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園文化是社會主體文化的一個子系統,是一種亞文化。本文試就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作為體育文化的民族項目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完成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所發揮的作用,進行了研討。并針對現狀提出了建議和對策,以供廣大職業教育工作者商榷。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 高職院校 校園文化
一、關于高職校園文化建設
1.高職校園文化與社會文化的關系
校園文化是一個多層次、立體的文化,是作為一種社區文化而存在的。它是社會主體文化的一個子系統,是一種亞文化。它也必然以社會文化為背景,折射和反映出主體文化的民族性、傳統性和時代性。同時,又具有區別于主體文化系統內其他子系統亞文化的個性特征。
高職校園是一個以職業教育為主要社會職能的社區,活動于其中的人群是高職學生、教師和干部。高職教育活動使生活在校園的人群有著區別于其他群體的特別的共同價值體系、思維方式、群體心理以及思想觀念。“一種文化的核心是一種價值體系”,“校園文化的形成引導生活在校園內的每一個人去實現人生的價值,并且在高等學校教育目標的實現中,完成每個人價值觀的實現”。但校園文化環境不是封閉系統而是一個開放系統,它與社會文化大環境息息相通,必然受社會主體文化的制約和影響。
2.高職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問題
當前我們面臨著新技術革命和國際激烈競爭,也面臨著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主旋律的歷史轉變時期。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社會主體文化轉型的劇烈變化,東西方文化沖突和融合對校園文化從價值觀念、道德觀念到生活方式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其正面影響主要表現在學生主體意識的覺醒,自主觀念、競爭意識、成才意識、參與意識、民主法制觀念都大大增強,進取開拓和拼搏精神得到激發,生活內容豐富多彩,娛樂活動增多,人際交往、社會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其負面影響比較集中地表現為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功利化和實用化,生活格調的低俗化以及消極頹廢虛無主義的人生態度。
從以上高職校園文化的總體現象來看,有以下特征:(1)多種價值觀并存;(2)校園中豐富多彩的、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和娛樂活動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3)民族文化的主體性有待與進一步突出;(4)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傾向需要積極抵制和逐步清除;(5)各類職業的特點需要進一步顯化。
3.校園體育文化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
校園體育文化是指在學校這一特定的范圍內所呈現的一種特定的體育文化氛圍。是人們在教學和科研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體育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它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體育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校園體育文化是一種有著深刻內涵和豐富外延的獨特的文化現象,校園體育文化和校園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構成了校園文化群,它又與競技運動文化、群眾體育文化一起組成了廣義的體育文化群。
校園體育文化具有強烈的個性。校園體育文化的靈魂與核心就是校園精神,而校園精神是深層次的群體意識,又是群體的向心力與凝聚力,是校園群體共同的價值認同、價值取向、心理特征、行為方式。
校園體育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文化,是學校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廣大師生直接參與和精心培養下發展起來的。
校園體育文化是營造學校人文氣息和文化氛圍重要的且不可缺少的內容。體育運動是體育文化發展的主要載體,它不僅能起到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體育運動中所崇尚的一種公平競爭、團結協作的道德風尚;一種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自強不息、自信不止的道德品質;一種促進相互交流、相互協作的精神,這正是我們所應追求的人文精神。校園體育文化不僅具有豐富體育知識,修身養性,傳播健康方法,營造健康向上、積極活潑的校園文化氛圍,給學生搭建了充分展示才華和特長的平臺。更重要的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促進了學生人格的完善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提高了大學生的品德修養。校園體育文化是維系學校團體的一種精神力量,在培育校園精神、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營造學校人文氣息和人文氛圍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以民族體育促進高職校園文化建設
1.民族體育在學校體育的價值
(1)民族傳統體育有其特有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它真實地反映了各族人民千百年來生活的各個方面。就其運動本質上看,民族傳統體育接近于生活的自然形態;就其生活情緒看,體現以人為本,運動休閑,文體合一的特點,顯示出強有力的生命節奏,能使人的心靈獲得一種激蕩,是其它運動項目所不及的。
(2)民族傳統體育是學校體育取之不盡的素材,可滿足不同成員對體育的需求。根據自己生活、生產實踐的環境去選擇相適應的健身方式,才能激發鍛煉興趣并達到最好的健身功效。
(3)民族傳統體育以追求“健康”和“長壽”為目的。民族傳統體育受中國傳統文化思想觀念的影響,偏重于修身養性、怡情鑄志,其健身主要是以身體活動的方式進行,它要求人們直接參與運動,在愉悅身心的運動中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并在人的體力和體內運動能量物質的“消耗—恢復—超量恢復”的周而復始的循環中,促進體能的發展和體質增強。
(4)民族傳統體育能對師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在現代文明的異化作用下,東西方文化的沖突中,人們對生命的意義充滿懷疑與困惑,開始把眼光從未來轉向遙遠的過去。民族傳統體育崇德、重仁、重義、輕利思想,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它強調群體高于個人,義務重于權利的集體觀和民族觀,鼓勵和引導各民族和睦相處,把一時相互沖突、爭奪化解為長遠的和平與融通。
2.高職校園開展民族傳統體育的建議與對策
(1)將民族傳統體育熔于學校體育中,根據需要對民族傳統體育加以改造,注入新的內容,使其不斷完善與發展。
(2)加強體育師資培訓,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加強交流,促進民族傳統體育在校園的推廣和繁榮。
(3)加強校園的民族傳統體育社團建設,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使其開展更具有規范性和群眾性。
(4)加強民族傳統體育的交流,注入適當的競技因素,提高其觀賞性和競爭性,從而擴大其影響。
三、結束語
民族傳統體育與學校體育融合交織,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為校園體育文化增添了活力。校園體育文化是維系學校團體的一種精神力量,在培育校園精神、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營造學校人文氣息和人文氛圍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充分利用民族傳統體育資源,以人為本,讓師生共同參與,去了解社會、去接觸社會,培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勇于進取、尊重事實、崇尚理性的精神風貌,促進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
參考文獻:
[1]胡小明等.民族體育全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事業選修課教材[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盧元鎮.體育的社會文化審視[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
[3]劉錚,滕煒瑩.論校園體育文化[J].體育文史,2001,(4).
(作者單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