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針對目前保定市農業龍頭企業自主創新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制定完善的自主創新發展戰略、增強自主創新主體意識、重視研發投入、提高創新管理能力、提高市場決策和營銷能力、注重農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加強政府的扶植力度等增強農業龍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 農業龍頭企業 自主創新 能力
一、保定市農業龍頭企業的現狀
保定市目前已有省級重點龍頭企業22家,市級龍頭企業141家,總資產達53.9億元,其中固定31.8資產億元,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農戶數達134萬戶,全年銷售收入達78億元。其中資產過億元的8家,年銷售過億元的5家,各類農產品交易市場達714個,其中成交額超億元的32個。
保定市農業龍頭企業從自主創新的成果來看,擁有一批國家發明專利和省市級科技成果的項目,比如:保定核力源輻照有限公司的輻照中心項目,河北高碑店豆豆(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的高頻磁處理保鮮豆腐絲工藝技術中試項目,河北瑞高動物藥業有限公司的金乳安注射液治療奶牛乳房炎的獸藥生產項目,河北麗華制帽集團有限公司的高級變性兔絨產品項目,河北美威中藥材有限公司中藥材提取項目等,在同行業中均處于領先水平。
雖然擁有一些自主創新的成果,但從整體來看龍頭企業的自主創新還存在很多問題,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還是影響企業競爭力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二、保定市農業龍頭企業自主創新存在的問題
1.龍頭企業作為自主創新主體的意識不夠
多年來農業龍頭企業技術創新的基礎研究成果,主要是由國家指定的國有科研、教學單位承擔完成的,由企業自主研發的項目較少。目前保定市的多數加工型龍頭企業,只是進行新技術的引進或漸進改良式的產品創新,根本性和結構性的產品創新數量少,上至領導下至普通職工缺乏自主創新的主體意識,企業沒有形成良好的創新文化。
2.龍頭企業規模小,創新投入不足
保定市農業龍頭企業的規模普通較小,年銷售額超過億元的只有5家,沒有一家企業達到河北省重點農業龍頭前20名的規模。企業規模小,企業的研發投入的總量低,在課題組所調查的108家保定市重點龍頭企業中,R&D投入達到1%的企業只有29家,占26.85%;龍頭企業設有專門的研發機構只有21家,占19.44%。企業創新投入不足還表現在企業新產品的市場推廣的力度不夠,一些企業的研發成果沒有足夠的經費進行市場推廣,研發后很快呈擱置狀態的為數不少。
3.創新人才缺乏,技術人員的流動性大
保定市農業龍頭企業科技人員的比重不足20%,科技人才的缺乏,使企業的創新能力降低。比如,餅干產業是博野縣的支柱產業,某省重點龍頭企業為家族式企業,共有職工600余人,其中技術人員只有10人,主要是農產品加工專業的本專科畢業生,由于沒有良好的激勵機制,技術人員的流動性較大。企業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最終造成企業餅干制品檔次低、品種少,企業研發新產品的速度慢,不能滿足市場競爭和企業發展的需要。
4.農業企業自主創新體制和機制不完善
目前,保定市農業科技管理部門分割、職能交叉等現象導致科研項目重復設立,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不完善,科研資源浪費、科研成果水平低;對科技成果的評審忽視其市場應用的分析評價,導致農業企業都要求對先進技術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完善,導致企業不能獨享自主創新的收益,龍頭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降低。
5.企業自主創新成果擴散的難度大
龍頭企業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家庭承包責任制后,農戶分散經營,人均耕地面積少,農村主要的青壯年勞動力都進入城市打工,農業實際上己成了農民的副業,真正的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信息匱乏。龍頭企業的創新成果客觀上要求的規模化生產條件不能得到滿足,創新成果的需求不足,擴散的成本高、難度大是龍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的一個制約因素。
三、增強農業龍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對策
1.制定完善的龍頭企業自主創新發展戰略
龍頭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資源情況、企業發展的目標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進行整體規劃。有實力、有能力的龍頭企業要努力研制有自己特色的產品,努力進行原始創新,推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與新產品,同時改造傳統產品,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實力不足的龍頭企業,要探索以企業為主體,以高校和科研機構為技術依托的產學研聯合的新模式,努力進行技術引進,組織技術推廣工作,提高企業的現有技術水平。
2.增強龍頭企業的自主創新主體意識
