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零起點的漢語學習者是否能夠學習商務漢語,這是一直以來漢語教學界頗有爭議的問題。大體說來,持否定態度的占上風。本文通過分析商務漢語與普通漢語的密切關系,認為零起點商務漢語教學具有需求上的急迫性、實踐上的可行性和扎實的理論基礎,并且建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來設計包括零起點水平在內的商務漢語課程。
[關鍵詞] 零起點 商務漢語 課程設計 對外漢語教學
一、引言
在漢語學習的哪一個階段(零起點還是基礎級以上)開始商務漢語教學?或者換句話說,零起點的漢語學習者是否能夠學習商務漢語?對此問題,漢語教學界一直是有分歧的。不過,在學術研究層面,對零起點商務漢語教學較明確的肯定論證較少看到,而直接或間接加以否定的觀點,則常見于有關學術文獻。
黃為之主編《經貿初級漢語口語》(華語教學出版社1993)較早嘗試了面向零起點的商務漢語教學,但是十多年后路志英(2006∶30)認為該教材“實踐證明并不成功”。路志英(30-31)同時也以較肯定的語氣介紹了定位于“漢語零起點或學過少量漢語的外國人”的新編教材《經理人漢語——生活篇》(張曉慧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并指出:“我們也應該看到這本教材是在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在科學性和實用性等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為零起點開設商貿漢語課及其教材編寫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實踐和嘗試。”不過她最終還是認為:“對初級階段特別是零起點的學生開設商貿類漢語課程在事實上的可能性很小”。
不過,對此問題,目前更普遍的看法是,“對外商務漢語是一門以普通對外漢語為基礎的具有專門性意義的漢語課程”(樓益齡2004∶50)。曾學慧(2006∶127)、萬宜娜(2004∶13)、張曉慧(2005∶3)、劉織(2004∶104)等的觀點大致類似。袁建民(2004∶2)、楊東升(2003∶74)認為商務漢語學習者的語言起點為中級以上。因此,“大部分人認同零起點學生不宜開設商貿類漢語課”(路志英2006:30)。
然而,從語言功能和學習者需求的角度來看:零起點的商務漢語始終是學生所需求的,我們有必要重新評估零起點商務漢語教學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二、從商務漢語的本質特點看零起點商務漢語教學的理論基礎
商務漢語是一種專用語,即專門用途語言(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經濟交際學理論認為:“經濟活動是人類主要活動之一,決定了人類的生存和進化,而語言交際活動幾乎是伴隨著人類的經濟活動產生的。薩丕爾和布龍菲爾德在論述人類語言的起源和作用時都提到與經濟活動的關系。”(錢敏汝1997a:44)“從專用語研究的角度可以斷言,在人類和一個民族的總體語言中,用于經濟目的的專門用語是占比重最大的專用語,它與普通語的關系最密切,……沒有哪種專用語能像經濟領域的專用語那樣如此廣泛地穿插在普通語中,并對普通語產生如此深刻的影響。這是因為個人和團體都可以參與經濟活動,成為經濟主體,并同時也是交際者。
L. Hoffman(錢敏汝、梁鏞1990∶39-40;梁鏞、錢敏汝1991:38-39)從篇章語言學的角度研究了專用語。他以“抽象等級”、“外在語言形式”、“使用范圍”和“參與交際者”作為專用語縱向分層的四條標準,并按照這些標準給A、B、C、D、E五個層面賦予不同的特征。一種專用語可以但并不一定含有全部五個層次。我們發現,商務漢語大致相當于其低端的D和E兩個層面:
D——抽象等級較低;外在語言形式為自然語言,包括相當一部分專業術語和相對靈活的句法;使用范圍為物質生產領域;參與交際人員為生產部門的技術負責人與技術工人、職工之間。
E——抽象等級很低;外在語言形式為自然語言,帶有少部分專業術語,句法不受約束;使用范圍為消費領域;參與交際人員為生產部門的代表、貿易部門的代表與消費者之間。
從篇章語言學的角度來研究專用語,對于更好地認識商務漢語的本質具有重大意義。錢敏汝、梁鏞(1990:39)指出:“‘篇章’這一概念作為結構和功能上的總體無疑削弱了‘術語’在專用語研究中的首要地位。
綜合上述理論研究,對于商務漢語的特點我們可以得到下列啟發:
1.商務漢語具有較強的通用性。商務漢語是所有專用語中與通用語關系最密切的。這對于正確認識零起點商務漢語與普通漢語之間的重疊現象提供了嶄新的視角,也為零起點商務漢語教學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商務漢語具有較強的交際性。商務活動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一部分,與其他活動(如科學研究、政治宣傳、文藝創作等)相比,最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商務漢語是一種商務專門用語與交際漢語緊密結合的專用漢語。
