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改進英語教學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但在新時期卻賦予了它新的內涵。就這個話題,筆者進行了探討和嘗試,現在從兩個角度談一下筆者的看法。
【關鍵詞】英語教學 創新思維 教學觀念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學習和掌握外語是對21世紀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之一。學好外語,尤其是英語是時代的需要。為培養更多有創新意識和創造才能的人才,英語教學也在發生著重大改革。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革新教學觀念,樹立全新的現代學生觀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質,都有自己的獨特性、都有不同于成人的觀察、思考及解決問題的方式。因此,要尊重他們,不要等同視之。在課堂上,有的學生善于表達,有的學生不善言辭,因此,老師不要挖苦、諷刺內向的學生。要相信他們的潛能,強化說英語的重要性,鼓勵他們開口,一旦開口,允許他們犯錯誤。不要見錯就糾,要適當糾錯。免得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其次,老師要用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待“學困生”。有許多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英語跟不上班。自己已經很難過,再加上同學、家長的白眼,更怕老師對他們的態度。所以,老師要用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他們。
(二)改革舊教學模式,刻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學習不但純是知識接受和技能訓練。而是伴隨交往、選擇、追求、創新及各種情感的綜合過程。特別是英語學習,對學生來說,最主要的不是記單詞、句型的能力。而是運用知識、創造性的進行思維和交際的能力。因此,在課堂上,我們決不能再沿襲舊的教學模式,而是創造性的使用新模式,讓學生自動的去學,老師只起監控、指導和幫助作用。新課堂教學,首先要呈現任務,呈現完成任務所需的語言材料即新學習內容,呈現使用模式(在此以前為輸入),個人思考、練習(感受、體會、心理加工、內化),分任務組討論語言材料,完成任務所使用的策略,分角色表演等,執行任務(輸出),分離成果。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1.呈現教學目標
2.創造性的復習介詞:in/on/at/under 的用法讓學生分成兩人組,自己在課桌的不同位置擺放小物品,自由問答:
Where is the pen/eraser/pencil?
It`s on the desk/underthe box/in the pencil-box.
3.直觀形象的知識輸入,利用多媒體呈現
課件1:一個空曠的教室
介紹front/back/right/left/middle
課件2:飛入一只小鳥Polly
問:Where does Polly stand? It stands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classroom.引出on the right side of 這個短語。
課件3:跑出一只兔子Tom,如此類似的引出了另一短語on the left side of.
每跳出一個小動物都可引出一個短語,讓學生在形象可愛的小動物的活動中輸入大量的短語或詞匯,而每引出一個短語,都做大量練習。
4.熟練過程
(1)把學生分成兩個組,就自己的他人的具體座次,進行問答聯系:
Where do you sit ?
Do you like sitting there?
Why do you like sitting there ?
Why don`t you like sitting there?
Which seat is the best do you think?
Why?
(2)組織學生全體參與游戲活動,這也是內化的過程。讓學生分成五人組,讓其中一人給出指令,其他四人做動作,訓練學生的聽力反應能力。
5.自由的輸出:放圖片——一個生日聯歡會的場面
客廳站了許多人,讓學生看錄像介紹客人的位置,以便檢查學生的掌握短語的情況,這是最后的輸出過程。
這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完成任務的主體,具有自主性。此外,在教學中,還要啟發孩子多想、多問,敢于懷疑和挑戰權威。敢對事物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事物,用自己的頭腦思考。還要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只有這樣,才能打開創造大門。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數字化音像設備的普及為外語教學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必將極大的提高外語教學的效率。
二、加強聽說訓練,提高學生素質
1.營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大膽的進行聽說訓練
營造和諧融洽的氣氛是聽說訓練的前提,是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學生為主體性作用的先決條件。愉悅的課堂氣氛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進取的一個大環境。另外,它也有利于派出學生心理障礙,發揮學生的潛能。
為了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師應做到:第一,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課上課下都要抓優等生、促中等生、幫后進生。注重情感教育,讓學生體會到老師時時關心、刻刻愛護。第二,教師要有禮貌,有耐心。對于學生在聽說訓練中出現的錯誤不要一味地指責批評,應認真幫其分析出錯誤的癥結所在,積極引導、糾正,恰如其分地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作用。
2.全方位創設情景,進行聽說訓練
首先,要狠下功夫備課,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要想在課堂上得心應手的進行聽說訓練,就必須下功夫備好課,要精心設計,整理和提煉出每一節的聽說訓練的材料,把它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大的“板塊”,以此為中心,變換聽說的花樣,做到使學生有話可說。另外還應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結合現實生活,開闊學生的視野,調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真切地感到英語源于生活,又應用、融合于生活中,感受到語言的自然美,增加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其次,強化訓練上好課,英語課堂教學是讓學生學會聽說英語的主要途徑,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除了大面積的課堂提問外,還要有目的的開展以下幾項活動,爭取做到“多點進攻”。
讓學生輪流當值日聲,訓練學生連問連答及應變能力。除值日生用英語匯報日期、天氣、出勤外,還要求值日生講一個見聞或趣事,并提幾個問題讓其他同學回答,這樣有利于學生課下組織材料,也有利于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
反復聽錄音。新教材具有鮮明的時代感,注重交際性。因此講解課文時,要多放錄音,接著根據聽到的內容進行提問。然后,再放錄音;最后,聽學生復述。
利用實物、圖片、幻燈等有形教材進行聽說訓練。把實物直觀地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感知學習對象,不僅讓學生看到,而且要學生聽到,無論是學習字母、單詞還是課文,我們都要根據實際情況,給學生創設一個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一于是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情緒高漲,師生配合默契,學生記憶深刻,教學效果顯著。
組織學生自由對話。根據每個單元的內容編排,利用錄音及幻燈等布置一個場景,將學生分組訓練,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材料編成對話,并進行操練,然后抽一部分學生上臺表演,并由學生或老師糾正錯誤。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如創造一個打電話的情景、一個購物場合、一個問路場景等,給學生一逼真的感覺,把學過的知識再生產、再制造。讓英語走進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英語。
第三,聽說能力的提高,貴在課下的練習。課堂上,由于種種原因,學生難免會感到拘束,心情緊張,再加上課堂時間有限,訓練時間又短。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后勇于開口,以彌補課堂上的不足。要學生從一點一滴坐起,從日常生活坐起,養成說英語的習慣,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激發和滿足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從而提高聽說能力。
以上教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同時加強了聽說訓練,鞏固了學過的英語知識,增強了學生用英語交際的能力,使學生的英語水平顯著提高。
(作者單位:山東青州市東夏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