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我國小型旅行社的發展出路為研究主題。一方面,基于企業間網絡理論來探討我國小型旅行社合作經營的可行性策略;另一方面,借鑒歐美國家的旅行社行業垂直分工體系的研究成果,結合我國小型旅行社的發展實際,探索一條依附于大、中型旅行社,轉型為旅游產品的零售代理社的發展道路。
[關鍵詞] 企業間網絡理論 合作經營 垂直分工體系 代理社
一、問題的提出
依據財政部2004年4月27日以財會[2004]2號頒發的《小企業會計制度》以及同年國家統計局頒發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有關界定,我國現存的旅行社企業從人員規模上(100人以下)和營業收入(1000萬人民幣以下)上來講大多屬于小型旅行社的范疇,其在市場定位、經營策略等諸多方面都存在很多問題。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首先,中國小旅行社之間缺乏網絡合作,這導致了能力和資源有限的小旅行社因為促銷的乏力,資源缺乏共享,這使得很多游客對小型旅行社的服務缺乏了解和信心,最終使得旅游者對小旅行社的利用率偏低,市場范圍日益狹小。其次,現行的旅行社行業水平分工制度也導致小旅行社缺乏明確的市場定位,出現行業內部不同規模旅行社之間競爭慘烈,削價競爭盛行等一些嚴重阻礙中國旅游業發展的重大問題。為了使小型旅行社在我國旅行社業已完全兌現給予外國獨資旅行社“國民待遇”的入世承諾后不會被淹沒在由其卷起的“驚濤駭浪”中而成為附屬品,那么探求我國小型旅行社發展出路這一問題就顯得非常重要而迫切。
二、基于企業間網絡理論,尋求合作經營的發展道路
企業間網絡可以定義為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的企業通過正式的契約和隱含的契約所構成的相互依賴、共擔風險的長期合作的組織模式。企業間網絡的核心在于合作,通過合作來取得雙贏的局面。但同時企業之間的合作并不排除企業之間的競爭,企業間網絡中獨立的企業具有不同的知識和能力集合,有利于企業吸收更多的知識進行創新。
1.通過網絡化合作經營,建立小型旅行社“利益共同體”。通過網絡化合作經營,可以使得同一地區、同一城市的競爭對手化干戈為玉帛,建立起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產生這種質變的核心是能為多方帶來可觀利潤和社會效益的獨特旅游產品。小旅行社企業之間的這種合作經營聯盟完全可以在這些高附加值產品的聯手操作過程中不斷優化合作環境,改良旅行社之間彼此互不信任的劣習,建立起一個無邊界的“利益共同體”
2.聯合廣告,節約交易費用。隨著我國旅行社產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小型旅行社必須設法利用大眾傳播媒體開展促銷活動,以提高其產品在廣大旅游者中間的知名度,擴大產品的市場份額,增加經濟效益。但小型旅行社擁有的資金有限,往往難以在產品促銷以及廣告上做大量的投資。面對這種困難局面,小型旅行社之間采取聯合廣告的方式不失為明智之舉,即由參與的小旅行社共同出資在多種大眾傳播媒體上刊登廣告,為其產品做廣告宣傳。這種聯合廣告既能使旅游者了解到有關產品的信息,又能使各個參與促銷的企業都能節省一部分廣告費用,取得少花錢多辦事的良好效果。
3.并團合作,增加旅行社經濟收入。一家旅行社的客人和其他旅行社的同一條線路的客人合并為一個團隊,并由其中的一家旅行社組團制作行程,就可以形成旅游團隊開展旅游活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并團。中小旅行社在預計有可能收不滿客人的情況下,與同行其他旅行社合作并團,只要在游客參團時如實告知,這種做法是被允許的。這樣做的好處是成團率高,客人的選擇余地更大。經過與同行并團,保證了參團人數,就可以天天出團,對旅行社來說是最大程度利用資源;對游客來說,在時間掌握上更主動。這樣既可以節省開支也可以使每個中小旅行社都會有相應的利潤收入。同時也是對中國的旅游經濟發展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三、基于垂直分工體系,調整定位,向代理社角色轉化
中國旅行社業實行水平分工體系,這給小型旅行社的市場定位、業務操作等諸多工作帶來了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每一種類型的旅行社都從事產品的設計、開發、銷售到旅游接待一系列經營活動。那些人、財、物極為有限的小旅行社,難以保證對每個環節的充分投入,造成產品開發層次淺,技術含量低;或是在自身定位不明確的情況下,做市場的跟隨者,造成自身經營無特色,惡性削價競爭嚴重,服務質量不高,人財物過于分散而無力于自身核心競爭能力的開發培養和規模擴張。相比之下,歐美國家的旅行社業發展相對成熟,已進入規范化經營時代。市場上的旅游批發經營商、零售代理商層次分明,專業化的分工加之行業協會的自律在很大程度上規范了市場秩序與企業行為。少量實力雄厚的大型旅游批發經營商利用自身人、財、物的優勢,將力量集中于產品的開發與設計上,眾多的旅游代理商(多為中小型企業)則為批發經營商做代理,將銷售觸角伸向市場需求的每個角落。這種以專業化分工為特征的垂直分工體系,使得旅行社各司其職,有效地克服了因缺乏分工而導致的業務交叉覆蓋、混亂競爭等弊端,使得整個旅行社行業的經營顯得協調有序。
我國的小型旅行社可以借鑒歐美國家的經驗,重新調整定位,向代理社角色轉化。代理社不從事產品開發,也基本不擁有其它接待設施,其業務是專門從事旅游產品的代理銷售,這樣各小型旅行社就可以避免原先“小而全”的建制和業務上面面俱到而又面面不到位的矛盾,使其徹底擺脫舉步艱難的局面。代理社可以只代理銷售某一旅行社集團的產品,但更常規的做法是代理社根據自身和市場情況選擇銷售多個旅行社集團和專業旅行社的多種產品,這實際是一種超級市場式的銷售方式,它便于旅游者的充分選擇和購買。這樣,除了在傭金和銷售提成的制度下代理社本身具有較高的銷售動力之外,還可以有效促進被代理社之間的競爭。
參考文獻:
[1]王富華:利益相關者管理理論及其在我國的應用[J].管理科學,2005,27(3):25
[2]楊瑞龍:企業管理:現代觀點[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12:112~202
[3]孫 鋼:旅游經濟學[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3.6:19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