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會計準則體系發布后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被認為是會計史上的里程碑,但新準則的簡約化也使得彈性空間加大,新會計準則對會計職業判斷提出了不少的新要求。
[關鍵詞] 新會計準則 會計職業判斷 要求
會計是一種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會計準則是商業語言的規范,其功能是使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如投資者、債權人等通過閱讀企業的財務會計報告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會計實務工作者作為會計準則實施的具體執行者,是準則實施的關鍵。新會計準則在其會計理念、體系結構,以及具體內容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創新,新會計準則也使得會計自由裁量權加大,要認識、掌握及具體應用,不僅需要會計人員理念的轉變和扎實的基本功底,更依賴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此外,經濟的發展使企業間競爭日趨激烈,企業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大大提高,會計環境和會計處理對象日趨復雜。準則、制度不可能窮盡所有現實或潛在的交易事項,因而不可能有惟一普遍適用且穩定不變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會計職業判斷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會計職業判斷就是會計人員在會計法規、企業會計準則、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約束的范圍內,根據企業理財環境和經營特點,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經驗,對會計事項處理和財務會計報告編制應采取的原則、方法、程序等方面進行判斷與選擇的過程。從現代財務會計的本質看,許多由準則制定者提出的方法都需要運用判斷才能實施。現行制度框架又有愈來愈多的會計處理方法可供選擇,愈來愈多的方面依賴會計人員的估計和判斷,難于琢磨的收益于風險更是在制度外為會計職業判斷留下了廣闊的空間,新會計準則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等17個具體會計準則中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公允價值,成為新會計準則的一大亮點。尤其是對于衍生金融工具來說,由于它不要求初時凈投資或要求很少的凈投資,歷史成本對其無能為力,只有公允價值才能對其進行準確的確認和計量。公允價值不同于其他計量屬性,它所建立的現行交易只能參照市場的當前交易價格進行估計。(葛家澍,徐躍,2006)由于公允價值是一種估計價格,因而新會計準則對會計職業判斷提出了如下新的要求:
一、在會計原則選擇中的要求
會計核算原則是會計處理過程中應遵循的原則,但會計原則對會計業務的處理是指導性的,所涉及到的具體環節仍需依賴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即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如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其實質是一種分期付款購買固定資產的行為。雖然從法律上講,固定資產所有權并未發生轉移,承租人不能將其作為自有固定資產進行核算,但從經濟實質上講,由于該項固定資產相關的收益和風險已經轉移給承租人,該項資產已經符合會計準則對資產的定義。因此,承租人應將它視為自有固定資產進行會計核算。再如,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遵循重要性原則的要求,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以充分準確的披露,對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至于誤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適當簡化處理。以上只是一個原則說明,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并沒有明確定義,在實際業務操作中,需要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
二、在會計政策中的要求
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所遵循的具體原則,以及所采用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由于客觀經濟的復雜性和各個企業的特殊性,企業可在允許的范圍內對同一經濟事項采用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會計準則沒有對多種方法選用標準的具體規定,如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可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會計人員只有在工作中運用自身的職業判斷,在諸多可選擇的會計處理方法中,選擇適合本企業具體情況的會計處理方法,以使會計信息能更真實地反映企業經營狀況。
三、在會計估計中的要求
會計估計是指企業對其結果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為基礎所作的判斷。在確認、計量過程中,但記錄的交易或事項涉及未來不確定性事項時,不得不對許多尚在延續中、其結果尚未確定的交易或事項根據經驗予以估計入賬。如企業應于期末對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但計提比例并沒有明確規定,需根據歷史資料并結合債務單位當前的還債能力來判斷可能發生多少壞帳,進而確定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計提比例不合理,直接影響企業整體狀況的公允表達,這就需要會計人員做出正確判斷;當存貨遭受、全部或部分陳舊過時所產生的損失,需要對其價值進行估計。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年限、在處置時可能產生的凈殘值,也需要根據該項固定資產的性能、使用中的磨損程度、技術發展情況等因素確定。還有收入確認中的估計等都需要會計職業判斷。
總之,新會計準則對職業判斷的要求很高,新會計準則能否到達其預期的目的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的高低。
參考文獻:
[1][加]邁克爾·杰賓斯 阿里斯特·K·梅森:2005.財務報告中的職業判斷.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葛家澍 徐 躍:會計計量屬性的探討——市場價格、歷史成本、現行成本與公允價值.會計研究,2006.9
[3]劉 峰 王 兵:什么決定了利潤差異;會計準則還是職業判斷?——來自中國A、B股市場的初步證據.會計研究,2006.3
[4]孫 錚 劉 浩:中國會計改革新形勢下的準則理論實證研究及其展望.會計研究,2006.9
[5]夏博輝:論會計職業判斷,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