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揪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人們最關心的是災區人民的生命健康,特別是那些被挽救出來的幸存者,千萬別再遭受次發傷害,盼他們能夠平平安安地恢復健康。災區醫務人員,正在作出極大的努力,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然而,5月19日,突然傳出四川災區發現氣性壞疽病例的消息。這頓時引起人們的關注,也引起了很多人對“氣性壞疽”的恐慌……
氣性壞疽是由梭狀芽胞桿菌屬細菌(產氣莢膜桿菌是其代表)引起的急性特異性感染。產氣莢膜桿菌就存在于泥土和腸道中,對皮膚完好的人體沒有侵襲和致病作用,即使污染傷口,也不一定致病。只有在適當條件下,細菌才會生長繁殖并分泌多種外毒素和酶,引發局部組織廣泛壞死和嚴重毒血癥。細菌產生酶有分解糖產生氣體的作用,膿液中可出現氣泡,由此被命名為氣性壞疽。
氣性壞疽并非傳染性疾病
說氣性壞疽是感染性疾病,而不是傳染病,是因為感染性疾病和傳染病概念上是不同的。二者都是由生物病原體引起,都有傳染性,這是它們的共有特征;但在流行特征上是有區別的。傳染病可在人群中廣泛流行;而氣性壞疽不能在人群中廣泛流行,它只能在特定的條件下(開放的傷口被病原體污染)才有傳染性,在皮膚健康的一般人群中,氣性壞疽不會傳播流行,更不會造成大流行。所以氣性壞疽不能叫做傳染病,更不是我國規定的法定傳染病。
以接觸傳播方式感染
氣性壞疽既不像感冒病毒一樣通過空氣傳播,也不像甲肝通過消化道傳播,它主要是通過接觸傳播,從而造成“交叉感染”。比如說,在同一個病房內,一個氣性壞疽的患者很容易傳染給其他有傷口的患者。但一般來說,在一個感染隔離措施比較好的醫院,是可以杜絕這種“交叉感染”發生的。而汶川大地震中的氣性壞疽患者都是原發性感染,是由于外傷過程中受到泥土環境中的氣性壞疽菌的侵襲而發病的,不是從其他氣性壞疽患者那里傳染來的。
及早發現
在任何情況下,若碰到具有以下情況的傷員應盡早按照氣性壞疽患者處理:
1.創傷被泥土等污染,特別是肌肉豐富部位的開放性創傷。
2.患者感到傷口突然脹裂樣劇痛,而又缺少紅、熱表現;局部迅速腫脹,伴有明顯的中毒癥狀者,傷口周圍觸及“捻發音”,分泌物惡臭,或有氣泡。
應急處理
若在家或其他非醫療單位發現氣性壞疽患者,應按以下方式迅速處理,并以最快的速度送往醫院。
1.盡早徹底清創傷口,清除污物及壞死組織;已包扎者應立即拆除縫線,拆除石膏,將傷口完全敞開并用雙氧水等氧化劑沖洗傷口;污染重或較深的傷口最好開放不縫合,也不要包扎過嚴。
2.高熱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溫處理(如用冷水、冰敷,或用40%酒精擦浴)。
3.休克時,采用頭高腳低位,避免中毒性休克進一步加深。
消毒過程不能馬虎
在送走傷員后,接觸過傷員的人應嚴格消毒。對傷員所用過的被褥、床單和一切衣物、敷料應高壓滅菌;如用煮沸消毒,煮沸消毒時間應超過1小時,以防交叉感染。
送往醫院后,醫生會對傷員果斷手術,在病變區域廣泛、多處縱形切開。嚴重者考慮作高位截肢術,殘端開放,不予縫合,高壓氧也可作為手術的輔助治療。
編輯/楊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