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正在打響一場特殊的“戰役”。
危機面前,中央給出了自己的態度——4萬億。從過去被限制項目上馬,到如今獲授4萬億投資的大蛋糕。地方政府的興奮不言而喻。短短20天內,各個地方迅速收集項目清單,將4萬億放大至18萬億。
在經濟衰退的壓力之下,地方決策者不約而同地都在考慮:如何才能在經濟大調整中迎頭趕上。甚至脫穎而出。新一輪宏觀經濟調整的序幕已經拉開。政策驅動力開始在發展中占據更強音,機會不容錯過。誰能在經濟調整中獲得最佳發展空間,誰就能在下一輪經濟啟動時爭取到更多更大的項目,從而占有發展先機。
顯然,這是各個地方政府普遍性的邏輯思維。
但是,相較于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抗風險能力更弱,應對經濟社會矛盾回旋的余地較小,危機造成的沖擊可能會更大。那么,作為新一輪刺激經濟擴大內需的重點地區,中西部省份如何在經濟政策調整中獲得最佳發展空間?面對金融危機與實體經濟下滑的雙重壓力,在由“危”轉“機”的跳板之上,地方政府又該如何“搶”抓機遇?