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屆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圓滿結束了,但關于中國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后奧運將是中國與立陶宛故事的開始。
北京奧運會是一場體育的盛會,但是事實上將近90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由此聚會北京,這樣的規(guī)模只有聯(lián)合國60年紀念大會才能相媲美。

8月18日,立陶宛總理迪米納斯·基爾基拉斯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19日下午便欣然接受《小康》的專訪,他興奮地告訴《小康》記者:“我曾在14年前來過中國,這次,北京給我的印象是變化太大了。從機場過來的時候,看到許許多多的高樓大廈,而且城市綠化很好,到處都是草地,灌木,還有許多汽車,而這在14年前是沒有的,那個時候,大家都騎自行車呢,北京現(xiàn)在是一座非常現(xiàn)代化的大都市”。他說他不僅對觀看奧運賽事充滿期待,同時,對這個經濟活躍的國度也興趣盎然。
國際間的經濟合作成為后奧運的重心。在亞洲日本、韓國曾經先后舉辦過奧運會。第一次是1964年的日本東京。奧運會后日本經濟進入新一輪高速增長,一直持續(xù)到1986年;第二次是1988年的韓國漢城,漢城奧運會對韓國企業(yè)的崛起意義非凡:三星、LG、現(xiàn)代這些巨頭在此之后開始晉身世界品牌,日本家電霸主地位被強烈震撼,韓國經濟一路高歌猛進的狀態(tài)持續(xù)到1998年。
“我將與溫家寶會面,并將交流中國與立陶宛的合作問題”,基爾基拉斯先生對《小康》記者說,基爾基拉斯身著一件綠色T恤,希望表示出參與體育盛會的輕松隨意,但作為立陶宛總理,他顯然更希望在與中國經濟合作上搶得先機。
“奧運會給中國企業(yè)家?guī)淼臋C遇是擴大了合作的伙伴,奧運會在全球收視率高達40多億,其中就有我們的合作伙伴或者客戶”,他樂觀地對《小康》表示。
“中國經濟年均增長近10%,這樣的快速發(fā)展對整個世界有著很強的促進作用”,在基爾基拉斯先生看來,北京奧運會之后,經濟合作的引線會像奧運開幕式中那一條條紅綢帶一樣,從中國北京拋出,環(huán)繞和牽引全世界。后奧運將是中國與立陶宛故事的開始。
基爾基拉斯的立陶宛改革之夢
基爾基拉斯總理很自然地點燃煙斗吸起來。
在吸煙與戒煙之間,這位總理先生身上曾發(fā)生過許多有趣的故事。他曾經因為在一家酒店吸煙而導致店主被罰400多美元,最后還是由他主動掏腰包付了罰金,但顯然,他并不打算就此戒煙。立陶宛衛(wèi)生部長曾鄭重提出希望基爾基拉斯能夠放棄吸煙,給國民樹立榜樣,基爾基拉斯先生應允:只要立陶宛隊獲得男籃的世錦賽冠軍,他就堅決戒煙。可立陶宛隊從來沒有獲得過世錦賽冠軍,于是他也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抽著他的大煙斗。
“想問題的時候抽煙會幫我更快地找到思路”,這位自稱抽煙將使自己思路清晰的總理氣質親和,談話時會經常幽默地輕松下氣氛,但對于立陶宛的改革和經濟發(fā)展,他一點也不含糊。
基爾基拉斯2006年當選立陶宛總理,當選之初,他宣稱要深化改革,使立陶宛人能夠切實感受到改革的成果。兩年過去了,他的改革夢想實現(xiàn)了多少呢?
“有一些數(shù)據(jù)可以做為參考,我們在2007年城鎮(zhèn)居民月均工資大約為719美元,比上年增加21.2%,而且今年也在持續(xù)這種增長”,總理基爾基拉斯先生介紹,2008年1月,最低工資標準再次提高,達到每月大約317美元。

