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我國在體檢中發現一種非常值得注意的現象——中青年人高血壓發病率增加。一直被認為是老年病的高血壓何以會盯上中青年人?中青年高血壓有什么特點與危害?如何有效防治?請看本期人物專訪——
胡大一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歐亞科學院院士,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著名心血管病專家、醫學教育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長、心臟中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心臟病學系主任、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長。任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心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常務理事,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會長、美國心臟病學院專科會員、心律學會會員。擔任多種國內外雜志總編、主編、編委。擅長心內科、心電生理、起搏器植入、臨床藥理,尤其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我國心血管疾病預防醫學的發展和健康教育等方面作出了貢獻。
近年來,關注健康的人們,大多熟悉胡大一這個名字。胡大一教授長期致力于健康普及教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還經常為本刊讀者答疑,是最受群眾歡迎和信賴的心血管疾病專家之一。最近,就中青年人高血壓日益增多的現象,胡教授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過去,高血壓一向被視為“老年病”,不少中青年人都認為,高血壓是老人的事,自己年富力強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可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壓正逐步年輕化。中國高血壓聯盟的調查顯示:20世紀50~70年代,我國每年高血壓就診患者約100萬人次,其中45歲以下中青年患病率為5.8%左右。而20世紀80年代以后,每年高血壓的就診人數約300萬人次,45歲以下的中青年患病率增加至20%。
接受記者采訪時,胡教授提到,2004年中國健康調查顯示,我國現有高血壓患者1.6億,其中中青年高血壓患者已占到全部高血壓患者的34%,而且發病率還在不斷上升,每年新增300萬人以上。國內最近一次醫院門診人群高血壓抽樣調查顯示,在新出現的高血壓病例中,35~45歲患者越來越多,占63%,高于其他年齡組,他們中1/3患者就診前毫不知情。
高血壓也有“年輕態”
45歲的張誠是一家雜志社的編輯,年初體檢血壓是137/102毫米汞柱。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親也有高血壓,以收縮壓升高為主,而自己卻以舒張壓升高為主。這令張誠很是不解,不明白兩種高血壓之間有何不同。
胡教授解釋說,對于中青年人,高血壓的發生主要與神經系統過度興奮(緊張)和內分泌系統功能異常,導致血管過度收縮(血管張力增加)有關。而年輕人的血管壁彈性較好,所以收縮壓升高不明顯,以舒張壓升高為主,脈壓較小。而老年人血管壁硬化,大血管彈性降低,導致收縮壓顯著升高,舒張壓降低,脈壓增大。
而這種“年輕高血壓”與生活方式和遺傳背景有很大關系,但同時,繼發性高血壓也應警惕。所以中青年高血壓患者要進行相關檢查,排除繼發性高血壓。
一般來講,以舒張壓升高為主的年輕高血壓與遺傳、體重、飲食、精神和心理等因素有關。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容易導致肥胖,容易導致這類高血壓。
聽到這里,記者問道:“過去認為,舒張壓升高為主的高血壓較危險,現在則認為收縮壓升高更危險,這是不是說明舒張壓升高的危險性下降了呢?”
