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威廉一直認為自己具有商業天分,他確實也創造了中國商業史上的數個“第一”,但他最珍愛的孩子“榕樹下”,卻無奈賣給了貝塔斯曼。
文學熱情和商業天分有沒有并行的可能?
在上海灘一路走來的朱威廉,正在向人們詮釋著這一可能性的存在。實際上,你很難找到另一個像朱威廉一樣,擁有如此豐富人生經歷的商界弄潮兒——“ABC”(“在美出生的華人”的英文簡稱)的跨國文化身份,闊綽孟浪的少年生活,出生入死的警察職業,在傳說中的故土上艱難創業,無心插柳的文學“盟主”,及其在商業江湖的跌宕起伏。
而在商業路上歷經14年的顛簸過后,37歲的朱威廉和剛到上海時的他無甚變化:一方面在商場中攻心算計,另一方面卻在“自留地”上揮灑著年輕時代延續下來的文學激情。
從“癟三”到高管
把求職信發到了以“陳天橋”三字的全拼和縮寫為郵箱名字的所有國內主流電子郵箱中。
暴雨娛樂公司的第一款網絡游戲——《預言online》剛開始上線公測,SNS“兔趴”網也推出了網頁游戲,這標志著朱威廉的第四次創業步入了高潮。
正處于燒錢階段的暴雨(朱威廉已經為其投了3000萬),雖然預言其輝煌尚早,但以較小成本(史玉柱認為“玩”網游的最低門檻是1億)殺入“戰國時代”的網游市場,已經足夠讓朱威廉自戀一陣了。
實際上,朱威廉一直認為自己具有商業天分——能夠迅速捕捉“藍海”市場和用戶心理需求,而他確實創造了中國商業史上的數個“第一”。然而,他的創業過程并不順利。
1994年,朱威廉拒絕了成為家族連鎖餐廳接班人的既定前程,告別了“朱少爺”的生活,在“父母唯一的雙重反對”下離開美國加州,來到傳說中的故鄉——上海創業。那時他身上帶著6萬美元,并且沒有自己的商業計劃,他頭腦中可能的下一步是復制他在美國經歷過的一切:餐廳、酒吧和夜總會。然而,這些要么在中國不合時宜,要么就要花費遠遠超過他“創業基金”的數目。
盡管迷惘,但他并未放棄高質量的生活,不過,事實逼得他不得不妥協,朱威廉的住所從5星級酒店換到了4星、3星,直至住進了只有一臺電扇加一個沙發的單人間。
朱威廉向《英才》記者坦言,當時自己創辦聯美廣告(后賣給國際廣告巨頭Omnicom)是無奈之舉,“因為廣告公司是皮包公司。”然而,第一次創業,便成就了中國商業史的一個“第一”:他成了中國第一個做直投廣告(DM)的人。工商注冊時漢字歪扭的申請單被扔了出來,硬著頭皮把客戶帶到自己位于廁所對面的“公司總部”,被人罵“癟三”、“十三點”……經歷過艱辛以后,朱威廉把聯美廣告做得風生水起。
朱威廉成為中國IT界元老,則純屬“誤打誤撞”。遠離家門,因為感到孤獨寂寞,他在1997年的圣誕節隨性地編制了一個網頁,在上面書寫自己的心情文字,并堆放其他文學作品,朱為之起名“榕樹下”。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個小舉動迎合了時代劇變中人們急需精神安慰的需求,“榕樹下”的流量迅速躥升,成為了中國第一個大眾文學網站,朱威廉從此也一頭扎進了“.com”的大潮。幾年間,榕樹下面誕生了寧財神、安妮寶貝、衛慧、李尋歡等現在最賣座的作家。
直到現在,朱威廉還會向《英才》記者強調,如果不是“9.11”,他肯定會把“榕樹下”在美國弄上市——雖然榕樹下從未盈利過。但商業現實不得不讓他放棄這個他最珍愛的“孩子”,他在2003年把“榕樹下”賣給了貝塔斯曼。
朱威廉把自己能進盛大當副總,全部歸因于自己的“小聰明”。他在網上閑逛的時候看到盛大的招聘啟事,處于“失業”狀態的他不想被人事部門面試,卻又不知道陳天橋的聯系方式。于是,他靈機一動,把自己的求職信發到了以“陳天橋”三字的全拼和縮寫為郵箱名字的所有國內主流電子郵箱中。
不久,朱威廉便被陳天橋聘為盛大的副總,成為了盛大早期的高層之一,他也從此開始了自己和網絡游戲的不解之緣。這次打工的經歷,使得朱威廉收獲頗多。隨后去天聯世紀做職業經理人,以及重新以兔趴網和暴雨娛樂為平臺回歸自主創業,都得益于其盛大的經歷。
一腳踢出風投
早在“榕樹下”的時候,就有一筆800萬美元的風投找上門,但被他“一腳踢出去了!”
