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楔子
寄人籬下出謀劃策的叫做門客,光吃飯不干活的叫做食客。
行俠仗義除暴安良的叫做俠客,偷偷摸摸要人命的叫做刺客。
惡意攻擊使喚病毒的叫做黑客,黑外國人網(wǎng)站的叫做紅客。
玩火柴人做動畫的叫做閃客,沒事就抖落工資條的叫做曬客。
自己哆哆嗦嗦碼字的叫做博客,顫顫巍巍傳播視頻的叫播客。
大伙聚齊了AA制的叫拼客,從換別墅到換腦殼的叫換客。
這是一個時間變得無比珍貴而稀缺的年代,我們希望每一分鐘都能讓自己增值,并渴望這個過程能夠充滿令人回味的樂趣,成為自己人生若干片段中的閃光點。
在全球化的口號喊得喉嚨沙啞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多學學外語呢?在你終于忍受不了小肚腩的時候,是不是應該重新拿起球拍?在請客吃飯已經(jīng)厭倦的時候,是不是應該自己料理一番?
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讓我們把這些問號變成快樂的事呢?那就試試很酷很流行的“技能交換”吧,邊交友邊充電,100%的換客新體驗!
緣起:換客升級版
“技能交換”(Skill Exchange),顧名思義,就是此技能換彼技能,用自己所擅長的技能去和別人“交換”自己想學的技能,不花錢就達到學習目的還能交朋友,是目前學生和白領中很酷、很時尚的社交方式。
如果說換東西是換客1.0版,那彼此交換技能就是換客的2.0版。在通往達人的道路上,讓我們共同進步。這正是換客們的心聲,他們在技能交換的網(wǎng)站上,為了能換到自己感興趣的技能,紛紛亮出看家本領和殺手锏,如外語、足球、計算機、樂器、廚藝、駕駛、繪畫、書法、唱歌、炒股、茶道、旅游經(jīng)驗等等。他們在交換中不僅學到了心儀的技能,而且還通過這種有趣的方式給自己的生活減壓,教別人得自信,很有成就感。
曾經(jīng)的“別針換別墅”鬧劇演變成騙局,讓物物交換的信任空間跌至谷底,但是技能交換讓腦腦交換的時代昂首闊步向我們走來。腦力資本、無形資產(chǎn)、智力成果,這些閃亮的新名字點燃了老換客們的新思路。比如,曾經(jīng)多次進行物物交換的江湖老手——“情海李皮蓬”就從中嘗到了甜頭:“酷愛日本動漫的我,原來做換客是為了得到更多的漫畫。但是,有時候網(wǎng)友交換的是從日本帶過來的原版,沒有翻譯看不懂好頭痛,所以一直想學日語。后來發(fā)現(xiàn),換客網(wǎng)上開辟了技能交換版,沒事就去那里灌水。后來發(fā)現(xiàn)有個日語系的小妹妹發(fā)帖要找做網(wǎng)頁的達人,我當時心里一陣竊喜。隨即,加了她的QQ,我們通過視頻確定了對方的身份,覺得這事還算靠譜。后來,就見面開始共同學習了:她跟我學網(wǎng)頁制作,我向她請教日語,經(jīng)過了一個暑假,我們都略有小成……”說到這,“情海李皮蓬”很得意地說,“現(xiàn)在我看《網(wǎng)球王子》再也不用翻譯了!”一次成功的經(jīng)驗,帶來的是一連串生活的改變。
技能交換的核心價值是——你的技能就是資本。跟“情海李皮蓬”這類老換客不同,北京海淀區(qū)的邱先生,今年36歲了,他接觸到技能交換不為興趣而為工作,也算是一種自我完善吧。平時,在國貿(mào)上班的他終日與財務報表打交道,頸椎、腰椎時常痛得不行。考慮到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邱先生打算趁周末空閑去健身,但覺得一個人單練太無聊了。聽朋友說技能交換最近很流行,于是他就在網(wǎng)上發(fā)了個帖子,說自己可以幫忙復習CPA,而尋求一位健身伙伴。帖子貼出去兩個禮拜無人問津,邱先生心想,估計這事沒戲了。正在此時,他接到了翁女士要求交換的電話。經(jīng)過幾次嘗試,雙方都覺得很滿意,而且還成了朋友。像“情海李皮蓬”和邱先生這樣新版的“換客”,他們生動的交換經(jīng)驗成為了這股白領充電風潮的標本。
