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作為女人,她愛自己滿頭烏黑發亮的秀發,此謂“魚”;作為母親,她更愛自己至愛的孩子,此謂“熊掌”。在“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情況下,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后者……
每次回老家省親,總要到左鄰右舍坐坐,給他們講講我在城里的所見所聞,而更多的是聽聽鄉里鄉親們說說今年的收成、來年的打算和鄉里新近發生的事兒。當然,他們也會講到我小時候的調皮可愛,講到勤勞賢慧的母親和吃苦耐勞的父親。而每每講到母親,鄉親們總會跟我提及母親年輕時那滿頭漂亮誘人的秀發……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母親雖然出生在貧窮的人家,但很有志氣。外公去世得早,作為兄弟姐妹中的老大。她十四五歲就以稚嫩的雙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碧綠的田野里有她挖野菜的身影,凜冽的寒風中有她打柴拾草的勞碌,青燈黃影下有她白天勞作后紡線織布的疲憊……而無論有多么辛苦,只要輕輕地擼一下腦后烏黑發亮的大辮子,她就會忘卻一切的勞累和苦難。
作為女人,她知道從小就要學會持家,從小就要能夠忍受苦難,從小就要學會堅強。在那個艱難的歲月里,正是母親烏黑發亮的大辮子成了她戰勝一切困難的動力,成就了她剛毅的性格、頑強的毅力、堅韌的耐性……
母親和我父親成家的時候,父親也是一窮二白,但母親的到來,使這個原本清貧無生氣的家漸漸有了起色。在母親的精心照料下,疾病纏身的爺爺的身體慢慢恢復得好起來了,人也精神多了,為了多掙些工分,多分些糧油,母親像男人一樣起早貪黑下地干活,除了做好生產隊里的活,母親還偷偷地在家養些雞鴨種些青菜,以調劑家人生活,換錢貼補家用。母親的聰明能干和吃苦耐勞博得了家人的贊許,贏得了鄉鄰的稱道。人們都說,老李家娶的這個大辮子媳婦不但漂亮賢慧,還特別勤快能干。一時間,母親“大辮子媳婦”的美譽傳遍鄉里,為人們茶余飯后所津津樂道。母親也因此被鄉親們刮目相看,成為許多新媳婦學習的榜樣和老年人、后生們相媳婦的標準。
雖然母親讀書不多,但母親明白這樣一個事理:做人要正派,要能吃苦,作女人要尊老愛幼。要會持家,要勤勞,要節儉……
應該說,是這根“大辮子”教母親學會了很多東西,因此,“大辮子”是母親的自豪。無論多么忙,母親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精心梳理那滿頭的秀發,然后再細心地編那令人羨慕的烏黑發亮的大辮子。
正是這個烏黑發亮的大辮子伴著母親從一個勤勞的少女成長為一個聰慧的女人,辛苦而快樂地經營著我們這個家。
然而在我的記憶深處,卻不曾看到這個被鄉親們稱道、被母親引以為驕傲的烏黑發亮的大辮子。
鄰居大奶奶在世的時候,曾娓娓地給我講過母親“大辮子”后來的故事。
那還是母親生下我尚未滿月的時候。
一天,父親和母親發現我不知道何故總是哇哇大哭,以為我得了什么病,情急之下,父親把我抱到鄰居大奶奶家。大奶奶細心地看看我說,這小家伙沒什么毛病呀,于是輕輕地拉著我的小手愛憐地逗我說:“小淘氣,別哭了,再哭就把你賣了。”雖說是玩笑話,可是我好像是聽懂了什么似的,真的就不哭了。可是細心的大奶奶無意間發現,我右邊小手的中指紅腫紅腫的,再仔細看看,發現這根手指的根部隱隱地有根黑黑的東西。大奶奶笑了,忙指著我的小手指讓父親看。父親一看,可不是,一根黑亮的頭發絲兒剛好緾了我小手指一圈,已經發腫匯膿了。父親急忙問大奶奶:“這可咋辦哩?”大奶奶安慰父親說:“沒事兒,甭急,把頭發絲兒抽出來消消炎就行了”
父親高興地抱著我跑回家里,卻一眼看見平素被母親視為寶貝和驕傲的烏黑發亮的大辮子不見了,代之的是漂亮的齊耳短發。原來,嘴快腿勤的大姐從大奶奶家跑回家里,告訴了母親一切……
作為女人,她愛自己滿頭烏黑發亮的秀發,此謂“魚”,作為母親,她更愛自己至愛的孩子,此謂“熊掌”。在“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情況下,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后者……
這,就是母愛!
時至今日,雖然我不曾記得母親那漂亮的烏黑發亮的大辮子,但那將伴隨我終生的留在我右手中指根部戒指般的疤痕,將成為母親那滿頭秀發和烏黑發亮大辮子永遠無法褪去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