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來,中國企業的跨境收購交易金額已達411億美元,為去年同期水平的4倍以上,這主要得益于在資源行業所進行的收購。
7月11日,澳大利亞中西部公司(Mjdwest)掛出大股東中鋼集團的聲明,截至7月10日,中鋼總計持有Midwest股份已達到213,840,550股,持股比例達到50.97%,獲得了Midwest的控股權。分析人士稱,此項目是中國國有企業的第三次海外敵意收購嘗試,也是第一宗成功的敵意收購案例,已無需澳官方再行審批。對于鼓舞中國企業開展海外并購會產生積極影響。
中鋼總裁黃天文表示:“對Midwest的收購是中鋼國際化中重要的一步。”
日前,中鋼集團也就收購事件表態,在此次收購過程中,中鋼集團遵循國際市場并購的規律和澳大利亞的市場規范,組建了專業的團隊,反應迅速,對市場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果斷的決策,使得收購取得最終成功。
7月10日,中鋼任命了3名董事進入Midwest董事會。他們是中鋼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紅斌,中鋼澳大利亞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思俊,以及澳大利亞律師LanMaCubbin。Midwest發表聲明表示歡迎3名新董事,任命于7月11日正式生效。另外,Midwest宣布將在中鋼控股達到50.1%后,向市場發行3,019,245股新股,用以支付投行的費用。
中鋼總裁黃天文專門組建了一個項目團隊,全權負責此項目,并且給予項目團隊自主決定權。這成為了中鋼在如此復雜情況下競購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位熟悉中鋼的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此次中鋼在澳洲對中西部公司的成功收購,在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在其他國家的資本市場上成功完成的“沒有被邀請的要約收購”,也就是大家所稱的敵意收購。此項目僅是中國國有企業的第三次海外敵意收購嘗試,也是第一宗成功的敵意收購案例。其他中國公司很有可能會受此鼓舞,更加積極地實施他們的海外擴展計劃。
該分析人士認為,中鋼將為中西部新資源開發項目和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此外,公司為當地的居民提供就業機會,并且將向澳大利亞政府納稅,因此,澳大利亞也將從此交易中受益。
除中鋼以外,7月6日,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服”)以25億美元收購了挪威鉆井公司Awilco Offshore的全部股權。
中海油服首席財務官鐘華表示,“中海服公司的長期目標是,2020年成為一流的國際油田服務提供商,只有通過收購的方式才能幫助我們實現這個目標。”
中國的第三大油氣生產商,中海油的上市子公司中海油服務,借助這項交易既可獲得鉆井技術,又有助于拓展國際業務。中海油服是中國最大的海上石油服務集團。該公司負責人說,“將以每股85挪威克朗的現金收購Awilco,較其7月初的收盤價存在19%的溢價。”
這次收購資產被認為是具有戰略性的。隨著油田服務公司在20年的平淡發展后開始有了結果。反映市場環境變化的一個指標就是深水鉆井平臺的租金。在過去3年中,租金已經上漲超過1倍,達到每天50萬美元。石油巨頭正越來越多地使用中海油服和Awilco等公司制造的深水平臺,因為,容易開采的陸上油氣資源正在枯竭,迫使它們勘探更遠的水域。然而,據咨詢公司稱,目前,全球僅有大約180座這樣的深水鉆井平臺,另有90座正在建造之中,2012年可以交付使用。漫長的建造周期和高昂的價格標簽就像天然的制動器,防止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此外,正在建造的平臺多數已被預訂。更大的風險在于,如果石油巨頭意圖控制成本的話,租金可能會下降。
這宗收購是中國油氣企業所實施的第4次收購。同時,也是中國企業為獲得海外能源資產及原材料或技術所做的最新嘗試,將有助增強中國在這些領域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