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1894-1988),江蘇蘇州人。中國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早年任小學教師并從事文學創作,五四運動前參加新潮社。1921年參與組織文學研究會,曾發表童話集《稻草人》和小說集《隔膜》、《火災》等。1923年先后任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和開門書店編輯。1928年創作長篇小說《倪煥之》,后主編《小說月報》和《中學生》雜志。九一八事變后參加發起成立 “文藝界反帝抗日大聯盟”和“文藝界抗敵后援會”。抗日戰爭期間曾主編《國文雜志》、《開明少年》等。抗戰勝利后任開明書店總編輯,中華全國文藝界協會總務部主任。
葉圣陶享年94歲,是一位高壽者。他究竟有何養生妙道呢?筆者認為大致有以下幾點,值得人們借鑒。
第一,積極處世,不斷進取從葉老的上述生平簡介中,我們可以得知,葉老一生都在為文化事業和教育事業奮斗,不管在多么困難的環境,都能夠積極向上,不斷進取。
第二,淡泊名利,注重學問葉圣陶先生在解放前就贏得較高的社會地位,建國后更是擔任過許多重要領導職務,但他對這些并不怎么看重,而是淡泊名利,潛心研究學問。他除了兢兢業業地完成各種本職工作外,便是埋頭伏案精心鉆研,筆耕不輟,把自己的榮辱升遷置之度外。
第三,從來不開夜車,保證睡眠充足許多從事文學創作的人,都習慣于夜晚寫作,有的甚至通宵達旦地開夜車。葉圣陶先生則不然。他十分注意勞逸結合,堅持早睡早起,保證睡眠充足,故始終精力都很充沛。在工作之余,葉老還經常參加一些娛樂活動,如聽廣播、看戲、看電影、聽音樂、看書畫展覽等,做到有張有弛,使緊張的神經得到調節和放松。
第四,心胸開闊,平等待人葉老在94年的人生中,可謂歷盡滄桑,但他不論在順境還是在逆境中,都能泰然處之,始終保持平和心態。早年,在困難重重的革命低潮時期,葉老沒有灰心喪氣;革命勝利后,擔任重要領導職務之時,葉老也從無半點傲氣,總是心平氣和,尊重他人,與人為善。對所有與他接觸的人,不論是下屬還是勤雜工,葉老全都平等對待,一視同仁,頗有謙謙君子之風。無論他在哪里工作,其人際關系都是和諧協調的,對任何人心中都無芥蒂。此種良好的人際關系對維護其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第五,飲酒適量,趨利避害葉老在89歲那年說過:“我喝酒從10歲就開始,至今幾乎不曾間斷。”大家知道,酒有兩重性,少飲則有益,特別是少量飲用紅葡萄酒、黃酒等低度酒,能夠活血祛淤,有利于心血管病的防治;但酒絕不可多飲,若過量飲用則有害。特別是過量飲用白酒等烈性酒,不但直接損傷肝臟和大腦,招致高血壓、動脈硬化及脂肪肝等病癥,而且還可能誘發某些癌癥。葉老雖然喜酒,但始終都是適量飲用,從不酗酒,故能趨利避害。
編輯/楊春霞
>> 鏈接:熬夜族應小心4種病
1.皮膚受損
如果長時間熬夜,人的內分泌和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就會失調,導致皮膚干燥、彈性差、晦暗無光、缺乏光澤等,容易出現暗瘡、粉刺、黃褐斑、黑斑等問題。
2.抵抗力下降
熬夜后,人會疲勞、精神不振,身體抵抗力隨之下降。而對于抵抗力比較弱的人來說,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胃腸道等消化道疾病也都會找上門來。
3.記憶力下降
人的交感神經應該是夜間休息,白天興奮。而熬夜者的交感神經卻是在夜晚興奮,這樣人在白天會出現沒精神、頭昏腦脹、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健忘以及頭暈、頭痛等現象。時間長了,還會導致神經衰弱、失眠等。
4.陰虛火旺
對于熬夜者來說,身體是在超負荷工作,因此容易出現陰虛火旺的癥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上火。另外,熬夜時人的生活往往不規律,因為要熬夜,有的人晚餐會吃得比較多,還有的人熬夜時餓了常會大吃一頓,因此熬夜者也常有腸胃毛病,如消化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