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大型商業銀行對業務的管理重點逐漸從傳統的資產負債管理,過渡到以風險計量和優化為核心的全面風險管理時代。巴塞爾委員會在2004年頒布的《新資本充足框架》中指出:資本作為銀行抵御風險的最終保證,應在所有業務敞口上得到合理配置,資本配置的基本原則是將資本要求與風險度量直接掛鉤。這標志著經濟資本配置開始全面融入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等金融企業的經營管理體系。
與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監管相比,我國證券公司的資本監管規則是按一定比例計提風險折扣的標準法計算凈資本。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但對風險的覆蓋卻不夠充分,但這卻促進了證券公司內部對風險管理和經濟資本研究工作的發展。
二、經濟資本的涵義
證券公司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其主要風險包括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三大類。這些風險所帶來的損失,從企業經營的角度看,有些是可以預期的,有些是無法預期的。預期損失通常在財務上按金融資產的一定比例計提準備金,這些準備金是計人經營成本的,故對證券公司的資本不會形成沖擊。而非預期損失則只能通過證券公司的資本來進行抵御和補償。這樣用來補償非預期損失的資本就形成了經濟資本的概念。
經濟資本是一種虛擬資本,是一個統計學的概念。它是描述在一定的置信度水平上一定時間內,為了彌補金融企業的非預期損失所需要的資本。從性質上可以理解為金融企業為防止破產而購買的保險(Merton和Perold,1993),在度量上一般通過風險價值(VaR)的方法來計算。
通過對不同業務、不同部門的各類風險進行經濟資本的度量,可以使證券公司管理層清楚地了解到各項業務的風險分布狀況,風險暴露的額度,根據公司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不同業務部門經濟資本的收益,以確定風險限額,分配經濟資本。
三、證券公司資本配置的程序
證券公司的經濟資本配置,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即風險識別與度量、資本預算、資本分配、資本的日常管理、資本配置的績效評價。
一般的資本配置的基本流程為:
1、董事會決定經濟資本的總額度;
2、管理層將經濟資本的總額度分配給各業務部門;
3、各業務部門在風險限額內開展業務;
4、風控部門根據環境變化適時調整額度。
四、資本配置對于證券公司管理的意義
通過上面對資本配置程序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對經濟資本的管理貫穿證券公司風險管理、經營戰略、日常管理及績效評價等各個領域,成為推動證券公司各項業務穩健發展的源動力。從根本上促進了公司價值最大化這一目標的實現。
1、資本配置對風險管理的促進
資本配置的前提首先就是要對經濟資本進行計算,這就要求證券公司對各類風險進行模型化和量化。
科學準確地度量金融風險小身就是汪券公司的內在動力,隨著經濟資本成為證券公司管理的核心內容,有利于券商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更高級別的風險度量模型的研究,從而不斷促進公司風險管理水平的提升。從國際銀行業的監管來看,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以降低監管資本為激勵,鼓勵商業銀行不斷開發高級的內部風險管理模型的,這也將成為中國證券公司今后的監管趨勢。
風險限額規定了各業務部門的經營規模,使得業務部門將風險當作一種資源,在日常工作中會對業務進行風險控制和風險篩選,在決定是否引進新業務的時候,會事先對風險和收益進行測算比較,因此,經濟資本的管理方式使得證券公司將風險管理的理念從過去的被動轉變成積極主動地管理。
2、資本配置對績效評價的促進
長期以來,我國券商一直是以利潤最人化為經營目標。利潤最大化沒有充分考慮風險因素和資本成本,極易導致管理人員片面追求利潤而不顧風險。
南方證券等券商的自營業務都是因為坐莊,超比例持股等違規行為來實現利潤最大化,卻因市場低迷風險集中暴發而最終走向破產。也有一些證券營業部經理在單一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下,不顧風險違規向客戶融資以擴大交易量,或者通過承諾收益的方式開發客戶。最終因法律糾紛而承擔客戶損失。
以經濟資本理念為核心的績效評價系統通過引入風險的概念,對收益進行調整,從機制上引導各業務部門和員工統籌考慮收益與成本、市場與風險的關系,從而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地評判業務部門和業務人員的經營績效,并施加相應的獎勵或懲罰。在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人才流動日益普遍的環境下,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制度有利于保障證券公司長期穩定發展。
3、資本配置對經營戰略的提升
券商管理層通過經濟資本的管理,掌握不同業務的風險分布和風險額度后,按照風險收益匹配原則合理規劃業務結構及業務規模,引導風險收益比高的業務優先發展。當經濟資本接近監管資本的時候,要對公司的整體業務進行戰略調整。
根據我國證券行業2007年的收入結構來看,傳統的經紀業務收入和自營業務分別占比55.7%和31.2%。而這兩項業務因證券市場影響因素較大,故RAROC指標偏低,而收入相對穩定的承銷、資產管理及利息收入分別占比6.7%、1.6%和3.4%,合計只有11.7%。在資本配置思想的引導下,券商可以重點發展以上收入相對穩定的業務以及即將開始的融資融券業務。
五、我國證券公司引入經濟資本管理的操作思路
1、券商的董事會應當樹立經濟資本管理的意識,自上而下推行經濟資本配置工作。從前面的資本配置程序可以看出,公司董事會對風險承受能力的選擇和對經濟資本總額的確定是資本配置工作的起點。同時基于風險收益對證券公司業務結構的調整、經營戰略的調整也要由董事會來最終確定。
2、積極推進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
我國券商當前的風險監控系統主要針對交易、資金變動異常及自營規模及倉位限制的實時監控。用于風險度量的信息系統多只見于自營業務方面,基于經濟資本管理的全面風險管理系統的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風險度量的準確性依賴于基礎數據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因此建設風險信息數據庫,實現原始數據的積累、數據整合、數據篩選工作是券商開展經濟資本管理的基礎工作。
3、注重風險管理人才的培訓和引進
由于我國券商實行全面風險管理的起步較晚,風險管理的知識結構專業性又比較強,且不同證券公司風險管理信息系統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簡單照搬引進,必須通過公司自有的風險管理人才提出需求,因此儲備高級風險管理人才就顯得非常迫切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