龍頭企業連接農戶與市場,只有增強龍頭企業的自主創新的主體意識,確立企業的自主創新的主體地位,才能以市場為導向,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的力度,實現創新利潤最大化。首先,農民企業家要轉變經營觀念,面對經濟全球化的和知識經濟的挑戰,轉變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為集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樹立通過創新促進經濟增長,增強農業龍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意識。其次,政府可以通過有效的政策引導與扶持,加強對龍頭企業的培訓,建立龍頭企業之間交流的平臺,營造龍頭企業自主創新的社會環境。
3.重視研發投入,提高企業的整體實力
長期以來,龍頭企業資金不足,企業規模小是其綜合實力差,競爭能力弱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加大研發投入必須建立新的投資機制,拓寬投資渠道。首先企業自身拓寬融資渠道,采用職工參股、與外交合作參股、通過上市獲取資金支持等方式。其次政府要加大對企業研發經費投入,政府的研發經費進一步向龍頭企業傾斜,降低企業的研發風險。再有政府要為龍頭企業提供金融支持,積極引導金融機構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引導企業與農業政策性銀行的聯系與溝通,為銀企合作提供交流平臺。
4.打造創新文化,提高創新管理能力
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的方向是走工業化發展的道路,要以現代企業制度,努力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首先,要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實行產品全方位的質量控制與嚴格的品質保證制度,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其次,完善企業的內部激勵機制,塑造良好的創新文化。企業文化是價值觀的體現和對員工行為的重塑,良好的創新文化,可以激勵員工創新的熱情,形成良好的企業內部伙伴關系,提高企業的集體創造能力。
5.提高企業市場決策和營銷能力
市場決策能力和營銷能力是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第一,龍頭企業必須面向市場,培養市場觀念,及時掌握市場需求信息;第二,企業要努力向上、下游產業延伸,形成與農戶聯合生產的觀念,探索良好的創新擴散模式;第三,要樹立農產品的品牌意識,把企業的自有品牌做大做強,保證產品質量,提高企業信譽;第四,要提高企業自主創新的國際化程度,加強國際間的技術創新合作,開展對外技術交流、技術交易和技術引進,關注主要農產品出口國和地區的技術法規、標準以及檢驗檢疫要求的變化。
6.注重農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河北農業大學坐落在保定市,擁有省內乃至全國重要的農業科研成果和農業專業技術人員,這對于保定市龍頭企業來說是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首先,企業可以借助河北農業大學定向培養自己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企業的優秀管理人才,在學生上學期間就可以與學生簽訂較長期的合同,滿足自己對人才的需要。其次,可以請河北農業大學的專家為企業員工做技術培訓,以技術轉讓、技術合作、技術入股等多種形式促成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再有要有良好的激勵機制來吸引、留住科研技術人員,把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和使用好現有人才有機地結合起來。
7.加強政府對龍頭企業的扶植力度
政府要認真落實國家制度激勵企業技術創新的各項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科研開發投入。可建立企業重點技術研究與開發補助多,對符合政策規定的企業研發項目提供較大強度的財政補貼;對于重點企業科研機構可以采取以獎代補的辦法,給予企業一定的獎勵;切實落實已出臺的各種稅收優惠措施,如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投入的所得稅前抵扣力度,允許企業加速開發儀器設備折舊等;加強知識產權的管理與保護,打擊技術侵權行為,保護企業的研發利益;構建科技信息網絡,為龍頭企業提供相關的技術信息、人才信息、技術標準信息、文獻資料信息、檢測認證服務信息等,使科技信息資源得到有效利用。
參考文獻:
[1]劉會想 李 瑾 孫國興:增強天津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思考與建議[J].農業科技管理,2007(8)
[2]周中林:中國農業龍頭企業技術創新戰略類型選擇探析[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3]陳奇榕 翁伯琦 黃華弟:增強福建農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對策的研究[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6.8(4)
[4]董成森 黃大金:加快涉農企業技術創新的對策[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