解讀:社會流行癖
Web2.0的概念炒了好久,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Facebook和MySpace的好,國內(nèi)也有校內(nèi)網(wǎng)等一批本土化社交網(wǎng)站在籠絡人心,招攬用戶,它們手中的牌其實切中了這個社會的要害。那就是隨著電腦、網(wǎng)絡、手機的普及,我們?nèi)藱C對話的比率正在不斷提升,而人人對話的機會卻在直線下降。每天,我們在接近夢想的旅程上奔跑,塞著耳機旁若無人地穿梭在鋼筋水泥的森林,空虛、寂寞、冷酷、孤立、分裂,讓我們對于拓展交友圈子充滿了期待,畢竟,在忙碌之余,我們的心靈需要這樣充滿新奇的補償。
技能交換,用教學相長的方式提供了交友的平臺,在網(wǎng)上亮相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哦,原來這家伙懂這么多東東啊!”像最近看到“人黃豬老”的帖子就赫然寫到:“本人對小學奧數(shù)情有獨鐘,喜歡扮作魚兒(游泳)、企鵝(滑冰),圓的東西都玩得不錯(足球、乒乓球、網(wǎng)球),最重要的一點——我是俄羅斯方塊達人呢!很想找個朋友教我洋文(法、德、日、韓均可),期待有緣人!”
為了能夠順利交換,不少網(wǎng)友在推出自己“主打”技能的同時,還列出了自己其他的過人之處。有一網(wǎng)友就在自己的交換信息中稱,他精通推拿按摩,獲國家按摩師中級證書,以前還是專業(yè)游泳隊的,希望用這些來交換英語口語,最好是美式英語。“如果有外國朋友,我還可以教他標準普通話,本人做過主持人,有專業(yè)主持人上崗證。”
可見,這是一個自我挖掘、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總結(jié)、自我肯定的好機會啊!而且,不少玩過技能交換的網(wǎng)友都表示,在交換的同時,還能多交一些不同圈子的朋友。“本來都不認識,現(xiàn)在接觸的機會多了,漸漸地也就成了朋友。”一位大學老師告訴筆者,“我的朋友以前都是一些老師、學者之類的,現(xiàn)在通過技能交換我又有了一些IT界的朋友了。不僅技能增加了,還長了不少見識。”
技能交換,除了認識自己、交友之外,最核心的部分還是學習和充電。培訓費用太貴,學習時間太死,現(xiàn)在有個人陪著你圍著你轉(zhuǎn),跟你玩“一幫一、一對紅”的成人版,這爽勁兒,誰換誰知道!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你展示了自己擅長的技能,而對方也滿足了你學習的需求,這個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在技能交換中,單兵教練、吃小灶的良好現(xiàn)象屢見不鮮,使之成為融合了網(wǎng)友見面的刺激與版聚的歡愉的流行減壓新方法。
其實,換客最早出現(xiàn)于歐美生活咨詢類網(wǎng)站,中國的換客現(xiàn)象最早出現(xiàn)于著名Web2.0網(wǎng)站客齊集網(wǎng)站,并由上海一家媒體總結(jié)為“換客”。從開始的物物交換演變到今天的技能交換,換客們充分享受著成功交換帶來的成就感、滿足感,那是心與心的交流與溝通,這才是換客精神的核心。
近一年來,技能交換在白領和學生中風靡,從每天近百條的論壇發(fā)帖量和更新速度就可以看出其發(fā)展速度非常快。某換客網(wǎng)站在其各大城市板塊都設置了技能交換項目,僅上海地區(qū)就有近600條“交換帖”:用法律咨詢交換駕駛技術(shù)、用西式餅干制作方法換取裁縫技術(shù)、用吉他彈奏技能換旅游行程規(guī)劃……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認為,網(wǎng)絡作為交往平臺,能使信息量成倍增長,人們根據(jù)興趣結(jié)伴互助具有積極的意義,這種專長交換與農(nóng)村農(nóng)忙時期的“換工”性質(zhì)是一樣的——大家各取所需。從這個意義上講,技能交換一方面表明現(xiàn)代社會競爭不僅僅要求人有一技之長,而是多技之長,另一方面也表明現(xiàn)代人對生活質(zhì)量的要求逐漸提高。