雖然,現在的事業和史玉柱是競爭對手,但是朱威廉最近還是想找史玉柱談談。他對《英才》記者說,自己很佩服史玉柱的敬業精神,雖然他打破了史玉柱“沒有1億你別玩網游”的“聳人聽聞”,但是他確實有很多東西要想老史請教。
顯然,朱威廉身上有著濃重的理想主義色彩,即使經歷商戰的“爾虞我詐”,有些東西還是揮之不去。
實際上,當時接受陳天橋的突然任務——開拓盛大新華,并以此成為盛大第一個享受獨立財權的破冰經理人,便是他“頭腦一熱”的舉動。當時,周圍的人都不看好賣網游的周邊產品,而陳天橋卻對此領域期待甚高。而創辦暴雨娛樂,也多屬于此類情況。當時的創業者找到朱威廉,問他能不能投200萬,朱威廉簡單考察后說:“咱們快一點兒,先投500萬吧。”
之后,他發現網游果真是“無底洞”,他卻也興致正濃,于是決定賣掉自己在嘉定的房子。太太問他:“那咱們住哪去?”還好,房子最后沒有賣。但是當《英才》記者問他: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網游市場,如果你的3000萬打了水漂怎么辦呢?“那我就打工去了,我想我找一個一二百萬年薪的工作還是找得到的。打個5年,又開始做嘍!”他說。
和其他網站不同,暴雨娛樂網站的“投資者關系”一條,雖然有“投資者新聞”等7個下拉菜單,但卻都是點不開的文字裝飾而已。“我拒絕風投”,他如此直截了當地告訴《英才》記者,多少有些違背常理。實際上,他曾經有一段時間在自己的博客上貼出尋求風投意向,他的影響力立刻吸引了一大堆的風投找上門來。但是經過初步接觸,他還是決定自己單干。他不喜歡被他人在戰略上指手畫腳。
拒絕風投這樣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早在“榕樹下”的時候,就有一筆800萬美元的風投找到他。但是被他“一腳踢出去了!”現在對《英才》記者回想起來,他認為那時候是“諱疾忌醫”的,否則“榕樹下”一定還會走的更遠。
“這次又犯了,有人現在勸我的暴雨拿風險投資,但我還是沒拿,哈哈。”他對《英才》記者說。而朱威廉曾經的部下寧財神,對《英才》記者作出的評價是“太感性了。他對大的目標不是很清晰,掌控宏觀的能力不是特別強。”
重溫舊夢
他說過,就是只剩下一條內褲,他也要守住“榕樹下”,然而,他食言了。
如今的朱威廉已經結婚生子開枝散葉,但如果你在他面前提到一個詞,他肯定會激動,那便是“榕樹下”。至今,他還留著榕樹下員工在他30歲生日那天送給他的一條紅色內褲。因為他說過,就是只剩下一條內褲,他也要守住“榕樹下”,然而,他食言了。
在“榕樹下”系列叢書第一集,在《我與榕樹下》一文中,朱威廉飽含深情地寫道:“如果說我這小半輩子做了什么有意義的事情,那就是我有幸創辦了榕樹下。走向社會這六年來,我無時無刻不在爭名奪利、爾虞我詐中謀取生存,而《榕樹下》的誕生……使我從暴躁轉向溫和;從彷徨變得自信;從只顧自己的感覺變得愿意去仔細聆聽他人的心聲。”
當年,一邊經營聯美,一邊更新“榕樹下”網頁,使他覺得精力不支,后來他索性就賣掉了聯美,專心經營商業前景迷蒙的“榕樹下”。直到現在,他仍在懷念天天審稿、寫稿的日子,他懷念自己的作品被印成書籍的感覺,他懷念自己的精神王國。實際上,他現在正寫著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名叫《天羅地網》,但“榕樹下”已見不到他的文字了。
“我是一定會把它收回來的!”在和《英才》記者的交談中,朱威廉突然提高了分貝。在他看來,貝塔斯曼時期和現在的“榕樹下”就是一堆柴禾,“只能去燒燒火”。
“這個東西是我創辦的,是我的親生兒子,沒有一個人可以把它帶上正軌,只有真正回到我手上來的時候。”
他打算重溫舊夢。朱威廉向《英才》記者表示,現在的他錢已經有了,但是沒有時間。未來的某一時候,他一定會實現這一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