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編輯是一項既有藝術又有技術的工作,在進行新聞類的節目編輯時,記者或編導要在懂得技術要求的基礎上,對畫面語言和有聲語言進行藝術化的處理,使客觀公正的新聞報道更電視化地傳達給觀眾。編導應充分考慮特技、圖象資料、動畫、現場聲、音樂等諸多電視語言元素參與編輯,共同完成對新聞事實的闡述和再現.使電視新聞節目的表現力更加豐富。電子特技的運用在新聞類節目的鏡頭組接中會產生新的過渡,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電視節目的后期編輯系統越來越先進,尤其是非線性設備的出現,使電視畫面的特技處理與普通的剪接相差無幾。另一方面,電子特技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效果越來越奇妙,其效果超出我們的想象,幾乎到了想做什么效果就能做成什么效果的地步。電子特技為我們制作特殊的效果提供了方便,為我們修正前期拍攝的不足提供了可能,也為差別較大的鏡頭之間的連接提供了多種過渡方式。
一般情況下,電視新聞節目對復雜的電視特技手段是排斥的,是因為特技會使紀實性的新聞畫面失去其真實樸素的面目。但是,一些簡單的特技,電視新聞節目還是能接受的,并且是很必要的。如美國9.11事件新聞報道中就運用了慢動作鏡頭播放了飛機撞向世貿大廈時的瞬間情景,廣大觀眾十分晰地看到當時事件發生的過程,對事件表達得更清晰更真切。疊劃也會使鏡頭之間的連接變得柔和順暢,加強鏡頭之間的緊密聯系。
可以說,特技是電視新聞畫面的錦囊,運用諸多畫面語言元素來加以處理,會起到增強新聞畫面典型性、新穎性、審美性的作用,會使新聞畫面更為流暢,更為生動活潑。這些藝術化的處理更應是我們電視新聞節目可以移植的。
插入豐富的圖象資料增加電視新聞節目的可視性
在我們的新聞節目中,畫面資料的運用并不十分普遍。在行業新聞里,如工農業生產、經濟統計周期、歷史總結回顧、市場情況調查等,許多內容是可以借助于圖象資料完成的。尤其是已過去的新聞背景,或者是抽象的新聞內容,在利用解說進行說明的同時,、可以編輯上事先準備的圖象資料,以增加電視新聞的可視性,豐富新聞節目的畫面語言。
無論是綜合報道還是某一行業的專門報道或者是人物新聞和社會新聞,資料的收集都很重要。要做出深刻的報道,只靠短暫的采訪一般難以做到,大量占有和收集資料對成功的報道會有很大的幫助。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我們一些會議新聞報道,其場面毫無新意。如果在這類冗長的新聞節目中插入與會議有關的資料,將會使報道看起來更加生動直觀。
采用動畫手段以配合電視新聞節目的信息表述
動畫在電視新聞節目中也可以使用以補充畫面的不足,增加視覺效果,豐富畫面語言。有時關鍵的電視畫面不能拍攝到,制作一段動畫可以很好地解決問題。編導及動畫設計人員可以根據不同的新聞信息,設計出切合內容的、新穎的動畫表現形式,更好地加以表述。
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試驗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并隨后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中央臺在當天的新聞節目中滾動播出了這條消息。我們看到的一組畫面中,依次有飛船隨火箭升空、飛船在太空遨游、飛船穿破云層進入低空、飛船著陸、返回艙回收等,清晰完整。其中火箭升空,飛船穿破云層低空,返回艙回收是攝像機實拍的畫面,飛船在太空遨游、飛船著陸則是由動畫制作代替的。由于這兩段動畫制作得相當精彩,使我們對飛船的整個飛行過程有了直觀的認識和了解。
再如,有關煤礦生產事故、飛機空難等災難性新聞的報道也都可以運用動畫手段來幫助觀眾弄清事件的原委、分析事故原因。這些也給新聞類節目的制作帶來新的研究課題。
有聲語言包含了大量的聽覺信息是新聞現場重要的素材
在動態感強烈的新聞事實中,聲音的作用十分明顯。在電視新聞節目里,聲音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新聞現場音響,一類是對當事人的采訪,它們都是新聞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編輯新聞作品時,編導對這兩類聲音都要盡量采用。現場音響的效果是任何文字描述所達不到的,給現場音響留出~段時間會使新聞效果增色不少。好的現場效果音響可以直接采用,也可以與解說詞混用。
獲得1998年中國電視新聞獎的消息《巴格達遭空襲紀實》就很好地運用了現場聲音,炮彈的火光劃破夜空,炮彈的呼嘯聲和劇烈的爆炸聲震耳欲聾。記者站在新聞中心的平臺上,現場的爆炸聲之大甚至淹沒了記者進行現場報道的聲音。報紙等傳統新聞媒體對現場音響無法記錄和報道,只好采用語言描述的辦法。我們在報上欣賞過生花妙筆流淌出來的飛揚文采,或許會在收音機里聽到近在耳旁的自然之聲,但是我們若在電視上看到聲畫一體的新聞現場,心中就會蕩起絕對不同的真實感。
在電視新聞節目中,同期聲采訪也是很重要的。被確定為訪談對象的有關人員或者與新聞事實有著直接的關系,或者能夠做出客觀權威的評判,總之,訪談的內容提供了與新聞事實有關的重要信息。記者與訪談對象面對面進行交流的形式直接提供了更豐富的新聞信息,它勝過記者或播音員的轉述,具有真實性和客觀性。它與新聞事實現場畫面同樣重要,所以我們的記者在做節目時,千萬不能忽視了新聞畫面的有聲語言。
豐富聽覺信息,再現真實現場,使電視新聞可聽可看,是給觀眾提供純粹的電視化新聞節目的重要語言元素之一。
音樂語言能增加畫面的視覺藝術效果和感染力
電視音樂起源于電影音樂。我國的電視臺剛成立時,播出的電視新聞節目全部配有音樂。那時,由于人們對電視新聞的認識尚在原始階段,同步錄音還做不到,音樂的使用為新聞增加了效果。現在的消息類電視新聞中很少能夠聽到音樂,但這并不說明音樂完全就不適合于電視新聞節目。
在一些軟新聞里,適當地配上一段效果音樂更能增加新聞的綜合效果。比如當新聞的主要內容是一件工藝品、一處風景、一個人物、一段往事時,我們就可以配上適當的音樂加以烘托。音樂在表現情緒時,與畫面的視覺藝術效果是相同的。畫面的色彩、構圖、光效、影調、拍攝及剪接技巧、畫面中的人或物,以及一段畫面所表現的內容都可以承載豐富的感情色彩和思想內容,在適當的地方增加一段音樂,能夠增加畫面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
作為傳播媒介。報道新聞仍然是電視媒體的主要功能。新聞節目歷來就是電視節目的主體,而且其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標志著整個電視臺的實力。隨著電視節目的欄目化發展,新聞已逐步滲透于各類節目中。手段單一、制作簡單的電視新聞節目已很難滿足受眾對信息的需求。電視媒體是社會思想和社會潮流的推動者,是當前最有效的大眾傳播媒體,有義務把具有深刻社會價值的新聞事件告知社會大眾,以與自己的身份相適應,推動社會的進步。在堅持客觀、真實、公正的原則基礎上,電視新聞工作者應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創新電視新聞類節目的樣式。完善報道功能,改變以往“簡、淺、表”的現象,追求電視新聞節目電視化的完美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