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課程標準的實施,將大幅度提高高校入學新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并將影響到大學英語教學。新課程提倡的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目標就是要把活力注入課堂。文章從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學習主體的作用、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實踐體驗和情感體驗、科學有效的課堂評價以及培養創新精神五個方面闡述了打造活力英語課堂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活力 大學英語 課堂
一、引言
隨著我國課程實驗工作的不斷深入和逐步推廣,新一輪課程改革對高等教育的沖擊與影響將更為突出,更為直接地體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而大學英語課程標準的推出,將從根本上改變大學生機械重復、消極被動、死記硬背等學習狀況,引領學生最終實現一種積極向上、輕松愉悅、富于激情的英語活力課堂學習。事實上新課程提倡的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目標就是要把活力注入課堂。
二、打造活力英語課堂的有效途徑
1.活力來自主體
要想使課堂充滿活力,必須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不能理解為教師少講,學生多參與。要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從道理上容易講,從內心深處接受卻不容易。潛意識中的師道尊嚴,以及非此即彼的思維定式是課堂活力的大敵。課堂的真正活力來自于教師與學生之間心心相印,達到一種默契,這種默契能協調教學中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使其形成一種合力。
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個體差異的人本主義理念可以追溯到我國的春秋時期。早在西方教育界提出人本主義課程的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教育家就提出循循善誘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誘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啟發學生自主思考。因材施教旨在滿足個體的需求,發展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或技能。分層次教學以及合作學習,就是體現了這樣的理念。這樣的課堂盡管沒有轟轟烈烈的活動場面,但學習者能夠自主選擇和確定學習目標、能夠自我調節和補救,能夠在教學的個性化中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此時的課堂活力存在于學生的心田之中,可謂“潤物細無聲”、“無聲勝有聲”。
不同的學習個體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因而英語學習,必須盡可能地尊重個體間的差異,最大限度地針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實施因材施教,盡量使學習目標、內容、要求、措施、評價等做到個性化,以適應不同的學習者。這樣,他的個性將得到最大的發展,潛能得到最徹底的挖掘。
2.活力來自興趣
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是在課堂教學中引起和逐步培養的,只有努力在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寓教于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學英語教學一開始就應有計劃地使用課堂和日常用語,創造英語使用氛圍,使學生養成聽說英語的習慣。
創設真實的交流情境,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英語的最佳狀態,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望的有效措施。例如,按課文里的角色表演,使學生有參與感,從而吸引他們的興趣,有效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和知識積累,并能在現實生活中進行交際。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更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精心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在活躍、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學會英語。
3.活力來自體驗
英語新課程改革力避傳統學習的弊端,視學習為“做”的過程、“經驗”的過程,凸現學生學習的實踐性特點。這就要求我們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強化學生的實踐體驗活動,指導學生做好對所學知識的轉化和應用工作,幫助他們在實踐的同時經歷學習的全過程。具體講,一方面是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英語實踐活動,使他們在實踐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另一方面,創設各種條件,引導學生將在課堂和書本上所學的知識及時轉化、應用于生活中,讓學生在知識的應用過程中感受學習的力量,自然生發出課堂的活力。使學生獲得內心的充實和滿足,產生心靈的共鳴和升華,這才是英語學習更高層次上的價值追求。所以,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必須以誠相待,將自己內心的思想情感真實的向學生敞開,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熱情、動機,使之在英語學習中增強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的感悟,形成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4.活力來自評價
教師在課堂上針對學生表現及時給予的幾句贊美的話,會形成無形的力量。這種鼓勵會使學生極大地獲得滿足感和成功感,享受到大膽發言練說的樂趣。情感與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情感與科學的教學評價同樣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語言本身就是表達感情的工具,英語教學脫離不了情感。在進行英語教學評價時,我們更要注意情感,要注意人的心理體驗。評價學生時,不僅看他是否掌握了必要的英語基礎知識,更要看他是否會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豐富感情。同時,在評價學生時,教師要帶著積極的情感來工作,關注學生的進步,善待學生,讓學生從評價中獲得前進的動力和身心的活力。
5.活力來自創新
課堂教學是創造性的活動,有創造力才有活力。無論是活動式還是體驗式教學,它們的宗旨都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以師生的情感交流,營造鼓勵創造的氛圍,結合英語的特點,啟發引導,變復現式的記憶為創造性的語言訓練。從課文出發,或改變體裁,或轉變人稱,或增添角色;從語言形式出發,有獨白,有對白,也有多角色的表演。靈活運用已學的詞、句、篇等,使他們的創造才能得以充分表現。當學生的創造才能得以施展時,老師再及時引導他們體驗創造的樂趣,這是一個人在眾多快樂中最大的、最高層次的快樂。只有逐步培養創造意識,使學生充分享受創造成功的快樂,才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創造的熱情,才能讓我們的英語課堂更加充滿活力。
三、結語
總之,大學英語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把活力注入課堂,真正實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目標。
參考文獻:
[1]P·格里.馬滌塵譯.實用英語教學法[M].武漢:重慶出版社,1987.
[2]蔡基剛.21世紀大學英語導讀[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3]范誼.英語學習方法指津[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4]王長喜. 21世紀大學英語全真課堂[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2.
[5]王初明.應用心理語言學—外語學習心理學研究[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山東濟寧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