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們邀請了中華英才網總部產品經理邵天天女士,邵女士畢業于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碩士學位,10年人力資源管理相關工作經驗,曾做過知識員工的團隊管理、企業管理咨詢等HR專業領域工作,以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銷售組織的培訓與發展等HR實操類的工作。邵女士將和我們討論簡歷“石沉大海”的原因,企業如何看待一名候選人等問題。她將和大家分享一個有多年甄選經驗的從業者在招聘甄選中會做什么,看什么,如何判斷對方。
主持人:許多求職者反映,投了簡歷得不到任何的反饋,這是什么原因?
邵天天:這是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我很理解求職者投了簡歷后的焦急心情,多么希望得到消息。求職是個艱辛的過程。在一段時間內整個人都可能處在尋覓和被動等待之中。這是我為什么把這個話題作為今天最重要的話題來談的根本原因。我希望這個過程對大家來說能輕松一些,哪怕只有一絲改善也好。其實,簡歷石沉大海的原因有很多,有求職者和企業雙方面的原因。求職者的原因:海量盲目投遞、自我定位不準、簡歷質量不高、有效申請行為少等;企業的原因:企業未看簡歷、企業招聘計劃已完成等。
主持人:能否先從求職者角度詳細給我們談談?
邵天天:就我的觀察,首先是求職者的有效申請行為還不夠,這是我發現的一個普遍現象,許多求職者在申請工作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投出簡歷后就希望馬上得到回復。如果沒有回復,最初的熱情一過,就不再認真地繼續投遞了。求職本身就是最重要的工作,甚至比你的下份工作本身還重要,因為,它將決定你下一段人生經歷里將會發生什么。
主持人:您說到要持續投遞,那么,到底申請多少職位、持續申請多久能找到工作?
邵天天:這個我不敢確定,找到工作往往是天時地利人和的事,運氣很重要。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足夠的有效求職申請,找到好工作的幾率就會較低。不過,我可以試著給你算筆賬,看看多少有針對性的申請行為能獲得一次面試,得到一個OFFER(錄取通知)。我曾經調研過一家知名企業。企業的招聘負責人告訴我,他們一般從15~25個左右的有效簡歷中篩選出一個面試候選人;從8~10個面試候選人中錄取1人。也就是說,每發出1個OFFER,需要篩選120~250份有效簡歷(普通的銷售類崗位)。
主持人:也就是說,如果我申請知名企業,要投遞120~250次簡歷可能得到一份工作機會?
邵天天:從概率的角度可以這么說。當然,這個比例因公司知名度、職業類型、職位級別、用人部門的要求而異。知名度越高、要求越嚴,這個比例就越懸殊。對于一般性的崗位,120~250次申請可能是個經驗值。如果每天投三份簡歷,認真投遞,那么,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找到工作。當然,如果運氣好,也許兩周就有機會了。但一定量的積累是成功的前提。所以,如果你要找工作,請為自己設置一個50~100次認真應聘的日程表。不要過分在意每份申請的最終結果,只要你認真完成了你的任務計劃,機會離你已經越來越近了。
主持人:要把找工作當成最重要的事做,才可能成功?
邵天天:沒錯。我有個很樸素的建議:用心完成每次應聘工作,耐住寂寞,不要心浮氣躁地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找工作”本身就是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工作,要有計劃、有日程地開展這個工作。現在的一分付出,未來會有加倍回報的。得到一份讓自己身心愉快的工作能抵消所有在尋覓時的煎熬,只要你堅持到底,你就能在不久的將來擁有一片開闊的天地。為此,你難道不該腳踏實地完成眼前的“工作”嗎?
此外,應聘一定要用心。我做招聘篩選工作時,從眼前的簡歷里就能看到候選人是否用心申請了。因此,見到簡歷就如同見到了候選人。我會淘汰那些質量不高的簡歷,留下“好”簡歷。
主持人:在招聘者的眼里,好簡歷的標準是什么呢?
