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土地經營權作價入股模式在用人機制、股份構成、利潤分紅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既有助于提高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水平,又進一步提升了農民收入和農業產業化、規模化、市場化水平。同時,也存在一些土地用途擅自變更、生產經營收益保障程度低下等一系列問題,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對其進行科學引導規范,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土地經營權作價入股 模式 特征
隨著統籌城鄉發展的進程,“三農問題”成為影響其前進的一個重大問題,而土地問題則是三農問題的核心。目前,土地家庭承包責任制在部分地區已跟不上農村經濟發展的形。農村土地主要有土地的過于分散不利于合理使用農業機械,采用現代技術,實現農業現代化,土地集中程度低等問題。土地經營權入股政策的推出,整合了分散的土地,擴大了土地的使用規模,為農業機械的充分和高效的利用和農業專職人員專長的發揮創造了條件。從而實現了土地規模生產,最終將實現農業產品流通、消費、交換的規模化,也將帶動與農業運輸、服務、修理、人才供給、科技情報使用的發展。
一、土地經營權入股的內涵及模式運行特征
1.內涵。所謂土地經營權入股就是在明確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家庭承包權、放活土地使用權的基礎上,由有經濟實力的大戶、集體經濟組織或投資于農業的工商企業發起,農戶以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按照自愿原則組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股份合作制農業企業。
2.模式運作特征。土地經營權入股模式在股份構成、用人機制和利潤分配三個方面表現出一定的特性,是區別于其他土地經營管理模式的根本所在。具體為:
(1)在股份的構成上;農民主要以土地使用權入股,根據不同的農村土地制度,入股的方式可以有所區別。籌集土地,以這些土地的幾年的試用期使用權進行評估后入股;按每畝土地的評估價值作為股本金,用于流動資金使用。其次,一改土地承包到戶的做法,對農田實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后,并以各生產隊作為股東進行入股。在具體股權分配上,按二輪土地承包生產隊勞力底分所占的比重和包干面積所占比重為基數來確定各生產隊土地股份合作股權的份額分配。
(2)在用人機制上,企業與農民實行雙向選擇。企業原則上優先招收土地股民,設定入股后所成立的公司的股東上限,選出農民作為股東代表。另外,再選擇幾名村干部作為公司經理,以及相對應的主管,一方面對公司進行管理;另一方面,對投資該公司的其他企業的股東進行監督。
(3)在利潤分紅上,股本金不作為每年的收益,而只是農戶入股的證明和股本多少的依據。公司依承包合同委托股東在土地上耕作;不愿意種地的農戶,土地交由公司按產出季節獲取收益,年底按照經營效益分紅;同時,農戶股東可以優先在公司打工獲取勞務工資。
二、土地經營權入股對解決新時期“三農”問題的意義
1.提高農民水平水平,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經濟實力的大戶、集體經濟組織或投資于農業的工商企業通過吸納分散農戶的土地經營股份,會憑借其強大的實力,引進新的品種、新技術和新的設備,興辦現代化的大農場提高農產品的技術含量,促進整個農業生產的高科技,使農戶的收入較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所獲得的利潤大大增加。
2.促進土地規模化經營,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釋放農村勞動力資源潛力。分散的農戶通過將土地經營權入股后,大量分散的土地得到了集中的整合與管理,這使得閑置的土地得到利用,有利于在這些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質與勞動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從而有利于土地節約利用,導致土地的整體經濟效益增加。
3.利于實現農業產業化、規模化和現代化發展,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土地經營權入股后,有利于推動土地規模經營,實現農業產業的規模經濟。集資購買先進的農業設備,利用所購買的現代化農業機械統一完成可集中完成的勞作程序,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農業生產過程的規模化經營不僅可以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還使產出最大化。
三、土地經營權入股運行模式存在的問題
1.退股后土地處置棘手。農民在合約期滿后,如果不愿以這種方式繼續入股公司,在其自愿的原則上,農民可以退股。但是,農民是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的,而公司已將所有的土地都進行了集約化整理,那么單塊土地又如何從中分離出來,這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2.經營存在的風險大。農業的經營是存在很多風險的。不僅有因自然災害而造成的農業利益的直接損失,而且如果公司經營者經營不善,一旦公司破產,以土地經營權償債,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將發生根本性變化,那些入股農民就有成為失地農民的風險。
3.經營者的素質不高。由于經營者大多是農民,文化程度低,知識、技術素養相當有限,而且他們的市場競爭意識薄弱,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能否占得一席之地,公司未來發展前景不能擔保,還是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
4.土地用途管制難度大。土地使用權入股后,改變土地用途的可能性很大。很多地方存在打著農業用途之名,在土地建廠房,搞基建,甚至開發房地產,而這種情況很難監管。
土地經營權作價入股模式的誕生,是一定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必然產物,反映了當前社會發展下土地資源管理、農村發展的時代要求,它以其獨特的模式運行、管理特征,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借助相關政策管理措施的規范引導,必將有效促進了農村繁榮穩定發展、提升了農業持續健康發展,成為解決當前我國“三農”問題的重要支撐。
參考文獻:
郭昌榮: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與土地經營權入股[J].理論月刊,2002,(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