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有效教師研究是從有效教學以及教學效能研究中衍生出來的,屬于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范疇。教師作為課程改革的執行者,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新課程改革的成功與否,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有必要對教師素質提高的各種途徑進行研究思考。文章就教師專業發展與有效教師的培養進行探討。
[關鍵詞] 有效教學;教師專業發展;有效教師
[中圖分類號] G451.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1128(2008)08-0056-03
現代教育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適應全球化、信息化的知識經濟時代已成為教育改革與實踐的中心。教師作為課程、知識的傳遞者,其自身專業化程度不高往往成為了教育改革難以實現、難以為繼的瓶頸,是整個系統中最難突破、最難改造的部分,從而影響了整個系統其他方面的改進。著名學者朱永新教授倡導的新教育實驗,將行動的起點放在了“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上,一是要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二是教師本身的教育生活也應該是教育的目的。如何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發展,培養有效教師已迫在眉
睫。
一、問題提出
1.有效教師的概念界定
有效教師是英文effective teacher的漢譯,正如“課程”、“有效教學”等概念一樣,“有效教師”這個概念在特定的教學環境下有著不同的含義。克里克山克(Cruickshank)等明確指出,所有教師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而某些教師會持續地產生更大的和更積極的影響;他們似乎與學生相處得更好,在教授學生真知方面更成功,這樣的教師稱為有效教師。美國學者哈莫切克(Hamacheck)在其所著《好教師的特點及其對教師教育的意義》一書中給有效教師所下的定義為:有效教師充滿人性、有幽默感、公正、有同情心,無論是和學生個體還是和學生集體相處都更容易、更自然。
總的來說,有效教師界定的標準主要是兩個,一個是從社會的要求來界定,另一個就是從學生的自身發展來界定。因此,衡量一名教師是不是有效教師關鍵就在于在特定歷史時期有沒有達到社會群體所公認的要求。從個體取向來說,有效教師的標志是對學生的生活產生更大的、更積極的影響,更成功地幫助學生獲取真知。
2.有效教師的特點及發展目標
根據已有的教師有效性方面的研究,有效教師應具有的特征或品質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或品質,如個人魅力、整潔、善良和親切、機智、熱情、幽默等;二是與教學工作相關的特征或品質,如體諒學生、對學生有高要求、教學能力強、學科知識豐富等。這些研究的目的是促使教師認識到,有效教師的特征或品質與良好教學效果相關的教師教學行為是一致的,自己要成為有效教師,就要在教學實踐中努力表現出這些教學行為。教師的教只有通過學生才會起作用,實現有效教學。
有效教師的發展指能夠實現自己預定的目標,并能達到學校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門為其制定的目標,有效教師是教學與科研能力協調發展的教師。有效教師不僅掌握了上述所有關鍵教學行為和輔助教學行為,而且能夠巧妙地將關鍵行為和輔助行為目標融合為適合個人特性的各種行為,將其組合成富有意義的模式和節奏,在課堂上達到教學目標。有效教師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及突出的教育教學能力,具有反思態度和積極探索的能力。
二、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教師自身成長的需求,要對教師職前培養、職初培訓和在職研修進行通盤考慮。
1.教師專業知識的發展
要確保教育的質量,必須提高教師的專業水準,而提高教師專業水準的重點是明確教師專業的知識基礎。著名學者林崇德、申繼亮從認知心理學觀點出發,認為教師知識包括四方面內容,即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以及文化知識。本體性知識即特定的學科知識,一般是教學法知識以及超出學科內容之外的有關教室組織和管理的主要原則和策略。條件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有關學生及其特性和教育情景知識,有關教育的目標、價值、哲學。它對本體性知識的傳遞起理論支撐作用。實踐性知識主要指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包括教師所擁有的課堂情景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文化知識即指教師具備的除上述三種知識以外的廣博通識文化知識。凸顯教師專業發展內涵的是實踐性知識。
2.教師專業技能的發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順利完成某種教學任務的活動方式就是專業技能。教師的專業技能包括教學設計技能、教學語言技能、課堂組織和調控技能、研究技能、綜合運用信息技能和自我監控技能。教師的專業技能是在不斷地收集關于教學有效性的信息,并運用信息不斷地調試自己的技能水平中發展起來的,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專業技能發展水平具有明顯的差異。此外,教師的專業態度、理想、情操以及教師的專業自主意識都是教師發展中的影響因素。
3.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
教師評價是對教師工作現實的、潛在的價值作出判斷的活動,目的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評價功能強調展示成就與改進,突出綜合素質,重視個體差異;評價方法注重質的評價,主張自我反思及自評,各方協同參與。評價有效教師的教學效率可以根據作業、課堂環境、班級的組織與管理、課的結構、師生間的交流等情況進行。
三、教師專業發展在于培養有效教師
