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潘基文一行參觀了以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名字命名的喬治·布什圖書館。在參觀行程中,身為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語出驚人,他表示:“世界需要美國的領袖地位。根據我的觀點,這個世界需要美國的領袖地位。不這樣的可能性很小……對于聯合國來說,美國是最好的朋友,沒有比美國更好的朋友了。”
在這個時代,對于美國究竟在國際社會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爭論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當某些國家無視聯合國的權威,藐視安理會決議,使外界不得不面對諸如科索沃獨立這樣的麻煩時,作為聯合國秘書長,保持客觀與公正,應該是最起碼的要求。
據俄新社報道,在潘基文擔任秘書長之初,曾經公開指責美國奉行的單邊主義政策。而現在,他在公開場合發表這樣的演說,引得國際輿論嘩然。潘基文這次對美國的“真情流露”還不僅限于此。
潘基文還透露,自己對美國的感情從孩提時代就已經萌生了。潘基文對隨行人員和媒體回憶了自己的童年往事:“我雖然生長在韓國,但被美國和它高尚的思想深深鼓舞著。當年,美國士兵們來到我的祖國,并挽救了它。那些美國士兵是那樣善良,對我們又是那樣慷慨。直到現在我仍然深深地感激美國人民對我們民族作出的犧牲?!迸嘶幕貞浾f。
潘基文還承認,自己對老布什非常崇拜,他回憶了自己與老布什的一次會面。那是在 2000年,當時潘基文擔任韓國的外交通商部長官,他積極促成了老布什對韓國的訪問。潘基文回憶道:“當時老布什夫婦從飛機上走了下來,我趕忙上去幫他拿手提箱,他對我說:‘不用了,不用了,部長先生,我們拿得了自己的手提箱?!?/p>
潘基文還曾扮演過一次老布什。那是在1984年,潘基文還在上學,有一次,學生們模擬聯合國安理會的緊急會議,他自告奮勇地表示:“我來代表美國副總統布什?!?/p>
作為聯合國秘書長,在公共圖書館公開表達自己對美國的愛,潘基文并不是第一個。前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也曾有過類似表現。在安南即將離任時,他在杜魯門圖書館公開建議小布什:“應該恢復有遠見的杜魯門思想?!痹诎材峡磥?,美國政府在與恐怖主義的戰爭中“違反了美國原本的思想和目標”。
不過,安南是在即將卸任的時候,才顯露了自己對美國的真實觀點與想法,而潘基文的這番話,卻在剛剛開始自己的秘書長任期不久就說出了。有外交人士指出,潘基文在公開場合發表這樣的言論,顯然不妥,因為他不應該忘記自己是“聯合國”的秘書長。
另有分析說,伊拉克危機一直也是聯合國的危機。伊拉克沒有遵守聯合國的決議本身加速了聯合國的危機,聯合國無法完全按照美國的意志達成一致,美國覺得聯合國礙手礙腳。聯合國處境已經十分尷尬,大多數成員不同意美國發動戰爭卻也阻止不了美國的戰爭。這本身就表明存在了半個多世紀的聯合國集體安全體系已經漏洞百出,難以為繼了。
而布什政府內部的鷹派從來就對聯合國不屑一顧。聯合國的伊拉克危機,讓美國再次找到了要徹底改革聯合國的理由,其改變聯合國的實質方案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另起爐灶(激進改革方案),建立美國中心的國際組織,由能分享所謂美國利益與價值的國家組成新的國際組織,處理國際安全事務。
(吳德摘自“星島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