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與考試
1931年清華大學入學考試中,有一道對聯題:“孫行者”——不少學生交了白卷,而對“豬八戒”、“沙和尚”的大有人在,令人啼笑皆非。考生周祖謨對的是“胡適之”,受到出此題的陳寅恪的贊許,而同時參加考試的錢鐘書對的卻是“祖沖之”,被滿分錄取,這一對聯也成為千古絕對!
近幾年來,全國中考卷也頻出對聯試題。2004年,北大自主招生和特長生的選拔考試,讓考生們頭疼的“經典試題”是根據“神舟五號”發射成功而作的一個上聯,為“九天攬月華夏英豪馳宇宙”。可惜,最后沒人想出個好對子。主要是這個對子太特別,不僅要對仗工整,平仄協調,還得和時事相聯系。
同年全國高考語文試卷中出現了一道對對聯的題目,頗具新意,是近幾年高考題型改革的成功范例。不妨把原題抄錄如下:
下面都是春聯的上聯,請選擇其中一題對出下聯。
第一題:
掃千年積習
第二題:
冬去春來千條楊柳迎風綠
其中,“掃千年積習”,所給的參考答案是“樹一代新風”,上下聯皆停頓為“一四式”,且同為動賓短語,賓語部分又都是偏正結構。另一上聯“冬去春來千條楊柳迎風綠”,參考答案為“民安國泰萬里河山映日紅”。上下聯均停頓為“四七式”,而且前四字都是兩個主謂短語合成的并列短語,后面的七字句又都是主謂結構。
王王在上
19世紀末,八國聯軍對中國發動了瘋狂的侵略戰爭。腐敗的清政府毫無抵御能力,屈膝求和。據說,在“議和”會議開始之前,某國的一位代表想借此侮辱中國人民。于是,他對清政府的代表說:“對聯,是貴國特有的一種文學形式。現在我出一聯,你們如能對上,我給你們磕五個頭;如對不上,你們給我磕五個頭?!痹谇逭拇砦粗每煞裰畷r,他脫口念出了上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p>
在“琵琶琴瑟”四字上面,共有八個“王”字,用來指代“八國聯軍”,同時,也用以炫耀征服者不可一世的狂妄氣焰。在場的其他帝國主義分子聽了,不約而同地發出一陣陣笑。清政府的代表中,有的呆呆地發笑;有的雖然胸有不平,但無詞可答;首席代表更是惶惑不安,頭暈眼花。這時,只見代表團中的一名書記員投筆而起,鏗鏘答對:“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p>
“魑魅魍魎”是傳說中能害人的四種妖怪,聯語不僅對仗工穩,而且以蔑視的口吻嚴厲譴責了帝國主義像害人的“小鬼”一樣,經常侵犯我國主權的罪行。其他代表聽了,心里出了一口氣;侵略者們聽后,個個愕然肅目;那位挑釁的先生聽了,瞠目結舌,不得已向北半蹲半跪地磕了一個頭,引起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