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優先權制度是大陸法系很多國家民法的一項重要的制度,具有極強的社會生命力,所保護的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在我國物權法制定過程中,對是否引入優先權制度,理論界存在較大的爭議。筆者立足我國的國情,深入分析了我國物權法中規定優先權制度的必要性。
[關鍵詞] 物權法 優先權 債權
一、優先權制度在功能上有比較優勢
在立法相對完善的國家,對于某一特定的社會問題都存在相同的需求,相應地也必然會有滿足這一需求的法律制度,而這種法律制度往往又會隨著歷史傳統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優先權制度也不例外,其保護的社會關系在有些國家為優先權制度,有些為法定抵押權制度,有些為禁止扣押清償順序制度。而在我國存在著這種社會需求但又沒有現成的制度的情況下,借鑒國外的經驗不失為一種好辦法,而從各國立法例來看,相對于解決同一問題的其他制度而言,優先權制度更勝一籌,主要體現如下:
1.優先權制度能更好地保護特種債權人,維護實質公平。根據債權原理,“當同一債務人有幾個債權人,全部債權人從債務人的總財產中可以平等地得到清償,而債務人的財產不足以清償時,應按比例受償”。“而優先權制度從一開始就預想為了實現個別的具體目的而發揮作用。”其設立的目的旨在破除債權平等原則,從表面上看,優先權制度與平等原則實有不相符之處,其實不然,眾所周知平等包括形式平等和實質平等,英國學者指出:“平等并不要求對所有人的同樣對待,作為相等對待,而不是平等對待,這是平等的價值。如果有充分的理由對人們實行不同待遇,那么平等分配也違反了平等和公平”。“僅僅從形式上考慮為基礎的正義理論是站不住腳的,這樣一種理論還必須把實質性正義理想考慮在內。”
2.優先權制度能更好維護經濟弱者的利益、保障人權。“人類一直把享有充分的人權作為自己追求的理想,這也是人權發展的永不停息的原動力。”一種法律制度能從其保護的社會關系中出發體現人類基本人權的保障,無疑與其他相類似法律制度相比有功能上的優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貧富懸殊差距的拉大,人與人之間存在明顯現實的不平等。經濟優勢群體和弱勢群體普遍存在,而弱勢群體手中掌握資源相對較少,在經濟生活中所能承受的損害限度較小,而他們的利益往往與自身生存息息相關,當同一債務人存在多個債權人,國家不設立一種制度進行直接干預,那么弱勢群體的利益就得不到保護,人類基本人權就受到威脅,社會穩定就會埋下隱患,而優先權制度恰恰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法,如失業工人工資優先權,債務人醫療費用,生活費及殯葬費用優先權的設立。這些可為民事主體的生存權提供切實有效的法律保障,正如有些學者指出“優先權制度實踐是現代民法對人的終極關懷的價值,是一項極具社會使命的法律制度”。
3.優先權制度能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推行特殊社會政策。當社會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何者優先這是一個價值選擇的問題。而對公共利益進行特殊保護,這是現代社會一個普遍接受的現實。而優先權制度中的稅收優先權、財產保存費用優先權、共益費用優先權就對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體現。
同時,優先權制度也是推進特殊社會政策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如隨著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過快增長,建筑行業出現了工程款大量拖欠的問題,嚴重地影響了這一行業的生產經營,為了謀求這一行業的健康良性發展,就可設立建筑工程優先權。
二、優先權制度的設立是我國社會實踐發展的需求
優先權制度的設立都根源于一定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優先權作為民法的一項制度,其產生當然根源于它所賴以生存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而優先權所保護的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這種社會關系不僅在西方國家存在,我國也同樣存在,而且我國目前關于優先權的零散規定已顯然不能滿足現實生活的發展。
眾所周知,在經濟上我國實行了一段很長時間的計劃經濟,對特殊社會關系的保護主要依靠的是政策而不是法律。但是隨著經濟體制的轉型,大量經濟問題出現,僅僅依靠政策顯然無能為力甚至阻礙經濟發展,如市場經濟存在自由競爭原則作用下,優勝劣汰是必然的規律,企業破產、工人失業就是市場經濟必然現象,這一現象背后有著眾多債務人和大批失業人員生存保障權問題,盡管我國破產法中規定了職工工資和保險費用優先于其他普遍債權,但后于擔保債權,而且我國破產現象非常多,這樣工人工資的保障基本上形同虛設。再比方說,“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如果諸多債的目的不能實現,背信現象較為普遍存在,則會發生嚴重信用危機,影響到整個社會的交易秩序和經濟發展”。而對這些復雜的社會關系,優先權制度通過現有工資優先權、事故受害人優先權、以及其他特殊債權優先權使其得到優先清償,從而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
三、優先權制度的設立是解決我國立法沖突、完善我國擔保物權體系的需要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優先權立法過于簡約,現有的立法散亂不全,優先權制度沒有形成制度化、體系化,甚至立法出現沖突。要解決這些理論和實踐上的紛爭,只有在物權法或民法典中確認優先權制度。此外,優先權制度的設立,有利于充分發揮擔保物權的功能,完善我國擔保物權的體系。目前,我國《擔保法》中規定了抵押權、質權和留置權三種擔保物權,抵押權以不動產為標的,質權以動產或權利為標的,留置權以對標的物的占有為成立要件,這樣一些限制使得一些特殊社會關系處于法律保護之外即一些特殊債權無法得到保護。如果未來的物權法明確優先權的物權性質,再由物權法根據物權法定原則對優先權的取得、消滅、種類、內容、立場等問題做出統一的規定。這樣一方面使現有的優先權制度立法中弊端得以克服,使真正制度效益得以全面的顯現,另一方面已使我國的擔保物權體系得以完善。
參考文獻:
[1]尹 田:法國物權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2]史尚寬:物權法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3]謝在全:民法物權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