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應該為糧價上漲負責
美國和印度因糧價高企發生口角
美國總統布什最近關于印度的一段講話,在印國內掀起軒然大波。布什談到,印度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對更多營養和更好食物的需求,是導致目前國際糧價高企的原因。印度各大媒體紛紛批評布什的言論罔顧事實。《印度時報》以“美國人均消費食物是印度5倍”為題予以反擊。許多印度人都要求美國停止指責別國,而應關注自身的糧食高消耗。
的確,富裕起來的人們傾向于消費更多的肉類和奶制品,這些需求從長期看,會自然推動食品價格的上漲。但過去幾個月糧食價格的飛漲是否歸因于這些需求,則值得探討。實際上,諸如生物燃料開發、油價高企帶來的肥料和運輸成本上升,才是推動這一輪糧價飛漲的主要因素。有識之士呼吁,有關各方應停止相互攻訐,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給國民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營養等方面?,F在需要的是解決方案,而不是指責誰應對短期的糧價上漲負責。
美國《時代》周刊2008年5月15日
澳工黨預算案將出臺
目標在抑制通脹善用貿易盈余
5月31日,澳大利亞陸克文政府將向議會提交執政以來首份預算案。
據澳財長透露,2008至2009財政年度的預算盈余為220億澳元,占GDP的1.8%,是近十年來數目最大的財政盈余。其中,相當大的一塊來自澳大利亞與中國間的礦石交易。澳財政部估計,2004年以來,攀升的煤炭和鐵礦石價格改善了澳的貿易條件,其所帶來的貿易盈余將在今年底,超過上世紀50年代因羊毛價格攀升而帶來的貿易盈余。
但繁榮的同時,通脹也有所上升,超過了4%。為抑制通脹,澳央行在過去三年間加息。央行還警告,有利的貿易條件也會給物價帶來更大的上漲壓力。預算案預計明年澳經濟增長將放緩,通脹率會從4%下降到3.25%,但這一數字仍高過央行可接受的程度。而通脹攀高和不斷加息,又會令失業狀況加劇,預計失業率明年會達到4.75%。
陸克文政府計劃將總計41億澳元的盈余放在三只基金中,以此來更新基礎設施、改善教育和醫療條件。其設想是,在通脹壓力變小時,將這筆錢投入市場,避免出現上屆霍華德政府濫用盈余的情況。
英國《經濟學人》2008年5月15日
越中經濟的似與不似
兩國制造業小時工資差距不大
國際上一些人常常習慣將越南與中國作對比,因為兩者之間存在諸多相似點:兩國奉行同樣的社會制度;法律制度類似;兩國均是世界重要的制造業中心;GDP增長都很快,越南去年達到8.5%。
蘇格蘭皇家銀行最近發布報告認為,越中兩國有很多相似之處,但越南明顯缺乏中國的規模優勢,越南經濟對全球貿易和通脹的影響也微乎其微。而發達國家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從中國轉移到越南所帶來的成本優勢,也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大。目前,中國制造業的小時工資為1.06美元,越南是0.60美元,差距其實不是很大。
該報告認為,越南今天的經濟情況,只是類似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南方省份。越南人口約為8400萬,還不及中國廣東一省的人口。而廣東的出口僅占中國全部出口額的30%,且享有勞動力優勢,因為廣東每年可以從周邊省份吸引大量勞動力。該報告的結論是,越南無疑會成為下一個亞洲經濟“小虎”,但絕不會成為又一個中國。
美國《商業周刊》2008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