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細胞生物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課程考核方法等全面地就如何合理的調整和優化改革進行了探討,以適應新形式下素質教育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努力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關鍵詞】細胞生物學 教學改革 教學實踐
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重要支柱,是學生學習遺傳、分子生物學、細胞胚胎學等課程的重要基礎,在與生命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學時數的壓縮與學科內容的增多之間的矛盾愈加顯著,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已不適應學科的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求,難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此,我們根據學科的發展趨勢和人才培養要求,結合臨沂師范學院實際情況,探索“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優化細胞生物學課程教學體系,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為一體,對傳統《細胞生物學》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考核方法等進行了合理地調整和優化改革,旨在探索一條全面提高細胞生物學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之路。
一、改革教學內容,培養高素質人才
1.突出教學重點,避免重復教學
細胞生物學是生物科學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其教學內容與很多學科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涉及到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免疫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等。而且在授課時間上有前有后,如何避免與先行課種某些內容重復,又為后續課程留有余地,突出本學科的特有內容。為此,我們進行了授課內容的優化。只要是先行課程已涉及到的內容(如葉綠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本學科不再重復,而把時間主要用在講授學生尚未學過的內容上(如葉綠體的代謝自主性程度,核基因對它的控制,葉綠體的起源等),或對在后行課程將要涉及到的知識,在原來的基礎上給予學生一個提示,留下思考空間,這樣使本學科與其他課程的知識緊密銜接而又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在有限的教學時數內,以最大的信息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實踐證明,這種承前啟后的教學方式,既保持了細胞生物學課程的完整性、系統性,又解決了相關課程間的重復教學問題,對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積極作用。
2.優化教學內容,貼近時代發展
當今,生物學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分子細胞生物學,一批新的學科正在形成,如細胞工程、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很多新技術、新方法如PT-PCR技術、生物芯片技術、生物信息學等在細胞生物學中已廣泛應用。完全按照細胞生物學教材已不能掌握更多的新知識、新理論。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打破原來的思想禁錮,跳出書本的框框,站在學科發展的前沿,積極調整講課的重點、難點,把科技新動態、研究新成果、熱點內容以及解決的關鍵問題及時地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如在講授“細胞分化與基因表達調控”一章中,我們增加了干細胞的研究進展、細胞分化與器官再生及其應用前景。在講“細胞衰老與凋亡”一章時,增加了細胞衰老與細胞壽命、人類長壽的關系等內容,介紹當今的熱點是人們力圖尋找細胞中的“衰老基因”及其信號傳導等,從而激發起學生發現新知識的熱情和動力,幫助學生學會預測、預見和構想未來事物的發展變化,不斷增強學生的自覺性和創造性。
3.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
細胞生物學與生活實踐有密切的聯系,教師在講述中應盡量多地把生產實際中與細胞生命活動有聯系的知識或實例引入課堂中進行講授,如脂質體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特別是利用質脂體技術與單抗及其他技術結合起來,可使藥物更有效地作用于靶細胞,或進行轉基因操作等,以引導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真正認識到細胞生物學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感受到細胞生物學在生產實際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將在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在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的基礎作用。
二、多種教學方式的融合,提高教學效果
細胞生物學不僅內容豐富,涉及面廣,發展迅速,而且細胞生物學的發展已到亞顯微、分子等微觀水平,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復雜性和抽象性,學生對它的認識遠不如對動物和植物那么直觀,再加上信號傳導細胞增殖及分化調控等錯綜復雜,學生往往感覺其知識繁瑣、抽象和難以理解,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很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以多媒體課件為基礎,融入啟發式、討論式、自學式、互動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建立“多媒體授課——提問題——討論——小結——作業”和“自學——討論——總結”教學模式。例如,在教學過程中,photoshop圖片并不是將所有的教學內容和結論都顯示出來,而是將有關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提出,給學生以思考的余地,教師介紹一些相關的知識點后,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最后,總結出結論。有些教學內容,我們安排學生自學并做讀書筆記,下次上課時,采用課堂討論的方式反映同學對該問題的理解情況,再由教師總結,解決難點問題、明確知識點。通過這種參與、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同學們都感到獲得了知識,鍛煉了思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印象深刻。
三、改革考核形式,促進學生全面提高
1.建立試題庫,改革考試命題方法
根據細胞生物學教學大綱,我們經過反復討論,確定了考核范圍、試題類型和各類試題所占比例,另外,也向學生征集試題,并從中篩選好的題型和試題,作為期中測試試題或平時提問試題,以此督促學生對所學內容系統地復習,為期末考試打下堅實的基礎。試題的內容既包括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和實踐應用技術,又涉及到了主觀發揮題和部分考研熱點試題。題型有名詞解釋、填空、判斷、選擇、簡答、論述,既有主觀題又有客觀題。經過幾年來的教學檢驗,該試題庫結構合理,題型多樣、知識覆蓋面大、各部分內容比例合理,理論聯系實際,對于改變死記硬背和克服考試作弊等現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2.改革考核形式,促進學生全面提高
課程考核貫穿于整個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近年來,我們在細胞生物學課程考核方面作了一些改革:主要為理論考試、實驗操作考試及平時成績聯合進行,在課程評分中著重提高了實驗成績所占的比例,并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整個課程成績劃分為三部分:期末考試成績(50%)、實驗成績(30%)和平時成績(20%)。期末考試的形式為閉卷,主要考核學生知識深度、廣度與應變能力。實驗成績包括兩部分:一是平時考核,即學生平時預習、操作、實驗結果、實驗態度和實驗報告情況,占實驗總成績80%;二是實驗技能考試,即實驗課結束后進行一次綜合實驗技能隨堂考試,占實驗總成績20%。針對部分同學實驗成績不及格問題,我們采取了考前補考的方法,單獨為這些學生面試,重點考查所做過的重要實驗的一些注意事項、基本操作。通過方種方法為一些實驗技能薄弱的同學又補了一次課,針對性強,有利于提高這部分同學的實驗技能,同時為以后其他學科的實驗奠定基礎。平時成績主要包括包括上課考勤、課堂提問、作業、課程論文等成績。上課考勤成績占20%,課堂提問成績占20%、平時作業和課程論文成績各占30%。每個單元結束后,都給學生留有幾個復習思考作業題,學生可根據要求選做,一學期要完成3篇課程論文。每次的作業和論文批改結束,教師都要進行點評,表揚和批評相結合,可定成績,指出不足和缺點錯誤,激勵學生。實踐證明,該考核辦法能客觀實際地綜合反映出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情況,改變了過去僅由一次考試決定命運,有的同學平時不認真學習,考前臨時突擊,甚至靠作弊也能蒙混過關的現象。
四、結語
通過細胞生物學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就如何運用科學的教學模式,上好細胞生物學課程,提高教學質量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實踐證明,近年來的改革嘗試是成功的。總之,在細胞生物學教學過程中,只有不斷充實與更新細胞生物學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和模式,采取選擇性、多結合模塊式教學,注重學生自學能力、思辨能力、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的綜合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余曉麗,楊珂金,高宛麗.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5(6):l14-116.
[2]劉慶平,王仁軍,宋梅.細胞生物學教學模式的優化與實現[J].大連大學學報,2005,26(6):38-40.
[3]朱宏.細胞生物學教學與改革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120(4):84-85.
[4]陳潔.面向二十一世紀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1999,1(4):26-27.
[5]李波.教學互動模式在細胞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高師理科學刊,2001,21(1):80-83.
[6]王惠.淺談多媒體技術在細胞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農學通報,2006,12 (13):148-149.
(作者單位:山東臨沂師范學院<臨沂大學>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