那么,提供技能交換的平臺老板又是怎么看待這一新興的充電方式呢?客齊集CEO王建碩認為,“技能交換”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交際模式和學習空間。他表示,隨著近年來BBS論壇的流行,人們有了一種跨越空間,尋找志趣相投者的交流方式。圍繞專題論壇衍生出的車友會、驢(旅)友會等等,就是網(wǎng)絡時代的新興俱樂部。圍繞論壇誕生的這些“俱樂部”,大都由一個有號召力的版主發(fā)起,不定期舉行集體聯(lián)誼或者FB(“腐敗”)活動,比如自駕游、公益勞動等。但這種論壇聯(lián)誼是統(tǒng)一的集體行動,缺乏針對性和一對一的服務機會。客齊集的“技能交換”欄目,正好提供了專門學習某種技藝的空間,在群體中不夠活躍的靦腆者也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機會。“技能交換”版主老孟則說,其實“技能交換”的范圍還遠遠不止這些,只要是你的長處都可以用于交換,每個人都有可以進行交換的技能,而這種技能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所以沒有誰虧本誰盈利的概念,精髓只有一句話——“需要的就是最重要的”。
操作:安全第一
說了半天,究竟一個菜鳥級換客應該如何踏上奔向達人的“康莊大道”呢?首先,你要在技能交換網(wǎng)站或相關(guān)論壇版塊上,通過發(fā)帖的方式把自己推銷出去。讓大家都看看你有什么獨門絕技,同時,你也要物色適合自己的對象,為了切磋,雙向選擇。一旦選定,一般都先與對方進行電話聯(lián)系,然后約在一個公共場所見面,進一步聊天后再確定是否“合拍”,然后再敲定是否交換技能,可謂“雙向選擇”。
不過,被訪的網(wǎng)民也都一致對安全問題很重視,因此,版主老孟表示,“技能交換”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交際模式和學習空間,但從虛擬網(wǎng)絡走向現(xiàn)實,最重要的還是安全問題,在沒有見面以前,一定要通過電話聯(lián)系對方,核實對方身份;在真正的“技能交換”以前,第一次見面應該選在人多的公共場所,女孩子最好找朋友陪同;在交換開始前,最好向?qū)Ψ搅私庖幌履阆牒退粨Q的技能,是否是你想要的,水平到底怎樣,做到心中有數(shù)。技能交換網(wǎng)的通告,還提醒技能交換者要及時查看對方證件,以免被動機不良的人利用。夏學鑾教授提醒說,網(wǎng)絡平臺畢竟是虛擬空間,從網(wǎng)上走到網(wǎng)下時一定要有足夠的防范意識,在雙方了解甚少時,交流要控制在技術(shù)交流層面,不要急于透露過多個人信息。
尾聲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現(xiàn)在,技能交換告訴我們,知識的力量不僅可以激發(fā)你“再學習”的潛能,而且還能拓展你的社交圈子。可以說,技能交換是一個令參與者升值的雙贏過程,作為真人版的跳蚤市場,越來越多的年輕朋友成為了時尚的換客,引領著社會互動的新風潮。
其實,變身2.0版本的換客更多地是通過這種方式構(gòu)建自己的新生活,那是不同于單線、刻板的嘗試與探索,或許,未來這將是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乃至一種人生。
你,不想試試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