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國際貿易理論基礎的比較優勢理論,用不同方法對某一行業的比較優勢進行準確測算,一直受到學者的普遍關注。紡織行業的比較優勢的CATM法表明: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紡織行業,大幅提高研發投入,發展原創技術;培育自主名牌,加快經營管理創新;適應跨國配置資源、跨國生產方式、跨國營銷方式,提升中國企業掌控跨國生產和營銷網絡的能力,并積極進行產業鏈整合創新等,是進一步提高我國紡織品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比較優勢;CATM法;紡織品
中圖分類號:F407.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8)10-0190-03
一、引言
比較優勢理論提出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繼李嘉圖之后,不同時期的經濟學家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各個層面的補充,從而使其發展成為了當今國際貿易理論的主流。然而,在國際貿易模式不斷復雜化的今天,如何準確地測算一個國家乃至某一行業的比較優勢,仍然是一個尚待解決的難題。
2005年1月1日起,根據WTO烏拉圭協議中的《紡織品與服裝協議》,WTO各成員國應全部解除對紡織品進口的配額限制,實現紡織品貿易一體化,國際紡織品貿易管理進入了“后配額時代”。在這種國際經濟環境下,研究我國紡織品已有或潛在的比較優勢,并按照比較優勢的原則進行我國紡織業生產結構和紡織品貿易結構的調整,對穩定和提高紡織品生產者收入,增進整個社會的經濟福利以及提高經濟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主要就比較優勢的測算方法進行探討,并對我國紡織品現有的比較優勢進行具體測算,為紡織品進出口結構的調整及相應的產業政策提供一個可靠的理論依據。
二、現有測算比較優勢的方法及其缺陷
現有的測算比較優勢的方法主要是國內資源成本法和顯示比較優勢法,二者均存在若干缺陷。
(一)國內資源成本(Domestic Resource Cost,簡稱DRC)法
1.DRC法簡述
DRC概念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由美國斯坦福大學Person教授提出的。后來,國際學術界廣泛采用此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來測定某一國家在某種產品生產上的比較優勢。
國內資源成本(DRC)是指賺取(或節省)一邊際單位外匯,從事一項生產活動所需投入的國內資源的機會成本。
用官方匯率V去除DRC就得到一個系數,稱為國內資源成本系數DRCC,即
DRCCj=DRCj/V(1)
也就是:
DRCC=以機會成本計算的生產中所消耗的國內資源成本/(以影子價格計算的產品價格—以機會成本計算的生產中進口投入要素的成本)(2)
DRCC實際上可以看作在生產活動過程中,國內資源使用轉換成外匯的平均效率。
2.DRCC法存在的缺陷
(1)這一方法需要掌握一套完整的有關機會成本和影子價格的資料,受資料限制,實際計算中應用該方法進行影子價格計算的難度很大,因而大多數學者用市場平衡價格來代替平均成本。實際中各項要素的機會成本很難計算,大多數學者采用機會成本中的顯性因素來代替機會成本。這些估算都不可避免地影響了計算結果的準確性。
(2)外部效果較難量化,目前,尚未有科學而完善的計算方法。因此,實際計算中都假設外部效果為零。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比較優勢測定結果的準確性。
(3)這一方法需要用到價格資料,有的還需要離岸價、到岸價以及國際市場價,因此需要考慮匯率問題,并且在計算中匯率的換算非常重要。如果匯率被扭曲,DRCC的數值可能被高估或低估,從而結果就會顯示一個國家全部或大部分產品的生產都具有比較優勢或比較劣勢,這種結果顯然是不真實的。
(二)顯示比較優勢指數(Index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法
1.RCA指數法簡述
1965年,匈牙利經濟學家貝拉·巴拉薩在其發表的論文中用顯示比較優勢指數計算了OECD國家之間通過貿易反映出來的產業比較優勢。后來,人們常用此來方法來計算一個國家在某種產品上是否具有比較優勢。
所謂顯示比較優勢,是由一種出口商品占國家總出口的比重相對于其在世界出口中的比重來衡量的,即用實際的貿易狀況來間接表現各國生產領域里的比較優勢,也就是通過已有的貿易數據來計算一個國家所具有的比較優勢。
此方法所依賴的假設如下:比較優勢決定出口結構,即商品的貿易模式反映了相對成本的不同;人們對各國各類商品的偏好相同,引致需求也相同。
2.RCA指數法存在的缺陷
筆者認為,這種以出口現狀本身來研究一國生產上的比較優勢是不客觀的。因為在目前貿易壁壘普遍存在的情況下,一個國家某些產品的生產及其出口本身就帶有一定的政治人為因素,并不能客觀地反映一國實際所擁有的比較優勢。
三、兩個國家多種產品比較優勢的測算法
兩個國家多種產品比較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Two Countries with Multi-production,簡稱CATM)測算法的提出基于兩個國家多種產品的比較優勢貿易模型[1]。
(一)兩個國家多種產品的比較優勢貿易模型
此模型假設只有兩個國家,生產中只有一種投入要素——勞動,且每個國家都能生產和消費多種產品。首先,計算出每個國家每種產品的勞動投入,然后,對兩個國家同種產品的投入勞動進行比較,得到一個比較系數的排列,再將此系數排列與兩個國家的工資率之比進行比較,數列中系數大于兩國工資率之比的那種產品就具有成本優勢,本國進行生產就具有比較優勢;小于兩國工資率之比的那種產品,本國進行生產就具有比較劣勢。
假設兩國都生產和消費的共有N種產品,給每種產品從1到N進行編號。
(二)CATM測算法
