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課程是小學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音樂欣賞對培養學生感受音樂、欣賞音樂有著重要作用。音樂欣賞能使學生廣泛深入地接觸音樂作品,從而能較快地提高音樂的欣賞力和表現力。因此,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筆者就“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理解及其實施策略進行淺談。
【關鍵詞】音樂欣賞能力 欣賞課 愛國主義情感
音樂欣賞作為一種自由的主體審美活動,具有獨特而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音樂欣賞是建立在聆聽感知的基礎上,主要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當對音樂感受從情感欣賞上升到理性分析階段后,則又必須有一定的邏輯思維的參與。音樂欣賞既需要發散性思維,也需要集合性思維,我們應該在多元一體的審美心理機制中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呢?筆者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投入欣賞活動
1.要用音樂情感特征來引導學生探求真情,引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反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投入欣賞活動中,教師要從學生身心特點出發,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設計恰當的教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展開想象,進入音樂所設定的角色和情境,其全身心沉浸在音樂美熏陶之中。
2.用音樂形象性的特征來引導學生主動投入欣賞活動中。音樂欣賞不是靠空洞的說教來打動學生,而是以生動的美好形象感染學生,發揮他們的主導作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音樂欣賞中要充分利用直觀的教學手段把抽象的音樂與具體的形象相結合,通過語言描述,有感情地范唱、范奏,讓學生產生相關的聯想,形成豐滿的音樂形象。教師要充分運用音樂形象來感染學生,通過動作表演、做游戲等多種形式來引導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和追求。
3.要用音樂審美性的特征引導學生欣賞音樂美,音樂本身就是一股美的清泉,音樂藝術本身有著無與倫比的美,優美感人的情感藝術,不僅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還能喚起學生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的意識,進而創造美的人生,美的世界,從而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作為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快、優美的教學環境,創設音樂中所特有的趣味和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使他們馳騁在想象的音樂天地之中,被音樂感染,在身心愉悅中,得到美的享受。
二、培養聯想和想象力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學生音樂欣賞能力
聯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維的主要思維方式。作曲家創作音樂的過程首先是一個形象思維的過程,無論是從生活中提取的題材還是從文藝作品中提取的題材;無論是觸景生情有感而發,還是從某種藝術中萌發靈感而成,總之都是在他頭腦中最先出現他感興趣的形象,然后運用音樂語言和音樂表現技巧創作而成,使學生從抽象的欣賞轉變至感性的認識。
1.掌握音樂的表現手法,這是引起聯想和想象的必要條件。如鋼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長笛三度音好像鳥嗚,定音鼓的輪擊好象雷聲,快速半音階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等等。
2.鼓勵學生在特定情感基礎上的“瞎想”。過去的觀點是避免學生在欣賞音樂中編故事,如果在正確感受音樂情感基礎上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是否對發展形象思維有更大的好處呢?
3.豐富學生各方面的感受,增加想象的深度和廣。教師首先提供一個想象的范圍,由學生選擇適合的音樂。比如,教師提出一個田園的景象,學生可以選擇形象記憶是右腦的功能之一,加強音樂欣賞能力。
三、重視課內外欣賞課,盡可能地給學生創造欣賞音樂的機會
課內外的欣賞課能夠使學生接觸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遺產和建國以來創作的優秀音樂作品。讓他們初步了解我國音樂的發展史以及著名的音樂家,如貝多芬、肖邦、冼星海等,并向他們介紹世界各國的優秀音樂作品。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聽覺感知、擴大音樂視野、積累音樂詞匯、發揮音樂思維,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從而培養了音樂欣賞能力。課內外的欣賞課能使學生在聽唱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培養他們的音樂興趣和愛好,養成了欣賞音樂的習慣。課內外欣賞教學能使學生接觸各種題材、體裁、形式、風格不同的古今中外優秀作品,逐步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綜合、判斷的能力。懂得一些音樂常識,如音樂的各種表現手段、聲樂和器樂的表演形式、民族音樂的種類等。在獲得音樂知識的同時,提高他們的音樂鑒賞力。
四、重視民族民間的音樂教學,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傳統,有許多民族民間戲曲、說唱藝術等。在欣賞課中盡可能地給學生創造欣賞機會,多向他們介紹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這樣不但能加深對祖國悠久文化的了解,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而且通過民族民間音樂的學習,能極大地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使他們更加熱愛祖國,熱愛生活和對美好理想的追求,既能弘揚民族文化又能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優秀民族樂曲有《白鳥朝鳳》、《春江花月夜》等;民歌有《南泥灣》、《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等;地方戲曲有湖南花鼓戲、安徽的黃梅戲、北京的京劇等。多欣賞這些民族音樂,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會不斷提高。因為這些民族音樂都有著深刻的音樂文化內涵,其巧妙的結構、優美的旋律、細膩的配器、詩情畫意般的情境,都能激起他們對音樂欣賞的興趣。
對所欣賞的樂曲,應要求學生能講出樂曲的名稱、內容、背記樂曲的主旋律,并掌握樂曲的基本節奏。只有在熟記的基礎上,才能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提高學生的感受力、鑒賞力和表現力。學生有了欣賞音樂的能力,才可能對音樂發生興趣,從而積極地學習音樂。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所以我們應該在音樂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在課外活動中多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學生音樂演奏會和歌詠比賽,組織學生看有關音樂家傳記、音樂故事的電影和參加各種內容的唱片欣賞會,這些也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是在長期的音樂教育中積累形成的結果。音樂欣賞課的教授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一個教師付出艱辛的努力。
(作者單位:山東棗莊市薛城區臨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