3.商務漢語內部具有較豐富的層次性。這個層次性不僅包括中級與高級之間的層次,也包括初級與中級之間、初級前期(零起點)與初級后期(基礎級)之間的層次。這在實踐上使得我們在進行商務漢語教學設計時不再把目光僅僅停留在基礎級或中高級以上的“商務詞匯、術語、表達方式、交際技巧等方面的專業教學”。
那么,如何看待零起點商務漢語教學與普通漢語教學在教學內容上的“大同小異”呢?我們認為,對這一問題,應從商務漢語與普通漢語的關系來認識。如前所述,商務漢語與普通漢語關系之密切,非其它種類專用語可比。這就注定了兩者在幾乎所有層次水平上不同程度的重疊和相似;所不同的是,入門階段的重疊現象較為明顯,而隨著層次的提高,商務漢語的專業性不斷增強,重疊現象越來越不明顯。兩者的重疊關系可見右圖(圖一)所示模型。
右圖中,整個方框的范圍代表普通漢語,陰影部分代表商務漢語與普通漢語的重疊部分。從這個模型可以看出,商務漢語與普通漢語的同異關系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零起點商務漢語與普通漢語重疊程度最大,隨著其水平層次向高級發展,其重疊程度依次遞減。因此,很難找到最佳點將其一刀砍斷。
如果以重疊程度的大小為依據來劃分什么是“真正的”、“可以承認的”商務漢語,那么事實上人們對其起點漢語水平在哪個層次意見也并不一致。大多數人的意見比較含糊,表述為“學過基礎性漢語”、“具有一定的漢語基礎(水平)”的學生。這個“基礎”大概可以理解為相當于HSK(基礎)一、二級。
三、開展零起點商務漢語教學的思路
我們認為,對零起點課程的性質,應該從整個商務漢語教學的目的著手來認識。商務漢語教學的目的體現在三方面:商務漢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能力以及運用商務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學習商務漢語的興趣和動力以及商務漢語的自學能力;商務漢語的文化因素和中國商務文化素養。
從教學目標來講,零起點課程并不可能讓學生具備用漢語進行商務活動的能力,但可以讓學生掌握一些最初的商務漢語知識,以便更快、更自然地進入較高層次課程的學習。在教學內容方面,零起點商務漢語課應該介紹漢語語音系統和漢語基礎語法,這一點與普通漢語教學可以而且應該相同。在詞匯教學方面,則應適當介紹商務活動中最常用的一些詞語,并逐步擴大其在總詞匯量中的比例。而這些詞語也應貫穿于語音、語法學習的用例和練習中,以共同體現商務漢語教學的特色。在課程設置方面,可以參照普通漢語課程體系,以商務漢語綜合課為主,根據學生需求輔以商務漢語口語、聽力、聽說、讀寫等單項技能課。對于學習期限較短而要求“急用先學”的學生,則不妨靈活設置單項技能課。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的觀點可以歸結為:
1.零起點商務漢語教學市場需求強烈,我們應該積極應對,而不宜視而不見。想方設法以滿足這部分需求,對于整個對外漢語教學和漢語國際推廣事業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
2.應當科學地理解商務漢語的本質及其與普通漢語的關系,從商務漢語的整體結構來認識較低層次商務漢語的本質特點,從商務漢語教學總體設計的高度來認識零起點商務漢語教學存在的意義,而不可武斷地將其與較高等級水平的商務漢語教學割裂開來。
3.應當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來設計商務漢語課程,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語言文化背景、不同認知風格、不同學習階段、不同學習條件等因素來確定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不應該為要求學習商務漢語的學生設置某些不合理的先決條件(如要求先學一年基礎漢語等)。同時應加強商務漢語習得研究和商務漢語教學法研究,參考借鑒商務英語和其他專用漢語教學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探索符合零起點商務漢語學習特點的教學思路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路志英:商貿類漢語教材編寫和研究的基本情況述評[J].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6(5)
[2]劉乃華:商貿漢語中洽談語言的特性及其教學[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1998(3)
[3]張黎:商務漢語教學需求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