胡教授對此予以了否定。他說,以往對收縮壓升高的嚴重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近年來這種現象有所改觀,醫學界對收縮壓升高的危險性重新進行了評估。不過,這也決不是可以認為舒張壓升高不危險。舒張壓升高與腦卒中、冠心病的關系非常明確,不能放松對舒張壓升高的控制。
掌握3要點,預防高血壓
要想將年輕高血壓的危害降到最低,必須積極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胡教授提到預防年輕高血壓的3個要點:
第一,學會放松,保持良好心態
◇ 定期適當的體育運動,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以及平衡工作與娛樂的時間;
◇ 深呼吸和冥想;
◇ 設法找到一種宣泄自己感情的方法,如向朋友或家人宣泄自己的感情或者寫下自己的感受,都有利于緩解精神壓力;
◇ 關鍵是要保持良好心態,看淡名利,體會人生的樂趣與輝煌正是從戰勝自我到超越自我中得到,坦然面對人生道路上的各種挫折和失敗;
◇ 擁有一顆平常心。淡泊名利,廣交朋友,多做實事,善待自己,珍重生命,珍惜健康。
第二,改善生活方式
◇ 盡量保持規律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
◇ 避免長時間靜坐,增加體力活動。每天堅持30分鐘的快步行走、體操、散步、踏車等有氧運動,血壓下降的效果較不運動的患者明顯提高。運動強度及運動量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按計劃行多階段遞增方式,建議一般一次運動30分鐘,每周5次,長期堅持3個月以上就可以看到效果。
◇ 減肥,控制體重在正常范圍。衡量自己的體重是否超標,除了經常介紹的體重指數,還有更簡便的方法,就是用腹圍衡量。腹圍標準:男性<90厘米(2尺8),女性<85厘米(2尺6)。
◇ 戒煙。吸煙可以直接導致血壓升高,吸煙者發生高血壓病的比例增加。
◇ 限酒。飲酒亦可以導致血壓升高,還可以降低降壓藥的療效,飲酒對低年齡者危害較大,開始飲酒的年齡越小,高血壓的患病率越高。
第三,改善飲食結構
飯吃八分飽,減少鹽、動物肉類、油脂類攝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過量食鹽是高血壓病的誘因之一,也是高血壓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大約40%的高血壓患者對限鹽的敏感性較高,這些患者一般為有高血壓病家族史、女性、高齡等。因此高血壓患者一定要限制鈉鹽攝取。
說到這里,記者提到一句廣為傳說的“名言”——“寧可晚睡覺一會兒,每天也要走1萬步。”傳說這是胡教授自己恪守的健身之道。這是真的嗎?胡教授一聽,呵呵一樂:“曾經有段時間,我自恃身體好,整天忙于工作,結果健康出現問題。后來,我天天帶著計步器,每天走1萬步路,如果走不夠,我寧可晚睡覺。有人問,走路很枯燥,怎么堅持呢?我認為,要把走路和日常工作、生活整合起來,從中找到快樂。比如我去機場,就在候機室里走;出門我盡量坐公交車、地鐵,就為能多走點路;參加會議時,我會利用會前、茶歇的時間快步走。不信大家可以試試,工作特忙的時候,出去快走一會兒,頭腦立刻清醒,再工作就有種新鮮感。”
治療:原則相同,各有偏重
那么,對于以舒張壓增高為主的高血壓,應該如何治療?胡教授解釋道,不論是中青年,還是老年,高血壓的治療原則基本相同,都需要進行生活方式改變和藥物治療。選用《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推薦的一線降壓藥物,選用長效制劑,24小時平穩降壓。
不過,胡教授也提到,中青年人以舒張壓增高為主,與老年收縮期高血壓的治療原則偏重有所不同,主要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年輕高血壓需要更加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善。對伴有肥胖的高血壓患者,減肥是最有效的降壓方法,降血壓與減輕體重的關系為:減1千克體重,收縮壓/舒張壓下降約1.6 /1.3毫米汞柱。
第二,藥物治療以控制交感神經興奮性和降低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激活為主,降低外周血管張力。對于年輕高血壓,胡教授推薦兩種藥物小劑量聯合應用,尤其推薦應用復方降壓制劑,選用α、β-受體雙重阻斷的藥物比較有效。這類藥在我國供臨床應用的有阿爾瑪爾和卡維地洛,另外,鈣通道阻滯劑(如氨氯地平、緩釋菲洛地平、硝苯地平控釋片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如氯沙坦、纈沙坦、替米沙坦)也可使用。
最后,胡教授強調,舒張壓增高為主的高血壓不是一成不變的,許多老年收縮期高血壓患者都是由中青年高血壓發展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舒張期高血壓會變為混合性高血壓或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因此,對中青年人高血壓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改善生活方式,預防高血壓的發生及發展。
編輯/譚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