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4歲的于長軍5年前下雪時重重地摔了一跤,經當地醫院診斷為小腿骨折,并做了鋼板內固定。幾個月后,于長軍定期到醫院復查,發現斷骨尚未愈合。此后,他每隔一段時間就定期來醫院拍片做檢查。但5年過去,斷骨還是沒有長好。
經檢查,發現于長軍的斷骨接觸面已經硬化,只好再次被送進手術室,撤下已經固定好的鋼板,刮去硬化的接觸面,取身體內的其他骨組織(如髂骨)固定在接觸面上,希望通過這個辦法讓他的斷骨重新復原。
小腿骨折1/10不愈合
其實在臨床上像于長軍這種骨折后很難愈合的情況并不少見。骨折后,斷骨大概多久可以重新長好?目前臨床上一般認為是6個月左右。但在長期的臨床研究中發現,骨折后5年、6年都沒有長好的患者不在少數,尤其是小腿骨折——也就是“脛腓骨骨折”患者,有近10%會“長不好”。換句話說,每10個小腿骨折的患者中就有1人不愈合。
骨折不愈合緣于成骨細胞“爬不動”
人發生骨折后,不僅是骨頭斷了,就連骨頭外層的一層薄薄的骨膜也隨之撕裂,并在表面出現了血腫,與此同時,“修補匠”成骨細胞也會大量增殖。這些不斷增殖的成骨細胞貼著骨膜重新相聚在一起,就像一個又一個小朋友手拉手,最后兩塊骨頭又長到了一起。
通過對多例骨折不愈合病例的研究,研究者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些人不是缺乏成骨細胞,而是他們的成骨細胞“爬行”的能力比較差,在原地踏步,與對面的成骨細胞“老死不相往來”,這給斷骨愈合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骨細胞“爬不動”是因為缺少動力
成骨細胞“爬不動”是因為沒有動力,而動力的來源則是一種叫做GIT蛋白的物質。成骨細胞要往前“爬行”,體內會同時發生兩種化學反應,一種反應會吸引一種酶(細胞外調節激酶),吞噬掉成骨細胞尾部的附著蛋白,另一種化學反應則會使GIT蛋白在細胞前端不斷聚集。這樣一來,細胞就貼著骨膜,一點一點向前移動,最終貼合到一起。這兩個相逆的過程就像一面引火燒身,一面團結聚集,目的只有一個,不斷向前“爬行”。
因此,若你的骨折老是不愈合,也別想著用其他“特效藥”就能解決。因為現在還沒有一種藥能有效補充成骨細胞中的GIT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