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外貿出口持續快速增長,但遭遇的反傾銷案件也與日俱增。本文從產業競爭力的角度,分析我國家電產業競爭力與反傾銷之間的關系,以此防范反傾銷對提升我國家電產業競爭力帶來的不利影響。
[關鍵詞] 產業競爭力 反傾銷 關聯性分析 對策
一、產業競爭力的定義
產業競爭力是產業內企業競爭優勢的集中體現。從這個角度出發,產業競爭力是由單個企業競爭力、規模效益競爭力和企業協作競爭力三個方面組成的。其中企業競爭力可以認定是企業適應市場、研發產品、確保質量、降低成本、營銷產品、創造收益的能力;而單個企業的生產規模達到足夠大且適度時,它的產品成本將達到最低水平,這種生產要素高度聚合,帶來規模效益和生產的優化,給企業和整個產業帶來的競爭力的提升就是規模競爭力;產業內企業之間合理的分工協作和專業化生產,使企業達到規模經濟效益就體現了企業協作競爭力的內容。這些組成部分最終表現在產品的成本價格、質量、品牌、適應市場的產品結構、技術、企業的研發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
二、家電產業競爭力與遭遇反傾銷指控的關聯性分析
1.產品競爭力的擴大致使反傾銷調查的頻發
中國產品在質量、技術方面越來越高,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也越來越強,因此在國外市場上外國人才會對我國商品設置重重貿易壁壘。
根據中國商務部2004年度進出口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鋼材的出口競爭力指數為-0.43,谷物為-0.44,飲料和煙類產品為-0.13,原油為-0.93,手持或車載無線電話的0.81,微型計算機為0.61,電子技術產品為-0.79。我國初級產品的比較優勢已基本喪失,而制成品的優勢正在逐步形成,但涉及高新技術的產品競爭力仍很弱。總體來看,我國的服裝、鞋帽、皮革制品等方面仍保持了一定的競爭優勢,化工、機電、金屬類的產品也日益顯現自己的競爭優勢,而恰恰就是這些競爭力較強的產品近年來在國際市場上頻頻遭到反傾銷指控。
當前,隨著世界產業的轉移,我國日益成為世界制造基地。尤其是家電產業,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對國內外市場上需求滿足的能力的提升,充分體現出我國已成為全球家電制造基地,家電產業已具備強大的競爭力以承擔供應全球的責任。我國家電產品,到2006年,出口已增至253.42億美元,進口增長幅度相對較小,為45.78億美元,貿易競爭力指數TC升至0.701,充分體現出家電產品已具有較強出口競爭力。而我國家電產品如此快速而且大量的涌向世界市場,自然引起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恐慌,特別是引發主要出口對象國為保護本國同類產業而發起的反傾銷訴訟。
2.價格競爭優勢使國外同類產品無競爭能力
我國家電產業步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建設了比較完備的制造體系,生產效率已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加之勞動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相對較低致使生產成本的下降,使家電產品價格在海外拓展市場過程中具有明顯競爭優勢。我國家電產品具有較強的國際價格競爭力。這也必然使國外同類產品在同我國產品在同一市場進行競爭的過程中在價格上喪失競爭能力,進而影響其在該市場的份額,間接引發對我國家電產品的反傾銷調查。以美國對我國彩電的反傾銷案為例,有觀點認為此次反傾銷訴訟的始作俑者不是美國本土企業,而主要是歐日跨國家電企業。有資料顯示,我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在市場上的價格普遍比日本、韓國的產品低20%以上。我國企業的這種強大攻勢已經打破了跨國公司在美國市場的原有份額,直接給歐日等跨國家電巨頭的利益造成巨大威脅。因此這場訴訟表面為美國本土企業爭奪美國市場,實質上是歐日跨國公司遏制中國彩電企業,維護原有格局的重要手段。因此可以看出,這種價格競爭優勢不僅可能使進口國同類產品的生產企業喪失競爭優勢,同樣還可能給其他國家出口商造成影響,使之以此作為把柄,認為是低價傾銷,繼而發起或促成反傾銷投訴。
3.單個企業競爭實力有限,為遭遇反傾銷埋下隱患
