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過近幾年河北省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動狀況,對消費結構變動趨勢的分析,提出一系列積極有效的對策措施,來擴大河北省農村居民消費。從而調動河北省整個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 河北省 農村居民 消費結構 變動趨勢
近幾年河北省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本文通過河北省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狀況,研究21世紀河北省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動趨勢。以便更好地了解河北省農民居民生活現狀,進而采取相應的農業對策,進一步改善農村消費結構,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從根本上解決河北省的三農問題。
一、河北省農村居民消費情況
圖1:近年河北省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狀況(單位:元)
注:柱形顏色從下往上分別代表食品、衣著、家用、醫保、交通、文教、居住、其他。
表2:河北農村年度消費結構 (單位%)
注:資料來源于《河北農村統計年鑒》
二、河北省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趨勢分析
1.農村居民收入不斷提高的基礎上,消費支出整體不斷增加。1995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04.30元,2002年增長到1476.42元,而2006年則增長到2495.33元,比2002年增長1018.91元。相對各項消費支出也成全面增長態勢。僅2006年食品消費比前年增長3.1%,而居住則增長了33.3% 其他幾項整體也是增長局面。從中可以看出在經濟的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我省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水平整體不斷提高,農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2.恩格爾系數相對下降。一般,恩格爾系數界限為:0.6以上絕對貧困,0.5~0.6溫飽,0.4~0.49小康,0.3~0.39富裕。按此標準2001年~2005年河北省農民生活水平達到小康水平,。2001年河北省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9.72%,到2002年下降到38.92%,雖然2003年、2004年、2005年恩格爾系數有回升趨勢,但2006年河北省農民生活水平己達到富裕,恩格爾系為36.69%。
3.消費結構日趨優化,出現新的消費趨勢。農村居民生活消費結構向著生存性消費比重逐漸下降、享受和發展性消費比重不斷提高。農村居民食品、衣著、家用支出比重相對下降,而其他幾項在消費支出中所占比例則不斷上升,尤其是居住和交通增加幅度較快。消費結構開始從以生存資料為主向生存、發展、享受資料并重發展,居民消費層次分化日益明顯,由最初基本生活消費階段向方便生活消費階段發展。
總之,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河北省農村居民消費水平迅速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優化。食物支出在總消費支出中所占比重不斷下降,消費結構開始從以生存資料為主向生存、發展、享受資料并重發展,居民消費層次分化日益明顯。
三、擴大農村居民消費的對策
1.不斷增加農民收入,消費結構升級的主要手段就是不斷增加居民的收入。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保證農業生產的穩定增民,調整農業結構,發展農業的產業化經營,增加農村進城就業的機會,減少農民負擔,加快城鎮化進程,加快剩余勞動力的轉移等途徑來實現。從而為農村消費結構的升級提供持久的動力。
2.加大教育力度,更新農村居民消費觀念。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和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的前提下,居民消費觀念也要不斷更新。居民在選擇消費時,不要把價格作為消費的惟一決定因素,而要統籌考慮價格、質量、服務、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并應以綠色、健康、環保消費為時尚消費的主題,也要更加重視旅游、文化、教育等精神消費。
3.增加基礎設施投入,改善農村消費環境。2003年,全省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15.9億元,而農村僅完成705.2億元,僅增長7.6%,增速比全省低15.3個百分點。農村公共投入嚴重不足,農村基礎設施不能適應農村經濟市場發展的需要,限制了消費的增長和消費結構的優化。因此必須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不斷改善農村消費環境,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保障。
4.倡導新的消費方式。信用消費是推動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但由于我國的特殊狀況,信貸消費基本被人遺忘,目前,應提倡新的消費方式發展個人信貸消費。同時不斷促使農村消費向多樣化消費轉變,通過對居民消費觀念、消費行為,消費方式上的教育,引導、提高居民的消費意識,使農民能夠適度消費、科學消費,引導農民改善消費結構。
參考文獻:
[1]余維祥:中國農戶積累消費問題研究.科學出版社,2003年9月
[2]河北省2004、2005、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河北省統計局
[3]河北省商務廳:河北省居民消費現狀和發展預期分析.www.cnki.net,2005年12月
[4]翟英:21世紀吉林省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趨勢分析.長春大學學報,2006年第16卷第2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