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菌性病害(以黃瓜霜霉病為例)
1.1多發(fā)生于中部葉片,上下部葉片很少發(fā)生。病斑呈水侵狀,為多角形,有黑色霉狀物。
1.2低溫15℃~21℃或葉片有霧水適宜發(fā)病,也就是陰雨雪天氣發(fā)病較重。病菌主要靠氣流傳播,潛育期很短,只有3d~6d(大)。
1.3防治方法生態(tài)防治:主要是通過調控好棚內的溫濕度,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蔬菜生長,不利于病發(fā)的環(huán)境,以達到防病的目的。溫度調空:采用“四段控溫法”即上午25℃~30℃,下午25℃~20℃,上半夜20℃~15℃,下半夜15℃~10℃。同時,霜霉病怕高溫,在陽光充足的情況下,可將柵溫提高到45℃,悶棚2h(小時)即可。濕度調控:晴天中午高溫情況下短時間放風3h~4h(小時),陰雨天情況下中午時盡可能放風1h~2h(小時)。藥劑防治:75%百菌清600倍,70%80%代森錳鋅500倍,80%乙磷鋁500倍,25%瑞毒霉1000倍。用藥時5d~7d(天)噴施一次,連用2~3次,下午用藥,交替用藥,然后換施另一種藥。
2、細菌性病害(以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為例)
2.1癥狀低部葉片向上發(fā)展到中部,葉子的反面出現(xiàn):水浸狀多角性病斑,較霜霉病斑要小;無黑色霉層,病斑透明,較薄,易破裂。
2.2發(fā)病條件靠水滴傳播,點片發(fā)生,低溫20℃左右,高濕有露水,遇陰雨雪天易發(fā)生。
2.3防治方法生態(tài)防治:同霜霉病。藥劑防治:CT(細菌靈)、DT(琥酸肥酸銅)500倍、農用鏈霉素4000倍、新植霉素4000倍。77%可殺得500倍。50%豐護安。
3、病毒性病害(以番茄病毒病為例)
3.1癥狀頂部嫩葉可發(fā)生花葉病毒病、卷葉病毒病、厥葉病毒病;果實發(fā)生條斑形病毒病。
3.2發(fā)病條件病毒來源:種子帶毒、自然傳播(工具等)、接觸傳播(傷口侵入)、害蟲傳播(蚜蟲等)。外部條件:結果期出現(xiàn)干旱高溫時易發(fā)生。晝夜溫差大于10℃則發(fā)病輕;晝夜溫差小于5℃則發(fā)病重。
3.3防治方法種子消毒處理,先將種子用水浸泡3h~4h(小時),在泡種子的同時將磷酸三鈉50g(克)加水0.5kg(公斤)化開(濃度10%)。然后將種子撈出放入磷酸三納溶液中浸泡30min~40min(分鐘),撈出種子用紗布包好放到清水中清沈3~5次,再催芽播種。全棚消毒處理,用848消毒液加活化劑250倍液或用50%消菌靈1000倍液噴霧土壤、立柱、墻壁。治蟲防病:10%撲靈1000倍液或10%吡蟲啉(一遍凈)100倍液。藥劑防治:沒有特效藥,單用一種藥效果差,應該用復配藥。防治花葉病毒病時用菌毒清300倍液、植病靈500倍液、硫酸銅1000倍液,防治條斑形病毒病(初果期)時用菌毒清300倍液加植物源500倍液、抗毒豐400倍液加毒克500倍液、病毒A500倍液加磷酸三鈉500倍液。
4、生理性病害(以番茄臍腐病為例)
4.1癥狀在果實臍部先變成黑褐色,向內凹陷,果肉木質化,果實不在嘭大,然后變成紅色。
4.2病因缺水,主要是初果期到成熟期的40d(天)內。缺鈣,主要是影響水分吸收和造成生理上的紊亂。
4.3防治方法適時澆水,從初果期到成熟期做到土壤見干小見濕。葉面噴施鈣肥,如氯化鈣300倍液、番茄王500倍液、生理一號6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