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失衡、各地區差距的情況較為復雜。其中,中西部差距最為突出。本文論述了中國運用財稅政策開發西部地區存在的困難,從而為制定完善西部大開發、協調區域經濟均衡發展的財稅政策開拓一些思路。
[關鍵詞] 區域經濟 協調發展 財稅政策
一、引言
中國區域經濟的發展變化表現出“馬太效應”。中國中西部貧窮落后,應該得到更快發展,從而縮小東西部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全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東西部地區發展差距反而越來越大。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包括經濟學界在內的社會各界多年來都廣泛關注并采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但地區差距不斷擴大的勢頭并沒有得到有效扼制。
二、促進區域經濟協調均衡發展面臨的矛盾
1.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
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慘痛教訓告訴我們,如果發展經濟僅依靠粗放型、外延型的發展手段、依靠對自然資源的毀滅性掠奪而不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那么大自然必將給人類以嚴厲的懲罰。中國近年來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擔憂。所以,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過程中,尤其是西部開發中以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為根本切入點是一項明智之舉。這就需要政府通過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手段進行適當的干預和調節,引導經濟主體注重環境成本,有效利用有限的資源,走內涵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2.市場規則與國家宏觀調控的矛盾
市場規則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企業與個人應根據市場供求規律決定是否投資西部、投資西部的哪些產業和領域。市場經濟那只“看不見的手”將會合理引導資金流向和資源配置,使投資者的投資收益最大化、資源配置合理化、社會福利最大化。區域經濟協調均衡發展是一個浩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進行宏觀調控,協調解決各方面的矛盾和存在的問題。當然,政府的宏觀調控將不再采用行政指令的方式,而是要運用經濟的、法律的手段,通過政策導向,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西部地區流動。
3.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利益分配的矛盾
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要求理順中央與地方在財政上的分配關系,合理劃分稅權,調動中西部地區地方政府理財治稅的積極性。現在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急需投入大筆資金,而它們本身的經濟發展水平低下,財政實力薄弱,這就必然要求中央政府通過增加對中西部地區的政策性財政轉移支付,給予中西部地方政府、尤其是民族地區更大的稅收管轄權。中央可以明確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稅收立法權,對一些地方稅可以考慮給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權,以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更好地為本地經濟建設服務。
4.東西部經濟差距與優惠的矛盾
如前所述,中國幾十年來一直推行“梯度推移”的地區經濟發展戰略,導致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嚴重滯后于東部地區。而東部地區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強有力推動,依靠非市場化的優惠、傾斜政策來實現的。另一方面,現行稅制忽視東西部納稅人的實際稅收負擔能力,在稅收負擔上采取了“一刀切”,致使經濟落后的西部地區承擔了超過承受能力的稅收負擔,導致“窮者愈窮、富者愈富”的馬太效應。盡管目前國務院也出臺了很多針對西部地區的稅收優惠措施,但這些政策執行力度不夠,實施未到位,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
三、促進區域經濟協調均衡發展的財政政策方面的建議
1.實施旨在培養西部自身“造血”功能的財政投資政策
財政投資作為中央促進西部開發財稅政策的主要方面,其投資方向、領域和重點的選擇,應從目前“輸血”型模式,向培養西部自身“造血”功能為目標進行轉變。這種轉變一方面是由于受中央財力的約束,更為重要的是考慮促進西部地區良好的投資環境的形成,培育其經濟的自主性和可持續發展潛力。中央財政以先期“輸血”奠定基礎,啟動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形成內部良性循環。具體做法有以下幾方面:(1)財政必須壓縮一般性投資項目,側重于解決西部開發中面臨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投資不足的問題。(2)要加大科技教育的投入力度,實施西部人力資源開發戰略。(3)加大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2.規范轉移支付制度,加大轉移支付力度
從中國目前執行的轉移支付政策的實踐看,以下幾個問題是制約其發揮地區間均衡財力作用的主要原因:一是轉移支付形式過多;二是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不清;三是缺乏完善科學的制度保障。轉移支付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地區間財政上的均衡問題。因此,建立新型的、規范化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是促進區域間協調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為更好地發揮轉移支付的均衡地區財力的作用,急需完善、修訂當前的轉移支付政策。
3.在縮小地區經濟發展差距中謹慎使用政府投資政策
政府投資政策的基本理論依據就是基于公共的需要和市場缺陷的存在。政府投資是政府的直接投入,它具有時間短、見效快、作用對象明確等特點,但隨著公共投資累積規模的擴大,其增長的邊際意義一般會呈下降趨勢。基于此,盡管政府投資對經濟增長具有積極的作用,但通常來說政府投資也具有效率較低的事實,更何況,政府投資還受政府財力的限制較大,所以在縮小地區差距中應謹慎使用政府投資政策。
4.政府扶貧政策要采取多種方式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政府扶貧是對最為落后地區給予的財政支持。政府扶貧政策應界定政府與市場在反貧困中的職責,引導社會力量,允許社會中的各種組織采取社會行為和企業行為進行扶貧,從而創造各種有利環境和條件,使貧困地區的政府和居民徹底擺脫“等、靠、要”思想,充分發揮貧困地區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爭取使之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與此同時,進一步發揮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特別是財稅和金融政策在扶貧中的資源配置的導向與調節作用,創造利于反貧困的外部政策環境。
參考文獻:
韓鳳芹:地區差距政府干預與公共政策分析[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