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在作為總統的最后一場記者會上,表情堅毅地說:“我深信,我絲毫無愧于兩次選我當總統的俄羅斯人民。整整8年了,我像奴隸一樣從早到晚地勞作,我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力氣。我滿意自己的工作!”
五大貢獻無可爭議
普京最主要的政績在于,他化解了俄羅斯所面臨的危機。他具備杰出的組織能力,并采取了高水平的、理智的方法,從而取得了成功。在俄羅斯歷史上,這8年堪與蘇維埃政權的前10年相媲美,當時,前蘇聯通過巨大努力,戰勝了經濟崩潰、降低了文盲率,解決了孩童無家可歸的社會問題。
“普京時代”的第二大成就是,大多數國民的生活水平從以往的低得難以接受,上升至起碼能夠接受,這種改變惠及大多數人。
普京的第三大貢獻是,在俄羅斯社會生活的主要方面實現了穩定,這是有目共睹的。
普京的第四大功勞是,為俄羅斯社會持續發展創造了必要的經濟、政治和心理(這一點尤其重要)前提。
第五,百姓恢復了對國家的信任。數年前,在回答“你是誰”之類的問卷調查時,受訪者常稱自己屬于某個民族,或者是某個城市的居民,而在近兩三年,最常見的回答是:“我是俄羅斯人!”給出這種答案的人數是過去的兩倍。這體現了普京在外交舞臺上的成就。
恢復秩序不負眾望
當葉利欽任命普京為總理時,德國某電臺采訪一位俄羅斯科學院的院士:“您認為他會不會成為新總統?”院士啞然失笑:“當然不會!一個支持率僅有2%的總統為自己欽定接班人,誰會去投那個接班人的票?”
普京是在俄羅斯舉步維艱時接掌政權的,但他沒有辜負眾望,做成了許多事情。不能低估普京所奉行路線的意義:秩序優先于無政府狀態、“法律至上”。
在最近一次對俄羅斯人自我意識的大規模調查中,調查者按照世界觀將人們分為三種類型:“傳統主義者”(支持集體主義思想,把社會看得比個人重要)、“現代主義者”(支持西方個人主義思想,首先考慮個人,然后才是國家)和中間類型(綜合上述兩種特點)。近年來,“傳統主義者”所占比重從41%升至47%。“現代主義者”曾經占27%,如今縮小為21%。其余的人今天可能是“傳統主義者”,明天又成為“現代主義者”,他們希望同時擁有人權和“鐵腕”,期盼國家重新強盛而又不與西方爭吵。
證實
“干部決定一切”
有人認為,就對歷史的了解,俄羅斯人通常在“吸血鬼沙皇”的領導下能夠趕上西方,如伊凡雷帝、彼得大帝、斯大林……
現在很多俄羅斯人考慮的不是面包的大小,而是讓現代化能夠實現,同時個人又擁有自由。社會所需的是有能力、受過良好教育的領導人,即所謂的高級管理人才。
俄羅斯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戈爾什科夫:看來,應當重提“對社會的科學管理”這一術語。它因為被我們視為過于意識形態化,長期一直羞于提及。現在,我們不得不同意斯大林有關“干部決定一切”的觀點,只有一處需要修改,普京8年的執政經歷表明,該觀點只適用于聰明的而非所有的干部。
(景政治摘自《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