“而且我們對經濟體制進行了改革,吸引外資,這不但加速了立陶宛的經濟發(fā)展,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就業(yè)的機會”,他稱,目前立陶宛是歐盟成員國中失業(yè)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對于以后改革的重點,基爾基拉斯先生說他將繼續(xù)營造一個好的市場經濟環(huán)境,加強各國之間的合作,同時,將加大高新技術產業(yè)的投資比例,“我們正在計劃建造第三個硅谷城”,他說。
據(jù)歐洲復興開發(fā)銀行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在波羅的海三國中,立陶宛的經濟增長速度最快。報告指出,今年波羅的海國家經濟增長速度在中東歐國家中位居前列,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的經濟增長速度均為4%,報告還指出波羅的海地區(qū)的國家經濟發(fā)展速度優(yōu)勢在明年也會表現(xiàn)明顯。
“立陶宛不會錯過2010-2011年加入歐元區(qū)的機會”,基爾基拉斯稱除通脹率外,立陶宛的其它宏觀經濟指標都符合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如果我們繼續(xù)執(zhí)行相關財政政策,立陶宛是有機會于2010-2011年加入歐元區(qū)的。如果能夠順利加入歐元區(qū),無疑將為立陶宛的經濟帶來一個新的刺激點。
而現(xiàn)在的基爾基拉斯就是希望通過北京奧運會找到一個與中國合作的機會。
向中國讀者推薦到立陶宛開辦生意的10個理由
在接受《小康》采訪時,基爾基拉斯接到一個電話,本來平靜的他突然地歡呼起來: “YEAH”,然后又向陪同采訪的大使先生說了一句什么,兩人會心的大笑,原來在采訪期間,立陶宛的女子皮劃艇獲得一枚銀牌,“真是太令人高興了”,雖然已身為祖父,基爾基拉斯笑起來依然還是很像孩童。
“我這次來北京,要照許多相片帶回去給我的家人看,讓他們了解一個不一樣的中國”,基爾基拉斯說這次來北京,希望將自己看到的景象拍下來和家人一起分享。
“很多立陶宛人都對中國文學、歷史、文化和美食有著濃厚的興趣,僅首都維爾紐斯就有中餐館40多家。每年,立陶宛都會舉辦中國文化研討會”,基爾基拉斯說,他說:“中國文化在立陶宛很流行!”
當然他也時刻不忘介紹自己的國家,他認真地向《小康》推薦并希望轉達給中國讀者到立陶宛開辦生意的10個理由:
1.最低的經濟與政治風險
“經濟學家情報單位”(“經濟學家”雜志的細分研究)的英國分析家們證實,立陶宛是一個經濟和政治風險非常低的國家。該國是歐盟和北約成員國并且遵循內部和對外政治的西方模式。
2.宏觀穩(wěn)定性與機動性
國際貨幣基金( IMF )組織已把立陶宛列入歐洲聯(lián)盟內部信譽最佳成員國之一。立陶宛基于宏觀穩(wěn)定性和經濟機動性,保持著一個特殊的經濟發(fā)展趨勢。
3.均衡的經濟增長
立陶宛持續(xù)保持了國內生產總值7.8 %的平均增長速度。2005年,立陶宛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7.5% ,而且,根據(jù)歐洲統(tǒng)計資料庫(歐盟的統(tǒng)計機構) ,2006年第2季度立陶宛國內年生產總值增長8.6%,是在歐盟國家中增長最大的。 2006年立陶宛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7.5% ,并被預測在2007年將增長7.4 %。
立陶宛在2011年有望加入統(tǒng)一使用歐元為國內單一流通貨幣的歐盟國家。立陶宛是控制通貨膨脹最成功的波羅的海國家。

4.做生意最容易的國家
世界銀行在其“經商2006: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的報告中宣布立陶宛是在波羅的海國家中和所有新的歐盟成員國中做生意最容易的國家。
5.與歐盟法律行為最佳的法律協(xié)調
2006年出版的國內市場記錄表中,立陶宛被歐洲委員會公認為是在波羅的海國家中最好貫徹執(zhí)行歐盟的內部市場法律國家。
6.推進創(chuàng)新政策
立陶宛的經濟政策是以強有力的創(chuàng)新為導向的.這個國家屬于歐洲聯(lián)盟的共同技術市場并且在歐洲25國中占有第16席的位置。
7.是極具競爭性的波羅的海地區(qū)的一部分
立陶宛是有著近一億人口的波羅的海地區(qū)的一部分。很多世界領先的公司在此設有總部,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和德國在世界上有著強大的經濟實力,同時和立陶宛商業(yè)界有著積極的合作,是立陶宛最重要的商業(yè)伙伴。
8.有吸引力的地理位置和優(yōu)良的基礎設施
立陶宛在戰(zhàn)略上貫穿北部,東部和西部的巨大市場。在500公里范圍之內,提供去往內地和鄰國市場快速的通道(富饒的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快速發(fā)展的波羅的海地區(qū)以及龐大的獨聯(lián)體和西歐)。歐盟已經認可立陶宛為這一連接歐洲和東部的地區(qū)的主要交通樞紐中心。
9.高素質的人力資源
立陶宛是中東歐國家中勞動力接受過最好教育的國家之一。立陶宛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人數(shù)的百分是歐洲十五國平均值的兩倍還多,也是波羅的海國家中最高的。立陶宛是歐盟成員國中五個掌握至少一種外語的人數(shù)比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甚至90%的立陶宛人除母語之外至少可以講一種外語,主要是俄語,英語和波蘭語。
10.投資鼓勵
立陶宛為國內國外企業(yè)提供了平等的保護和保障。國家保證暢通無阻的資本流動和額外津貼以及自由進入所有的經濟部門。對外國投資者的支持網絡和鼓勵政策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稅收優(yōu)惠的經濟自由區(qū)和一站式的服務,基礎設施完善的工業(yè)園區(qū),歐盟結構基金的支持,科學技術園區(q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