雖然我國家電產品的質量、技術水平已經越來越高,在國際市場上已經很有競爭力,但是由于絕大多數單個家電企業的規模有限、海外業務拓展經驗不足,易于引起與其他國際同類生產企業的沖突,導致反傾銷訴訟。這主要表現在一些企業由于現代企業制度發展還不完善,在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還存在缺陷,競爭力方面仍有一些欠缺,致使市場運作還不規范。首先,出口產品結構不甚合理。企業之間的低水平重復建設較嚴重,使得出口產品結構相對單一,高附加值產品的比重較小,整體檔次偏低,技術、品牌的溢價不高,價格水平較低。由于低檔產品的利潤空間較小,因此易于凸現對國外同類產品的沖擊,從而引發反傾銷訴訟。其次,由于國外市場份額小,在爭取國際市場時,缺乏長遠的戰略思考,在產品相似、質量無較大差異的情況下,采用將價格定得很低的“價格戰”手段,為獲得訂單而競相壓價,致使市場秩序混亂,引起國外同類企業的不滿。最后,我國家電產品主要出口到美國、歐盟、日本和香港幾個市場,市場的集中度過高,極易引起該市場范圍內同類產品生產商的注意,認為對自己的產品造成沖擊,發出反傾銷信號。
由此可見,反傾銷已成為我國家電產業整體競爭力提升的阻力。因此,我國家電產業界必須認識到家電產業競爭力的提升與反傾銷之間的聯系,積極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以防止反傾銷帶來的不利影響。
三、家電產業應對國外反傾銷的對策分析
1.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反傾銷中的特殊地位
家電產業應發揮行業協會在反傾銷案件中的特殊作用。這是因為,行業協會與本行業中的企業保持著順暢的溝通渠道,了解本行業企業的生產和出口情況,熟悉本行業在國際市場的銷售情況,了解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銷售數量及其價格水平,能及時發現問題。同時行業協會作為企業間的橋梁和紐帶,它以會員形式將企業組織在一個群體系統之中,從而以行業規范約束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為了防范國外反傾銷起訴,行業協會制定行業最低價格,防止企業間相互殺價,禁止企業破壞行業形象。
2.走“多元化”發展戰略
企業應努力走“多元化”發展戰略,包括產品的多元化和市場多元化。我國家電產業受反傾銷指控的產品大多是低檔次產品,技術含量低,品牌的溢價不高, 因此為了減少或避免反傾銷,企業應該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實現差異化經營。另外企業應積極開拓市場,避免市場集中和單一,有利于預防反傾銷,即使發生反傾銷,也可以將損失降到最小。
3.政府應全力幫助解決“非市場經濟地位”問題
我國遭遇的反傾銷的一個共有的特點——非市場經濟地位的歧視性對待,而企業如能夠成功地抗辯“市場經濟”問題,應訴結果會比較有利。因此我們要加強市場經濟地位的抗辯,在申請確認市場經濟地位時,力爭達到有關標準條件。另一方面,市場經濟的審查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歧視性和任意性。對此,被調查者在應訴中的抗辯是力不從心的。因此,政府有關方面應該加大交涉力度,促使其他世貿組織成員方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政府相關部門可收集關于市場經濟的資料,如我國法律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規定、我國貿易政策、價格、金融體制等改革的成效、企業組織形式的變化等對申請市場經濟待遇有幫助的資料,并將這些資料公之于眾。這樣,一旦企業應訴,就可以及時利用這些資料提出市場經濟的抗辯。
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家電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傾銷與反傾銷的博弈也將不斷進行,反傾銷指控也會越來越頻繁,只要行業、企業、政府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積極應對措施,相信我們應對反傾銷能力會逐步提高,我國家電產業的競爭力也會越來越強。
參考文獻:
[1]熊海斌:如何提高我國產業競爭力[J].湖南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3)
[2]2003年1-12月重點家電類進口產品統計表[J].家電科技,2004,(21)
[3]鄧芳:淺析行業協會在應對反傾銷中的作用及對策[J].西安歐亞學院商學院學報.2006,3
[4]陳明聰:非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的對策.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 http://www.cacs.gov.cn 200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