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倫理道德在經濟建設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倫理道德是經濟失靈的協調措施;倫理道德的實現可以降低社會經濟費用;倫理道德為經濟行為人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提供動力。
[關鍵詞] 倫理道德 經濟建設
做為特殊意識形態的倫理道德,在經濟建設中也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倫理道德是以內心信念和自主意識參與經濟活動的,是一種源動力,一旦形成理性的道德信念,便會持久的發揮其應有的功能。
一、倫理道德對經濟失靈的協調
經濟建設需要平等的競爭環境和良好的市場秩序,才能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我國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過程中,由于新舊制度交替,經濟秩序不夠規范,也出現許多丑惡的現象,如欺行霸市、不正當競爭、虛假廣告、假冒偽劣、行賄受賄等不正當經濟行為大量出現,甚至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這些不正當經濟行為與人們的道德水準、價值追求是直接相關的。除國家政策通過法律和行政規范加以調整外,加強道德教育,利用倫理道德的“內心的法”來進行協調是一項不可替代的措施。 完全競爭條件下的市場經濟,通過自由競爭可以達到均衡,實現理想的經濟目標。而任何一種經濟制度都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一種混合經濟。這一方面需要國家進行宏觀調控,更需要倫理道德發揮調節作用。因為,在微觀經濟層面也存在政府失靈的現象,即存在超出政府調節范圍的空間,只能由倫理道德加以協調。所以有的學者說,道德調節是市場調節、政府調節之外的第三調節。這就要求我們迅速建立適應市場需要的倫理道德規范和準則,通過社會輿論的監督和教育作用,通過經濟行為人的內省修養,實現合乎道德的理性選擇,促使不當經濟行為的不斷消除,逐步形成良好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二、倫理道德對社會經濟費用的降低
倫理道德在調節經濟失靈和政府失靈的過程中,還具有明顯的節約交易費用和政府管理費用的特殊作用。市場經濟通過一系列的契約合同將經濟行為人之間、經濟行為人與政府之間連結在一起,形成統一的大市場。契約合同又存在著不可靠性和不確定性,這可以通過相互信任來接受?;蛲ㄟ^昂貴的政府管理、法律監督和懲罰加以部分的減少。在履行各種合同過程中,如果經濟行為人誠信可靠、信守合同,必然節約大量的交易費用。其中最直接地是減少了處理合同糾紛費用,違約費用以及因未履行合同而造成的經營損失。但由于經濟行為人的敗德行為不但會造成交易費用的無為支出,而且還會引發連鎖反應,引起一連串的合同違約。經營單位和個人在經濟上和道德上能夠實現“理性選擇”,按照利已并利社會的價值取向進行經營也會大大降低國家管理和監督費用。一個合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德的選擇,很可能既節約社會生產資源,有利環境優化,滿足消費者需要,又節約國家的管理監督經費。例如假冒偽劣商品的泛濫,既造成資源浪費、危害消費者利益甚至生命,又需要國家拿出大量資金加以治理。從這個角度我們也可以看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倫理道德規范的現實意義和緊迫性。
三、倫理道德為經濟行為人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提供動力
倫理道德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還表現為,它是經濟行為人自我完善發展的一種“特殊的精神力量”,在有序的市場經濟中,經濟行為人通過自我教育,自我修養,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個人內在的統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在經濟活動和自我完善的過程中,行為主體不斷通過輿論宣傳、通過道德認識、接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提倡的價值原則、道德規范,并把它們內化為自身內心的命令、信念、理想,這就必然會進一步激勵人們不斷追求自身的完善和發展。成為我們所贊揚的儒商。這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必然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同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堅持和發揚集體主義道德精神提供了新條件。有人認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渙散、淡漠集體主義精神,這種見解是片面的,不科學的,現代化市場經濟競爭的主體主要是各種各樣的企業和企業集團,它們是要在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就要有良好的設備,足夠的資金,先進的技術,科學的管理,同時還必須具有高素質的職工隊伍和以企業文化為標志的集體主義精神,這是先進企業成功的“基本經驗之一”,因此,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奉行集體主義道德原則,不僅不矛盾,而且有著內在的一致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為發揚集體主義道德精神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而集體主義道德精神又強有力地反作用于市場經濟的發展,推動著社會的全面進步。
參考文獻:
[1]張昆侖:私欲,推動社會生產力的強大動力[J].《生產力研究》,2007.1
[2]邱仁宗:公共衛生倫理學芻議[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6.8
[3]朱貽庭,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7
[4]杜振吉:道德的起源與人的需要[J].《理論學刊》,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