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第104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
會上,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介紹了新一屆廣交會的改革情況。他說,自1957年舉辦第1屆廣交會以來,廣交會50多年來從未間斷,并經歷了兩展館變遷和改革。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形勢,將于今年10月15日開幕的第104屆廣交會將進行“一館三期”的改革。所謂的“一館”,即從第104屆廣交會起,流花路展館將不再使用,全部移師到琶洲展館舉辦。“三期”,即廣交會將按照專業化的要求分三期舉辦,每期各5天,展期之間的撤展期為4天。
相對于前一屆來說,本屆廣交會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專業化程度更高,進一步細分了專業展區,由原來的5大類商品、34個專業展區優化重組為15大類商品、50個專業展區。二是展出面積、參展企業規模創下新的記錄。分三期舉辦后,總展覽面積將超過100萬平方米,展位從原來的4.2萬個增加到現在的5,4萬個,參展企業從原來的1.8萬家預計增加到2.16萬家。三是總體展期從原來的16天延長為23天,且每期時間由6天縮短為5天。
高虎城指出,廣交會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平臺,50多年來,一直保持著中國展會規模最大、到會采購高最多、參展商品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聲譽,成為聯系中外工商貿易界的“友誼紐帶、貿易橋梁”。
會上,廣州外貿中心主任王俊文就本屆廣交會的布展情況作了詳細說明。他指出,新落成的琶洲展館占地面積超過80萬平方米、分A、B、C三個區域、共有37個展廳、建筑面積超過110萬平方米。電子及家電類、五金工具類、機械類、車輛及配件類、建材類、照明類、化工產品類等7個商品種類及進口展區在第一期展出。
日用消費品類、禮品類、家居裝飾類等3個商品種類在第二期展出。
紡織服裝類,鞋類、辦公、箱包及休閑用品類、醫藥及醫療保健類、食品及土特產品類等5個商品種類在第三期展出。
高虎城和王俊文還分別就本屆廣交會的相關問題回答了來賓及記者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