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震救援和災民安置工作的逐步推進,災后重建的工作已經被提上重要日程。業內專家和分析機構普遍認為,災后基礎設施的大量重建必然會帶動水泥、鋼鐵以及銅、鋁、鋅等基本金屬和建材的需求,同時,也將有利于部分行業加速創新進而帶動產業升級。
重建對經濟有拉動作用。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認為,地震雖然對存量資產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但是,從增量角度來看,災區重建可能會帶來更大的投資需求,包括基礎設施投資、房屋重建、企業再建、其他相關生產、生活的設施建設,甚至銀行等都需要投資。
德意志銀行日前發布的報告稱,未來3年,中國地震災后重建的經濟規模預計將超過5000億元,這一數字約為2007年四川省GDP的51%。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預計,3年內重建預算的40%以上可能在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間投入,這三個季度的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可能因此提高3個百分點,屆時將提升GDP增長率約1.3個百分點。
短期來看,救災和災后重建需要大量的紡織品,如帳篷,棉衣、棉被,衛生紗布以及家紡制品。聯合證券分析師提出,出于賑災需要,大量的紡織制品將會被采購,國內的市場將出現一定的缺口,由此將刺激國內市場對紡織品服裝的消費。業內人士同時指出,帳篷等救災物品絕大部分要使用滌綸原料生產,數量巨大的救災帳篷及被褥等中低檔織物的需求對塑料、聚酯市場產生一定的刺激作用。此外,災區重建將加大建筑、房地產等化工下游行業的快速發展,對中國化工產品需求應有刺激作用。
建材需求有望大幅增加。住房等基建需求的增多也必然拉動建材需求。以水泥行業為例,東海證券分析師繆亞美認為,災后重建工程巨大,對水泥的需求量將大幅上升,由于成都2007年下半年加大落后產能的淘汰,成都市場水泥供求已經失衡,災區的重建將加劇水泥市場的供求失衡程度,會進一步導致水泥價格上漲。
來自國海證券的一份分析報告稱,由于汶川大地震,四川震區中的水泥產能將至少減少1000萬噸以上。保守估算,災后重建將至少增加水泥需求5000~7000萬噸以上,甚至可能達到億噸以上。由于災后重建需要數年的時間,這些需求的釋放也是個逐漸的過程。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元京表示,盡管災后重建將加大對一些原材料的巨大需求(如水泥、玻璃,鋼鐵等),但畢竟是局部受災,且不是中心城市,因此,災后重建對原材料方面的需求拉動作用可能會比較有限。
重建可能帶動產業升級。除了重建對建材等方面的拉動作用以外,專家認為,四川災后重建之機可能帶動實現部分產業升級。因為,在舊設備損毀的前提下,企業在重建過程中可能會提高技術門檻和技術含量,比如,將節能減排、技術進步等因素納入到災后重建中來,而不是簡單地復原過去的設備裝置。
“長期來看,此次地震可能促使中國部分行業的創新速度加快?!敝袊髽I聯合會研究部繆榮說,比如,災區通信中斷時,衛星電話在救災中發揮的通訊保障作用,這將使其作用得到更多的社會認同,也可能促使政府和相關企業加大研發和生產力度。
但專家同時也提出,產業升級要和當地的資源稟賦相結合。例如要發展高科技產業就要注意是否具有相應的研發力量,是否具備相應的人才和硬件設施。因此,實現四川的產業升級首先應考慮對環境的影響以及是否能夠得到可持續發展;其次,應考慮對當地群眾的影響,如能否增加就業、能否有利于群眾生活等;最后,還要根據自身的特點來發展。
繆榮指出,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中國企業在政府的束縛下不具備太多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不可能對地震做太多的相關研究?,F在,中國許多企業具備雄厚的資金實力和技術實力,并具備創新發展的動機,他們可以從本次地震中尋找創新的契機,尤其在建材、施工工藝和建筑設計領域,可能出現創新。
他表示,災后重建還應該解決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例如,針對目前沿海和內地經濟差距增大、產業結構失衡,可以通過這次重建找出適合四川發展的模式,在當地重建新農村。同時,應利用好這次重建的時機,通過加強農村城市化建設來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自主創新能力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