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未知欲望,表現出一種對數學學習的特殊情感,學起來樂此不疲。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是學好數學的關鍵,興趣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金鑰匙。
【關鍵詞】引發興趣 培養興趣 發展興趣 提高興趣 增添興趣
筆者從教30年,主要以數學學科教學為主。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未知欲望,表現出一種對數學學習的特殊情感,學起來樂此不疲。一位教育家曾說過:“如果一個人吃飯沒有食欲,勉強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結果只能引起惡心和嘔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反之,他就會樂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數學也是同理,老師是學生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主要的一環;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加工,有創造地設計教學過程;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一、導入新課,引發興趣
剛剛上課,學生的思維還處于抑制狀態,還沒有進入學習的角色,好的導入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為此,我經常從教材的特點出發,通過組織有趣的小游戲,講述生動的小故事,或以一個激起思維的數學問題等方法導入新課,這樣,不僅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在幾分鐘內就活躍起來。例如,我在講“物體的”體積這一知識時,我先讓學生回憶《烏鴉喝水》的故事且提問學生:“烏鴉為什么能喝到水?”學生答:“石子占了一些地方,把水擠上來了,所以烏鴉就喝到水了。”我接著問學生:“石子占有的地方叫‘空間’,我們就把物體占空間的大小叫物體的體積。今天,我們就學習有關這一方面的知識。”在這里,學生既能初步感知概念的含義,又迅速進入了最佳學習狀態。
二、利用生活,培養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特別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教學要求中增加了“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不僅要求教材必須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數學應身邊,感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
在學生認識了平面圖形后,我讓學生講一講,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學生有的回答:課桌是長方形的,地板磚是開放型的,搭吊上有三角形,車輪是圓形的……學生頭腦中再現的圖形越來越多,一發而不可收拾。
三、運用直觀,發展興趣
在教學中,老師單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是不夠的,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與形象之間的矛盾,還應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種種手段,即用具體形象主動的事物,充分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讓他們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聽一聽,說一說的機會,通過感知產生興趣。
例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時,我做了兩個活動的小汽車,放在一塊木板上,首先出示準備題:大汽車和小汽車同時從甲地開往乙地,大汽車每小時行40千米,小汽車每小時行30千米,兩小時后,兩輛汽車各行多少千米?讓學生移動汽車演示1小時、兩小時各自行駛的路程。然后,教師提問兩輛汽車除了從甲地去乙地這種運動方式,還可以怎么運動?學生有的說對著開,于是我又問:如果兩輛汽車相對開出會出現什么情況?通過提問引出新課,于是我把題改為:大小兩車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對開來,4小時兩車相遇,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再讓學生演示……4小時行駛的路程及過程,使學生悟出4小時行駛的路程就是甲乙兩地相距的路程,進而啟發學生:兩車相遇后,還可以怎樣行駛?繼續開下去,兩車的距離會怎樣?用演示板演示。于是,把準備題再改為(相背而行)兩車同時從某地出發相背而行,大汽車每小時行40千米,小汽車每小時行30千米,2小時后相遇相距多少千米?通過教具演示,使學生對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間的關系有了更深的認識。
四、重視操作,提高興趣
新大綱指出:“教學時要通過操作、觀察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綜合,在感情材料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進行簡單地判斷推理。”對于數學公式、概念、性質、法則等,我在教學中運用直觀演示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外,更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
例如,教學圓柱的側面積時,讓學生拿不同大小的圓柱形紙盒,讓學生把紙盒剪開后,看是什么形狀。有的學生沿底邊剪開,展開后得到一個長方形,有的學生按斜線剪開,展開后是正方形。學生通過動手認識到:把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可以是一個長方形也可以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它們的長或底與圓柱周長相待,寬或高與圓柱的高相待,側面展開是一個正方形。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圓柱體的側面積底圓面的乘以高,這樣學生學得主動、活潑,不僅理解了圓柱體的側面概念,掌握了計算公式,而且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如教學三角形時、平行四邊形等課時,讓學生在實際操作和回答中,明確思維方式,弄懂算理。學生在擺弄具體實物時,思維易于發散,印象比較深刻,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
五、鞏固練習,增添興趣
鞏固練習階段是幫助學生掌握新,形成新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學生經過二十多分鐘的緊張學習之后,注意力開始下降,學習興趣易于降低。為了保持好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我除注意練習的目的性、典型性、層次性和針對性外,還特別注意了在鞏固新知識的基礎上加強練習。
例如,教學比例應用題后,設計了一道題:一位工人師傅3小時加工零件123個,照這樣算5小時加工多少零件?要求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解答。這時,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顯露出來了,竭盡全力尋找與眾不同的解答方法。同學們的解答方法有:歸一法、培經法、議程、比例、分數解法等,這樣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可以一題多解,發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學藝術,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運用各種適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學生在感知、認知的氛圍中,想學、樂學、會學、學會,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世界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作者單位:山東萊蕪市萊城區羊里鎮辛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