上述模型存在明顯的弊端:首先是單一生產要素的假設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其次是在實際應用中,我們更為關心的問題是一國相對于其他所有國家來說是否具有比較優勢。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文對上述模型進行了改進,提出了一種新的測算方法——兩個國家多種產品比較優勢的測算(CATM)法。CATM法針對上述模型作了如下改進:
1.將單一生產要素擴充到多種生產要素
2.將模型中兩個國家的概念擴展到更廣的范圍
一個國家為所考察的國家,另一個國家(本文中稱為外國)是其他所有生產并出口同種產品的國家的加權總和。下面詳細解釋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作為一個國家其生產成本是如何確定的,其基本思想如下:
對于某種產品來說,假設除了所考察的國家外,其他所有生產并出口該產品的國家共有N個,該產品生產中投入的要素共有M種。所考察國家該種產品的生產成本為C,按照各個國家這種產品的產量占N個國家總產量的比重計算出一個權數。然后,用上述權數對各國的生產成本進行加權求和,就得到了其他所有生產并出口該種產品的國家的總和作為一個國家的生產成本C*。
(三)CATM法具有以下特點
1.基于經典的比較優勢貿易模型,兩個國家對多種產品的生產直接進行成本比較。
2.計算中需要詳細列出產品生產中所投入各項要素的具體數量,以便于定量的分析比較優勢或劣勢的來源。
3.在有關匯率計算中可以采用購買力平價匯率,以盡可能避免人為的匯率扭曲。
近年來,人民幣一直處于低估的狀態,中國政府受到的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越來越大。相比之下,用購買力平價匯率來進行有關的數據計算,在一定程度上能削減匯率對計算結果的影響,從而部分地避免國內資源成本法的缺陷,并能更真實地體現我國紡織行業現有的比較優勢。
四、利用CATM法測算我國紡織品的比較優勢
從CATM法的思路及處理方法來說,同國內資源成本法和顯示比較優勢指數法一樣,都屬于靜態分析方法。由于計算中所需資料不好搜集,只對我國部分紡織品的比較優勢進行了測算。
(一)我國主要紡織品所具有的比較優勢
根據以上測算,我國生產上具有比較優勢的主要是蠶絲織品,亞麻、苧麻纖維織品,人造纖維織品。現階段,我國應生產和出口這些紡織品。
具有比較劣勢的有:棉花,結構紗,環錠紗(RING)及開端紗(OE)。我國應進行這些紡織品的進口。
Cat338/339越南平均價格為5.79—8.2美元/平方米,孟加拉國4.66—4.88美元/平方米、中國4.68—5.84美元/平方米、印度尼西亞6.46—7.84美元/平方米。
(二)我國現行紡織品進出口結構
我國出口的紡織品有:棉制、化纖制和毛制服裝。
我國進口的主要紡織品有:棉紡織品、無紡織物和家用紡織品。
五、建議
以上分析看來,我國紡織業還存在一些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全面提高我國紡織行業的比較優勢,加快我國紡織行業先進生產力建設,當前要做好三項工作[3]。
1.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紡織行業,大幅提高研發投入,發展原創技術,培育自主名牌。沒有這項突破,就難以從跨國產業鏈中的低端環節迅速提升。從我國紡織行業以往的科技進步實踐來看,重擴大加工能力投入、輕提高創新能力投入,重設備投資、輕研發投資,重炒作、輕實干,重物質資本擴張、輕人力資本提高,重引進人才、輕培訓人才等弊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要加強紡織行業人才培養,否則原創技術、自主品牌都無從談起。即使把別人的名牌買來,沒有研發投入也消化不了,最后也只能泡沫化。
2.加快經營管理創新。轉變粗放、封閉式管理,適應跨國配置資源、跨國生產方式、跨國營銷方式,提高紡織企業的組織管理和資源配置能力,并盡快形成中國自己的跨國公司,提升中國企業掌控跨國生產和營銷網絡的能力,擴大自身的利潤空間。
3進行產業鏈整合創新。產業創新能力并不是單個企業創新能力的簡單疊加,而是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社會協作分工。紡織生產體系的先進性決定了它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我國不僅要加快增強企業的核心能力,還要增強對企業創新的整合能力,這是降低創新成本,提高創新效率的重要組織保證。之所以把產業鏈整合作為提高創新能力的一大目標,是因為長期以來,我國紡織行業上下游縱向整合難,橫向優勢互補的整合也難,而紡織行業的重大攻關項目需要具備網絡性的社會整合。
與此同時,我國還要加強紡織行業服務與自律,提高紡織中介服務的效率和水平。撤銷紡織工業部是我國走市場化道路的重大舉措,但這不是市場化的全部。中介服務是市場化的必然產物。產業協會以企業為主體代表同業企業的共同利益,協調企業間、產業間、產業與行政、產業的國際性活動,維護市場公平,維護企業權益,保護產業安全。
此外,我國紡織行業還要深化改革,擴大國際合作。當前,我國紡織行業還要繼續沖破傳統觀念、傳統體制、傳統習慣對發展先進生產力的束縛,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探索,走中國特色的發展路子。我國紡織行業要加強行業外交,貫徹合作共贏的對外方針,擴大與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同行和相關產業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廣泛交流對話,通過溝通協商,化解貿易摩擦,促進合作。
參考文獻:
[1]王福重.我國農產品比較優勢的CATM法測算[J].國際貿易問題,2006,(7).
[2]高巍.中印紡織業競爭力“大比拼”[J].紡織服裝周刊,2006(10).
[3]黃興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貧困增長源于對比較優勢戰略的過分依賴[J].國際貿易問題,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