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對農作物生產的影響要小于年初雪災,但對畜牧業特別是生豬價格影響則要更大和更長遠一些

5月17日,在距汶川地震發生五天后,地震災害給災區農業造成的初步損害統計終于對外公布。
當日,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目前有50多萬畝(約3.3萬公頃)農作物受災,大量在田夏收作物無法收獲;死亡畜禽1250多萬頭(只),死亡或逃逸養殖成魚、苗種8000多噸;農業基礎設施毀壞嚴重,幾十萬畝農田被毀,5萬多個溫室大棚倒塌,毀壞圈舍730多萬平方米、魚池30萬畝,損毀農業機械2萬多臺(套),毀壞農村戶用沼氣池60多萬口。
此前,由于交通、通信中斷,災區農業受災情況一直無法統計。而且,鑒于此次地震波及范圍很廣——涉及約10萬平方公里、1000多萬人口,外界一直難以對四川農業整體受損情況做出準確評估,普遍擔心這個農業大省的情況將影響全國。
據四川省統計局網站公布的數據,2006年全年,整個四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88.8萬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3247.7萬噸,蔬菜產量2976.1萬噸。全年出欄肉豬9400萬頭,是中國生豬生產第一大省,生豬在全國出欄和存欄占比超過10%。不少人擔心,如果地震給四川農業生產帶來較大波動,必將給目前已經高位運行很長時間的豬肉價格、糧食價格帶來相當的壓力,由此或將繼續拉高CPI的增長速度。
中金公司在關于地震影響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四川是農業大省,糧食、油料、茶葉、蠶繭等產量占全國相當比重,如果實際影響較大,可能會加大相關產品物價上升的壓力。
光大證券分析師蔣小東則分析認為,發生在汶川地區的地震災害有可能拉高目前國內的谷物價格。因為從谷物的產量分布來看,2006年,四川地區占全國稻谷、小麥、玉米、豆類、油料分別為7.32%、4.2%、3.51%、4.67%和7.1%。而中國的稻谷、小麥和玉米每年的過剩量都只在2%以內,以四川目前的全國產量占比,存在影響全國供給的可能。如果大豆和其他油料有重大損失,還會進一步加大中國對進口的依賴程度。
不過,隨著初步統計數據的公布,各方緊繃的神經已逐漸松弛下來。
恢復待時
“從統計的情況看,地震給四川農業造成的損失,不會對國內的糧食供給和價格產生實質性影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第一研究室主任崔曉黎告訴記者,“目前四川部分受災地區出現缺糧,主要是交通被中斷。四川省本身的糧食儲備完全充沛。”
曾多次前往汶川地區調研的崔曉黎說,四川省農業生產的核心地區集中在成都平原,此次未受太大波及。地震影響主要集中在岷江流域,這一區域雖然地域較廣,但人口密集度不高,也并非四川省的主要農業生產基地,因此對四川省整體的農業生產影響有限。
中信證券農產品分析師毛長青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認同上述觀點。在他看來,地震對農作物生產的影響要小于年初雪災,只是由于運輸和心理因素,使得短期糧價上漲預期會提高。
雖然汶川地震不會給四川的糧食生產帶來很大影響,但各方預計,對畜牧業的影響要超過年初的冰雪災害。
毛長青認為,汶川地震對畜牧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直接造成畜禽的直接死亡,以及大量人員傷亡后飼養工作被迫中斷。據農業部數據,汶川地震死亡的1250多萬頭畜禽中,包括81萬頭生豬。
毛長青推算,這還只是初步數據,最終死亡生豬可能達到200萬頭,占全國年生豬出欄的0.4%。其影響,使得畜禽產品價格周期性回落的時間可能被延遲到今年四季度后。而短期由于運輸等因素,畜禽價格將出現小幅上漲。
《財經》記者從四川省畜牧食品局了解到,目前該局工作重點是向救災部隊、災區群眾配送肉食品,以及開展對受災規模養殖場的消毒和顯露死亡畜禽的無害化處理工作,防止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和死亡畜禽尸體腐敗污染水質。大規模的生產恢復還需等上一段時間。
5月20日,四川省農業廳下發了《關于印發災后恢復農業生產技術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農業(農牧)局,根據省農業局緊急制定的《地震災后糧油作物恢復生產技術方案》《地震災后經濟作物恢復生產技術方案》《地震損毀農田重建技術方案》和《地震受損沼氣池檢測及維修技術方案》盡快恢復農業生產。
不過,由于道路、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以及基層農業機構遭到破壞,災區農業生產一時還難以恢復。
地震導致的部分水利等基礎設施損毀嚴重,使得后期灌溉用水嚴重缺乏,預計100萬畝-150萬畝水稻將被迫改種旱地作物。同時農村勞動力和農業生產力損失嚴重,農業系統推廣服務設施損毀嚴重,農民和農業系統干部職工傷亡嚴重,都給災區農業生產恢復帶來重大影響。
以綿陽市為例,北川縣老縣城80%房屋、新縣城60%房屋倒塌,北川縣農業局也未能幸免于難。據綿陽市農業局的不完全統計,北川縣農業局傷亡13人,失蹤6人。其中死亡3人,傷10人。其余縣(市、區)農業系統受傷18人。平武縣由于通信尚未恢復,目前情況仍不明。
糧價肉價長期向跌?
今年國內自然災害頻繁,國際糧價也大幅飆升,但在大災之下,仍有相當一部分業內人士認為,下半年糧食價格或將出現較大的下降。
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顯示,截至5月12日,全國成品糧均價整體穩定,僅有少量城市價格發生波動。
此外,食用油價格總體平穩,城市價格變化以回落為主。禽蛋和水產品價格穩中略降。蔬菜價格延續略降趨勢。肉類、奶類和水果價格變化不大。
近期剛從河南調研歸來的崔曉黎告訴《財經》記者,由于年初雪災凍死了害蟲,河南、湖北等地的夏糧有望獲得大豐收。“當地農民說每畝小麥今年增產100公斤,我保守一點,但平均下來也至少是在50公斤以上。”
崔曉黎說,“最早到6月中旬,小麥的價格就會下降,而7月中旬,隨著湖南早稻大米收割和黑龍江大米調入關內,米價也會下滑。”
至于近期豬肉價格降幅低于預期,崔曉黎認為,主要是城市化進程速度加快導致養豬的散戶逐漸減少,而規模化養豬一時未能跟上需求所致。他預計,豬肉價格將高位運行到年底,此后價格將隨著規模化養豬的擴大而迅速下降。
崔曉黎說,很多專家現在并不認為地震會造成糧食、豬肉價格走高,而是擔心糧價和豬肉價格在下半年迅速降低后,可能會沖擊農民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造成未來價格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