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糖尿病足是一件很傷腦筋的事。但是,生活中,有90%糖尿病足的神經性潰瘍卻可以通過保守康復治療而愈合。處理的方法就是要選用特別的鞋子,減輕原發病變對足部造成的壓力……
徐老師患糖尿病足已經2年了,無法行走,無法正常地活動,足底反復的潰瘍讓她甚至不能穿進一雙鞋。徐老師的女兒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母親的晚年難道就要在無休止的痛苦中度過嗎?
糖尿病足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與足底所受到的壓力有直接關系。引起足底壓力的異常因素包括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內在因素有骨突出、關節運動受限制、關節畸形、胼胝、有過足手術史和神經性骨關節病變;外在因素為不適當的鞋襪、赤足步行、跌倒、意外事故和鞋內異物等。
一位醫生建議徐老師試試康復治療。于是,徐老師的女兒帶著母親的病歷求助康復醫生,她已經不奢求母親能痊愈,但希望至少能減少母親腳上的潰瘍,讓她能正常地行走。
對于糖尿病足患者而言,康復治療主要目的是減輕其足底的壓力,治療足底潰瘍。而減輕足底壓力的方法就是利用改變壓力的矯形鞋子或矯形器,使行走變得輕松、省力。
可根據足損傷的不同部位設計不同的糖尿病足矯正鞋,如糖尿病足前部有損傷,可使用“半鞋”或足跟開放鞋。還可根據足畸形和患者活動水平設計高腰鞋、弧形鞋底,提高糖尿病足患者行走的穩定性。可移動輕便鞋、石膏托、吊帶、拐杖等的使用,都可減輕足部的壓力。
全接觸性支具是治療糖尿病足底潰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可以使足底承受的壓力重新分布,減少承重力,防止足畸形,又可以帶支具行走。它主要優點是不但可以使病變的關節制動,還可改變和糾正神經病變所致的足部壓力異常,減輕局部壓力,可以讓患者持續減壓,即使在行走時也能讓患處得到很好的保護。像徐老師足底反復發生潰瘍,可用支具以減輕局部壓力,也可以在支具上開窗,使潰瘍面暴露又不接觸地面。
對于糖尿病足病情更嚴重者,可以采用輔助人體支撐體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工具,這就是助行器。它主要用于行走不穩、下肢縮短或一側下肢不能支撐或步態不平衡的患者。臨床常用的有手杖、拐杖和步行器。輪椅適用于伴有脊髓損傷、下肢傷殘、顱腦損傷、腦卒中偏癱、骨關節疾病和年老體弱的患者。
糖尿病足患者可以根據不同的病情選用助行器或輪椅,在不增加足部壓力和不加重足部潰瘍的情況下,進行各種日常活動,提高生活質量。
徐老師經過一系列的康復治療之后,病情得到了明顯的緩解。最為突出的是,因為有了特殊鞋子的呵護,她又可以輕松地行走,這讓她的臉上又出現了久違的笑容。
編輯/李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