國外對有效教師的研究源于對有效教學的研究,有效教學研究即從教的角度研究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這些研究課堂行為的新方法,重視師生互動,并把它作為有效教學的中心,教師在教學中非常關鍵,有效教師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基本前提。有效教學是教師通過教學過程的規律性,成功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相對有效地達到了預期教學效果的教學,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1.培養有效教師的個性和品質
教師的教學有效性首先認為是教師具有某些特點,特別是人格特征或品質的結果,教師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因而側重于研究這些特征或品質。克里克山克認為,有效教師具有激勵性人格、以成功為導向、專業品行等個性特征。激勵性人格包括熱情、熱心和幽默,這些特征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和保持求知的興趣。專業品行意味著教師是專業知識淵博的、有條理的、值得學生信任的。這些特征相互關聯。
(1)有效教師的人格發展
有效教師擁有激勵性人格,他們喜歡自己的工作,對學生支持,值得學生信賴。
①熱情、幽默。熱情的教師講課時全身心投入,抑揚頓挫的語調極富表現力,鼓勵所有的學生參與進來,引導所有的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并堅定地認為學生能成功地完成學習任務。幽默是建立輕松、滿意的課堂學習環境的重要因素,幽默可抵消緊張,教師有意引入的一些有趣話題,與內容巧妙結合,可使課堂更有效。
②可信任感。教師的知識、經驗、教學水平,都可能保證教師具有可信性,同時教師誠實公正地對待學生,公開征求或接受學生的評價或批評,就會得到學生的信任。
(2)以成功為導向
有效教師對學生懷有很高的期望,向學生傳授積極的態度并感染學生。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揭示出教師對學生的高期望將激勵學生取得教師所期望的成績,教師的語調、表情等非語言信息幫助學生改變了他們的自我認識和期望。學生對教師的期望很敏感,他們注視著教師的行為,可以感受到行為之下的態度和期望,教師向學生表現出期望他們成功,并根據實際設計不同目標和問題,為每個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有效教師幫助學生獲得認同感,承認學生的努力與潛力,滿足他們渴望得到喜愛、成功的需要,幫助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樹立學生的自信。
(3)教師的專業品行
有效教師在課堂上表現出專業、靈活的品行。有條理的行為,適應的能力,對學科、教育學、學生情況的充分了解,都可增強教師的專業品行。教師只有通曉專業知識、教育心理學知識,才能選擇、計劃并實施最有效的教學。專業知識品行的發展促進教師靈活處理并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依據教育教學規律、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實施教學。有條理的教師注重學生課堂活動,仔細、審慎地安排教學,引導學生順利高效地獲得有意義的學習成果。適應能力要求教師冷靜靈活地處理課堂變化,通過學生的言語和非言語信息讀取課堂正在發生的事情和課堂環境的變化,能夠意識到變化并作出相應調整。
2.培養有效教師的有效課堂教學行為
有效教師的研究從教師個人層面深入到與學生相互作用的課堂層面。波特和博若費(Porter & Brophy)指出,有效教師課堂教學目標明確,熟悉教學內容和策略,能使學生明白寄予他們的學習期望以及原因,能恰當運用現有的教學材料,以便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使之深刻理解教學內容。教師應當了解學生,滿足學生需要,預見他們在學習知識中可能存在的誤解,教給學生超認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并創設情景,提出高低不同的認知目標,適當的反饋以檢測學生的理解水平。教師要對學生成績負責,反思自己的實踐。掌握知識、技能是教師能力的表現,運用知識、技能是教師工作的表現。因此,有效教師必須將教師的能力和工作結合,積極實現其目標。教師的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學習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有效”也是相對的,有效教師與一般教師的教學行為確實存在著差異,可以通過課堂觀察的方法將不同教師的教學行為分解、比較并具體描述差異的表現,以此作為基礎制定相關標準。
四、結束語
總之,教師專業發展帶來教育觀念、綜合素養、專業能力的根本性改變,只有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了解相關的課程理論和知識,提高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課程觀,才能形成專業引導和規范的行為方式。這樣,教師才會自覺地從課程結構的整體出發,全面認識、理解、分析所教學科的知識,提高對教育的理解和駕馭課程的能力,最終在實踐中研究出適合本學科學生發展的規律和策略,這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較高境界。
參考文獻
[1]李晶.有效教師[M].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王少非.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魏清.中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5.
[4]文學榮.做智慧的教師: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應關注的55個問題[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5]姚利民.有效教學涵義初探[J].現代大學教育,2004(5).
[6]高翔,王薔.反思性教學:促進外語教師自身發展的有效途徑[J].外語教學,2003(2).
作者單位 西華師范大學
(責任編輯 王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