邵天天:質量高的簡歷一般有幾個特點:有效信息量大:職責與過往業績、項目經驗、相關的技能水平、崗位相關資格認證;內容簡潔、頁面清爽的簡歷一般能保持在1~2頁以內,重點突出,讓人產生良好的印象;職責、技能類關鍵詞突出:與崗位匹配的關鍵詞越多,越匹配,您的簡歷越容易被關注;個人職業目標總結:用2~3句話總結自己的特長與求職目標,更容易吸引眼球。
主持人:對于提高簡歷水平,您能給些建議嗎?
邵天天:我的建議是,每發出一份簡歷時,爭取實現以下工作:優化簡歷內容,縮減在1~2頁中,確保關鍵信息都齊全;有針對性地投遞;對差異大的職位認真調整簡歷內容關鍵詞,提綱挈領地說明您最主要的能力與經驗;如有可能,請在每份簡歷中明確表達你的求職意向,且與申請的職位基本步調一致。投遞時不妨自問,如果您是企業招聘方,你是否會考慮這份簡歷?考慮的理由是什么?這樣做可能會比較耗時,為了提高效率,可以考慮將一份簡歷使用在同一類職位的申請上。
主持人:對于盲目投遞簡歷的求職者,您可有具體的建議?
邵天天:對于這類求職者,我的建議很簡單:減少海量投遞,認真做好下一份工作的自我定位。定位可以相對寬泛,但要有個明確的求職方向與標準,更容易成功。否則,即使得到了面試通知,也很難過關,企業需要的是對崗位認真對待的人。另外,找工作是自己要負責的事,請不要讓別人替你找工作。你可以撒網捕魚式地告知所有朋友幫你推薦,但申請、寫簡歷這些基礎性的工作必須由自己來完成,別人只是你的協助者。
主持人:您開始時說到,簡歷投遞后石沉大海,這里也有企業的原因。
邵天天:沒錯。往往是企業和職位招聘本身節奏等客觀原因導致的。企業方面有三個主流原因:第一,您沒被企業看上。您的簡歷沒有通過企業的簡歷篩選關,可能是在工作經驗、技能、教育背景、年齡、行業經驗等方面缺乏足夠的競爭力導致;第二,您申請的崗位已經招到人,但崗位還沒有下線,企業還在觀望中,但主要招聘活動已基本結束;第三,企業接受到大量簡歷,未必每份簡歷都會花時間仔細看,偶爾有些簡歷被忽視,未被打開閱讀篩選。以我的經驗,除了面試通知外,國內的大部分企業在接受簡歷后都不會給予反饋,這是求職者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主持人:所以,要么你沒被企業看上,要么企業就沒看你的簡歷,或者招聘已經結束了。
邵天天:你總結得很準確。針對這種情況,我的建議是,“新鮮職位”和“老職位”(職位發布日在一個月左右)都要申請,以發布時間在一周甚至是三天以內的新鮮職位為主。新鮮職位招聘需求最緊迫,更容易得到面試機會,不好的地方在于此時申請的簡歷比較多,可能面對更大的競爭。申請老職位(發布日期顯示一個月左右),命中幾率低,但,有些職位依舊存在招聘需求,但由于被大部分求職者忽視,此時的申請,簡歷會在HR的郵箱里比較醒目,也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主持人:以您的經驗,一個職位多長時間能招到人?
邵天天:每個企業、每個職位的招聘節奏各不相同。一般性的崗位招聘周期在兩周到一個月之間。有些職位屬于短期招聘“被迫”變成了中長期(一個月甚至更長),越高端的職位招聘時間越長。有些職位屬于長期招聘,或人才儲備。如果有合適的人選,企業會快速通知求職者。否則,對一般的應聘簡歷態度比較冷淡。因此,資歷深的求職者,我建議可以多挖掘些這樣的崗位,有目標有重點地申請,并耐心等待申請結果。企業獲取了簡歷,雖然沒有馬上反饋,但您的簡歷很可能已被珍藏,當有明確的招聘需求時,您會被優先考慮,適合“騎驢找馬”的求職者。以“長線求職應對長線招聘”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