關鍵詞:中學政治課;有效教學;提高效率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政治課對于學生們來說,重視程度較其他主科差一些,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不高,因此,怎樣降低消耗,使學生的課堂學習收益最大化,是中學政治教師最為關注的問題。
一、科學確定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教學目標必須明確和具體。老師在走入教室之前必須自己在心里十分明確這節課我要讓我的學生完成哪些學習的目標。在日常的教學研究實踐中,我們發現不少老師制定教學目標實際上就是在抄課標,把課標的要求作為讓學生學習的內容,這樣做其實是大錯特錯的,課程標準是一種對學生學習要求的籠統的界定,而不是課堂教學的具體目標。因此必須對課程標準進行解析,從中提煉出來比較明確的目標,細化到一節課里學生要學到什么,了解什么,必須會讀什么,必須掌握什么能力,哪些方面的情感要得到激發,哪些方面的價值觀需要樹立。為了科學地設計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更有針對性,就必須在認真領會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細致的教學目標調查,之后根據調查的結果,結合學生的整體實際,并照顧到個體差異進行一定的目標篩選,從而確立以你自己的學生為本的教學目標。
二、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是要整體考慮學生一節課的學習活動過程,然后根據教學目標進行篩選,與目標不一致的環節必屬無效環節,無論多么花哨都要堅決剔除;其次要充分考慮時間的分配,為重點和難點安排足夠的時間和學習內容;第三是心中要有全體學生,要給每一個學生都分配到足夠的和切合其實際的學習任務,因為無事必然生出是非,這就要求老師在進行教學環節設計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學生的整體,要讓每個學生有事做。事實上,要做到這一點確實很難,我們可以設計一些不同層次的任務,有一些是要全體同學都要達到的,有一些是專門給那些“胃口”大的同學準備的,或者是讓那些快速完成學習任務的同學把幫助他人作為任務,以此來實現在課堂上的大多數時間里人人都能領到足夠的學習任務。
此外,還要注重學習內容的轉化與包裝,學會把枯燥的知識變成有趣的學問,在環節的設計里要有體現能力、技巧和方法的地方,要讓學生能夠現實地體驗到其能力的提升,從而使之充滿自信。比如說,“xXX事件給我們什么啟示?”此類問題往往讓學生無從說起,我們就要教會學生分解類似的籠統的問題,把一個大問題演繹成一些必須回答的小問題,可以讓學生依次回答:此現象的本質是什么(定性質)?后果或作用是什么(談影響)?出現此情況的原因是什么(探根源)?你從中可以借鑒哪些經驗和吸取哪些教訓(談感悟)。這樣一來,本來很難開口回答的問題就具體化為一些指向性更加明確的問題。
注重教學環節之間的自然過渡,使整個課堂的思維如行云流水一般。環節之間的過渡,實質上是思維邏輯的過渡,知識本身的邏輯性決定了思維的流暢性,所以教師在確定教學環節的時候一定要首先考量各學習內容之間的內在思維邏輯關系,從而使自己的思維先流暢起來,只有老師的思維流暢了,學生才不會感到突兀和不可捉摸。
三、合理設置問題,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對任何科目而言,整個課堂教學都是要靠問題推動的,基于問題的解決是人類學習和思考的基本方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是科學研究和學習的基本過程。在問題的設置上,還要充分考慮問題由誰去“發現”,以怎樣的方式發現,問題由誰提出,以怎樣的方式提出,問題怎么解決,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和時機等諸如此類的問題。仔細琢磨起來,思考這件事情也有其獨特的價值和魅力。同時提出問題能夠引起思維沖突,引發聯想和想象,讓思維變得寬廣自由,更加高深,讓學習更加吸引學生,更加有意義,這就要求我們設計問題的時候,必須考慮學生對這件事情的認知程度,在此基礎上拓展問題本身的思維度,增強其思考的價值。
設置問題時要避免題目中包含兩個以上的概念或事件,避免采用雙重否定;避免過于空泛,要有較強的針對性;避免用不適當的假設;避免使用容易被誤解的字詞,如果使用,就必須清楚界定;當反應項目屬于類別項目時,必須列舉完整;在回答者能懂的范圍內提出問題;題目必須在回答者所能記憶的范圍之內;避免引起回答者情緒困擾的內容。
四、多種學習方式綜合運用,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學生的學習方式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今天必須倡導新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之所以特別強調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其原由就在于:教育必須著眼于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成長,促進學生認知、情感、態度與技能等方面的和諧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學生的獨特需要,促進學生有特色的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自主學習概括地說,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對于各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徑。
五、深刻的教學反思使教學更加有效。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反思的內容應該包括教學的各種過程和環節,從課前調查到教學準備,從教學設計到上課的內容環節,從語言思維到個人狀態,從教學反饋到作業布置,都需要反思,畢竟人類是在不斷的反思和校正中進步的。反思的過程是一個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衡量、評價的過程,反思中要對教學中的損耗進行認真的查找,努力把影響教學效果的損耗降到最低。
六、精心設計作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對于作業布置,一般老師的做法是照顧大多數,可是這樣一來,對于那些好生,他們明顯“吃不飽”,對于那些稍差的學生,他們會感到“吃不下”,最后的結果是雙雙厭食。因此,設計作業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分層,這是有效性的前提。因為學生本身就是有層次的,他們從來就沒有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作業分層的第一個要求是老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層次水平;第二個要求是老師必須動態地考察他們的能力和水平,及時調整他們的所處的層次類型。我曾經嘗試過小組合作式的探究性作業。按他們的興趣愛好,分為詩歌組、散文組、繪畫組……,要求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一件事進行評價,效果非常明顯。他們沒有被分層,都找到了成就感,找回了學習的快樂。此外,我們還可以嘗試個性化的作業,個性化作業的特點是對每個同學都是唯一的,針對性更強,能夠對每個學生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加以彌補。
總之,提高中學教學的課堂教學質量,是每一個政治教師的職責,要從我做起,教師水平的提升才能帶來學生的優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